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眼科学的建立和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眼科学的建立和发展

眼科学的建立和发展

眼科学和医学其他学科一样,在整个自然科学进步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特别是光学物理、视器解剖与生理学等的进步,促进了近代眼科学的进步。
法国解剖学家克洛凯(Cloquet,J. G. 1790~1882)于1818年首先描述玻璃体管。爱尔兰第一个眼科病理学家雅各布(Jacob,A. 1790~1874)于1819年描述了视网膜的神经层——视网膜杆体锥体层。并于1827年第一个对睑侵蚀性溃疡作了充分的描述。美国解剖学家霍纳(Horner,W. E. 1793~1853)于1824年描述睑板张肌——眼轮匝肌泪部。德国解剖学家施莱姆(Schlemm,F. 1795~1858)于1830年记载了巩膜静脉窦。英国著名解剖学家兼医师鲍曼(Bowman,W. 1816~1892)发展了眼的解剖学,特别在角膜和睫状肌方面于1849年首先描述了角膜前弹力层。他于1880年当选为英国眼科学会第一任主席。英国外科医生洛克伍德(Lockwood,C.B.1858~1914)于1885年描述了眼球悬韧带。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Thomas Young 1773~1829)发现了光的干扰现象,建立了光的波动学说。1793年他发现睫状肌对晶状体的关系及视觉的调节作用。第二年(21岁时)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801年他又首先描述了散光。1802年第一个对色觉作出科学的解释,被称为眼生理学之父。捷克生理学家普肯野(Purkinje,J. E. 1787~1869)于1823年对视觉的主观现象如普肯野象、普肯野现象等作了很多研究。英国物理学家惠斯通(Wheatstone,C. 1802~1875)于1838年介绍立体镜。法国眼科医师加瓦耳(Javal,D. E.1839~1907)应用于治疗斜视。他并于1869年发明眼屈光计。英国物理学家布鲁斯特(Brewster,D.1781~1868)于1840~1844年进行了眼的主体视觉研究。德国著名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Helmholtz,H. von 1821~1894)于1851年发明检眼镜,这是眼科技术的重要改进。由于可在活体上检查视网膜,为研究眼底的生理和病理改变提供了条件。德国解剖学家穆勒 (Müller, H. 1820~1864)于1851年发现视红质。他也是视网膜内神经胶质支持纤维的发现者。德国解剖学家韦伯(Weber,E. H.1795~1878)于1852年强调黄斑部只有视锥体。奥地利眼科医师耶格(Jaeger,E. von 1818~1884)于1854年提出近视力表。德国生理学家利斯廷 (Listing,J.B. 1808~1882)于1857年提出Listing定律——关于眼球运动的基本原理。德国眼科学家弗斯特 (Förster, C. F. R.1825~1902)于1857年提出光觉计。荷兰眼科学家斯内伦(Snellen,H. 1834~1908)于1862年研究改进了视力测定法并提出用其命名的视力表。荷兰眼科学家唐德尔(Donders,F. C. 1818~1889)于1864年在他的经典著作《论屈光及调节异常》中首先分析各种类型的屈光不正。他指出远视是近视的反面,与老视不同,老视是由于调节力减退所引起,并提出了测定调节的公式。
唐德尔、鲍曼和格雷费(Graefe,A.von 1828~1870)三人可以说是建立现代眼科学的前驱者。
德国眼科学家利伯(Leber,T.1840~1917)于1871年提出了遗传性家族性视神经萎缩症,开始了眼球营养的研究。法国眼科学家曲伊涅(Cuignet,F.L.J. 1823~?)于1874年提出视网膜检影法。瑞典生理学家霍姆格伦(Holmgren,A. E. 1831~1897)于1874年提出用着色毛线检查色盲。德国组织学家及生理学家波耳(Boll,F.C.1849~1879)于1876年注意到视紫红质能被光漂白。德国生理学家屈内 (Kühne, W. F. 1837~1900)于1878年首先提出“enzyme”(酶)和视紫质这个名词,并进行有关研究。葡萄牙眼科学家普拉西都 (Placido,da C.1848~1916)于1881年发明角膜计。法国眼科学家帕里诺(Parinaud,H. 1844~1905)用立体镜训练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力。他于1883年首先提出斜视病因在运动和感觉两个方面。
