字词 | 眼胞痰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眼胞痰核病名。又名眼泡痰核。《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由湿痰气郁而成。宜服化坚二陈丸,外用生南星,蘸醋磨浓,频涂眼皮。”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眼胞痰核又名目疣。由脾胃蕴热与痰湿互结,阻塞睑板腺口,引起炎症。多生于上眼睑。在皮下出现一硬结,小如米粒,大如黄豆,和皮肤不粘连。翻开眼睑,可看到数处睑结膜紫红,日久变白。即睑板腺囊肿,又名散粒肿。 眼胞痰核yǎnbāotánhé病名。又名睥生痰核。多由脾胃蕴热与痰湿相结, 阻滞经络而发。症见胞睑皮里肉外长一核状硬结, 按之不痛, 推之能移, 初起如米粒, 日久长大,眼胞重坠。相当于睑板腺囊肿。治宜化痰散结为主。内服化坚二陈丸(陈皮、半夏、白茯苓、生甘草、白僵蚕、川连、荷叶) 或清胃汤( 《审视瑶函》: 山栀仁、枳壳、苏子、石膏、川黄连、陈皮、连翘、归尾、荆芥穗、黄芩、防风、生甘草) 加减; 外用生南星加醋磨汁, 频涂患部。核大者应手术治疗。《原机启微》: “翻转眼睑, 以小眉刀略破病处, 更以两手大指甲捻之令出, 则所出者, 如豆许小黄脂也。” 眼胞痰核 眼胞痰核眼胞内生硬核如豆,皮色不变,不痛不痒的病症,称为“眼胞痰核”。本病名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谓:“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但于《原机启微》的“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 中已有论述。又称“睥生痰核”(《证治准绳》),“目疣”(《审视瑶函》),“痰核”(《目经大成》),“眼瘤”(《眼科纂要》),“胞生痰核” (《眼科易知》)。本病多发于上胞,亦有生于下睑者。 ☚ 实热生疮 上胞下垂 ☛ 眼胞痰核yǎn bāo tán héchalazion;meibomian cys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