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眼的结构及功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眼的结构及功能

眼的结构及功能

眼是七窍之一,喻为人身之至宝。又称目、眼睛、眼目、目睛等。由眼珠、目系、胞睑、眼带、液道、泪窍、眼眶骨等组成。眼珠通过目系与脑相连,共同完成视物辨色之功。眼带司运转眼珠之职,胞睑、液道、泪窍、眼眶骨等有保护润养眼珠之功能。
早在《灵枢·大惑论》中对眼的解剖和功能已作了初步阐述,如:“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以及 “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等。以后历代医家又作了补充阐述,在《外台秘要》卷二十一中指出。“眼之白睛有三重,黑睛只有一层”,以及提出“肝管”之说。刘完素有“玄府”之论。至清代王清任通过人体的解剖,对目系作了更科学的描述。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断观察和总结,对眼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逐步趋于完善。兹将眼的各部名称和功能分述如下:
眼珠 又称“目珠子”、“神珠”等。《外台秘要》卷二十一云:“其眼根寻无他物,直是水耳,轻膜裹水,圆满精微,皎洁明净,状如宝珠,称曰眼珠”。眼外形如珠似球,运转灵活。眼的外壳有保护眼珠内部组织的作用。眼珠前部为黑睛,后部为白睛。后连目系,入通于脑。眼珠内包黄仁、神水、神膏、黄精等。
白睛 又称“白眼”、“白仁”。为肺之精气升腾所结。在五轮学说中为气轮。白晴表面上有一层外膜,上有微细血络。外膜之内为白珠,质较坚韧。因此,《证治准绳·七窍门》云:“金为五行之至坚,故白珠独坚于四轮”。其内包涵神水、神膏,有保护眼珠的作用。一旦被锐器所伤,则有膏伤珠陷之危。
黑睛 又称“黑眼”、“黑珠”、“乌睛”、“乌珠”、“黑仁”、“青睛”。黑睛为肝之精气升腾所成。在五轮学说中为风轮。位于眼珠前部,后接白珠。内包神水,以涵养瞳神。黑睛晶莹清澈,菲薄娇嫩,易为外邪侵袭,或外伤所损。黄仁 《东垣试效方》中称“黄睛”。位于黑睛之后,黄精之前。浸于神水之中。呈圆盘状,菲薄娇嫩,呈棕色,纹理微密。中央圆孔称为“瞳神”。它具有展缩功能,如《银海精微》一书论及“瞳神之大小,随黄仁之展缩而变化,黄仁展则瞳神小,黄仁缩则瞳神大”。
瞳神 又称“眸子”、“瞳人”、“瞳仁”、“金井”,简称为“瞳”。即指黄仁中央之圆孔。瞳神由肾之精气升腾所成。在五轮学说中为水轮。乃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所成,阴阳之妙蕴,水火之精华。气为运用,神则维持。正常之瞳神,黑莹幽深,圜圆端正,阳看则小,阴看则大,变化灵活。
黄精 黄精悬于黄仁之后,瞳神之中,神水之内。《目经大成》谓“黄精”在“风轮下,一圈收放者为金井,井内黑水为神膏,……膏中有珠,澄澈而软,状类晶棋子,曰黄精……”。黄精晶莹明澈,与瞳神共承视远察近之责。黄精调节失常,或质地改变,均可致视物昏暗。若黄精混浊即成内障,障蔽瞳神,神光不能发越,则不辨人物,仅见三光。
神水 又称“护睛水”。 在黑睛之后、黄精之四周,神水明净澄澈,不易察见,有护养黑睛、瞳神、黄仁、黄精、神膏之功。神水被火邪蒸灼,则易失去明润清澈之性,而变为混浊,甚则变为黄液。气机郁闭,脉道阻滞,神水瘀留,则眼珠胀硬,头目胀痛。
神膏 在黄仁、黄精之后,为清莹粘稠之膏液。有涵养瞳神之功。《张氏医通·七窍门》中记载在金针开内障时,观察到年高卫气不固之患者,神膏质地常稠而不粘。神光 是指眼视物辨色的功能,能纳山川之巨,近鉴毫发之微,悉云霄之高,尽泉沙之深,辨五色而明视万物。神光取决于人体命门火和心火的盛衰,以及肝胆之精气的充旺与否。如《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云:“神光者,谓目中自然能视之精华也,夫神光原于命门,通于胆,发于心,皆火之用事。”
肝管 是指眼珠中濡润滋养眼睛的精、气、血、津液的通道,一旦不通,则目内生养之源内绝,而成痼疾,难于治疗。如《外台秘要》卷二十一论绿翳青盲谓:“此疾之源,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也。亦宜须初欲觉时,即须速疗之”。
玄府 又称元府。眼中之玄府为精、气、血等升运出入之通路门户,若玄府郁滞,则目失滋养而减明,若玄府闭塞,目无滋养而三光绝。玄府一词在《素问》中已有记载,系指全身汗孔而言。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发展其说,认为目、耳、鼻、舌均有玄府。谓:“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气液之孔窍也;……然元府者,无物不有,……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齿腐,毛发坠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元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
目系 又称“眼系”。目系位于眼珠后部,裹撷筋骨血气之精,与经脉并行为系,向后与脑相连,眼之光华所见,最后皆经目系传导于脑。如《医林改错》云:“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
胞睑 在上者称“上眼胞”,属脾;在下者称“下眼睑”,属胃。两者常合称为“胞睑”,又称“睑皮”、“眼睥”、“眼皮”等。胞睑为肌肉之精气升腾所成。在五轮学说中为肉轮。《灵枢·大惑论》又谓:“肌肉之精为约束”,《类经》中解释:“约束,眼胞也,能开能合”。胞睑之边缘为睑眩,又称“眼睫”。睑眩上下各生一排睫毛,与胞睑共同护卫眼珠,避免风尘外袭及汗水浸渍之害。
眼眦 上下胞睑连接处称“眼眦”,属心。位于鼻侧者称“大眦”或“内眦”,位于颞侧者称“小眦”、“锐眦”或“外眦”。眼眦为血之精气升腾所成。在五轮学说中为血轮。又有大眦属君火,小眦属相火之分。
液道 是泪液所出之处。液道开则哭泣泪下。如《灵枢·口问》篇中说:“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故悲哀愁忧则动心。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
泪膛 常称“泪窍”,位于内眦部。上下眼弦近内眦处各有小孔窍一个,略隆起,贴附于白睛内眦部。泪膛与鼻窍相通。泪液由此排出。
眼带 又称睛带,有牵转眼珠之功。人之二目能灵活运转,相配协调而不违。与眼带之舒缩功能有关。若眼带功能异常,则目珠运转失灵而偏视。
眼眶骨 乃指容纳眼珠之骨性空腔之四壁,有保护眼珠的作用。骨性空腔呈锥形深凹,称为“眼窠”。

☚ 中医眼科发展史   眼与脏腑 ☛
000196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