苏格兰外科医师沃德罗普(Wardrop,J. 1782~1869)于1808年在《论人眼的病态解剖》中,按局部解剖学叙述眼的炎症。英国眼科医师麦肯齐(Mackenzie,W. 1791~1868)于1830年出版的《眼病论》中对青光眼眼压升高进行研究,并提出作穿刺术或巩膜切除来降低眼压。他首先提出交感性眼炎。英国外科医生赫秦生(Hutchinson,J.1828~1913)在1858年提出先天性梅毒的三联征——间质性角膜炎、赫秦生氏齿和永久性耳聋。德国眼科学家塞米施(Saemisch,E.T.1833~1909)于1870年记载了匐行性角膜溃疡。德国细菌学家科赫(Koch,R.1843~1910)于1883年在埃及眼炎中发现结膜炎杆菌,而美国眼科学家威克斯(Weeks,J.E.1853~1949)于1886年证明它是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病原。德国眼科学家阿克森费尔德(Axenfeld,C. T. P. P. 1867~1930)于1894年记述了转移性化脓性眼炎,并于1896年和法国眼科学家摩拉克(Morax,V. 1866~1935)同时发现细菌性慢性结膜炎的病原体—— 结膜炎嗜血杆菌。
法国盲人教员布莱叶(Braille,L. 1809~1852)在1825年发明盲者用点字。德国外科医师迪芬巴赫(Dieffen-bach,J. F. 1792~1847)于1839年第一个成功地作眼肌切开术。德国著名眼科学家格雷费 (Graefe,A. von)使用新的检查方法于临床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聚焦(斜视)检查外眼。1851年他介绍检眼镜用于临床检查眼底、透照法探查眼肿瘤和器械测量眼压等。第一个记载了病变的视野。在1856年提倡用颠茄碱治疗虹膜炎。他于1857年用虹膜切除术来治疗急性青光眼。1860年观察到双眼视乳头水肿,描述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研究交感性眼炎和眼肌麻痹等。1865年进行白内障线状摘除术。德国眼科医师莫伦 (Mooren,A. 1828~1899)于1862~1864年做白内障摘出时先做虹膜切除术。并于1867年首先描述侵蚀性角膜溃疡(Mooren溃疡)。英国药理学者弗雷泽(Frazer,T. R.1841~1920)于1862年发现毒扁豆碱的缩瞳作用,并于1867年分离出毒扁豆碱。美国神经病学家密契尔(Mitchell,S.W.1829~1914)于1874年提出头痛与眼疲劳有关。德国眼科医师韦伯(Weber,A. 1829~1915)于1876年提倡用毛果芸香叶浸出物——毛果芸香碱治疗青光眼。德国眼科学家赫希伯格 (Hirschberg,J. 1843~1925)于1877年创办《实用眼科文摘》(Zentralblatt für Prakti-sche Augenheilkunde),于1885年应用电磁铁于眼科治疗。英国内科医师泰氏(Tay,W.1843~1927)在1881年及美国神经病学家萨克斯(Sachs,B. P. 1858~1944)在1887年提出家族性黑蒙性白痴的报道。德国妇科学家克勒德(Crede,K.S.F. 1819~1892)于1884年提出用硝酸银滴眼预防新生儿眼脓漏症。奥地利眼科医师科勒(Koller,K. 1858~1944)于1884年提出可卡因用于眼部麻醉。法国眼科学家帕纳(Panas,P.1832~1903)于1886年提出眼睑下垂的手术。德国眼科医师希培耳(Hi-ppel,A. von 1841~1917)于1888年开始了现代的角膜移植术。挪威眼科医师希厄茨(Schiotz,H.1850~1927)于1905年提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眼压计。
德国眼科医师希姆利(Himly,K.1772~1837)于1802年和奥地利解剖学家和眼科医师施密特(Schmidt,J.A.1759~1809)创办《眼科文库》(Ophthalmologische Bib-liothek)这是历史上第一种眼科杂志。1805年英国建成第一所眼科医院——伦敦皇家眼科医院。1823年美国眼科医师弗里克(Frick,G.1793~1870)出版美国第一本眼科专著——《论眼病》。1824年10月1日美国麻省眼耳附属医院成立。德国格雷费于1854年与唐德尔共同创办《眼科学文献》杂志。格雷费并于1863年创设德国眼科学会。美国眼科学家纳普(Knapp,H.J.1832~1911)于1869年建立《眼耳鼻喉科文献》杂志。他被认为是美国近代眼科学的建立者。

☚ 耳鼻咽喉科学的建立和发展   皮肤病学的建立和发展 ☛
000138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