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检查yan de jiancha
注意眼睑有无浮肿、下垂;眼球运动,有无斜视;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应;结膜是否苍白,有无充血及分泌物;角膜有无混浊、溃疡;巩膜有无黄疸。眼睑浮肿见于肾炎。上睑下垂指睁眼平视时瞳孔部分或大部分被遮盖而影响视力,见于提上睑肌发育不全等。将上、下眼睑分开即可看到球结膜。睑结膜检查需翻开眼睑,眼向上看,检查者用拇指将下眼睑牵拉向下,下睑结膜即可暴露;眼向下看,检查者将拇指与食指捏住上睑缘中央近睫毛处皮肤,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使睑板离开眼球,同时以食指尖端推睑板上缘向下,协同拇指将睑缘向上捻转,即可翻转上睑。结膜发红、水肿,见于结膜炎、沙眼早期等。巩膜黄染见于黄疸病人;蓝色巩膜见于先天性成骨不全症。
眼的检查
眉毛 正常人眉毛两侧对称,密度均匀。眉毛过于稀少或脱落见于粘液水肿及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梅毒及麻风病的早期。
眼睑 应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眼睑皮肤: 眼睑皮下瘀血见于外伤或出血性疾病; 眼睑青肿见于前颅凹颅底骨折。眼睑水肿见于肾炎、贫血等。眼睑松弛臃肿见于粘液水肿。眼睑炎性肿胀伴眼球突出见于海绵窦血栓。上睑内侧如见有扁平隆起的米黄色斑块为眼睑黄色瘤,见于血脂过高或糖尿病患者。
眼睑位置: 睑内翻系由于瘢痕收缩而致睑缘向内翻卷者,常见于沙眼,也见于老年性眼肌痉挛。睑外翻指眼睑向外翻转以致眼球暴露,见于睑外伤、炎症后瘢痕收缩等。
眼睑运动: 正常眼睑睁、闭自如。上睑下垂指睁眼平视时瞳孔部分或大部被遮盖而影响视力,见于单侧或双侧提上睑肌发育不良、动眼神经麻痹、严重沙眼和颈交感神经麻痹等。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角膜的一部或全部暴露在外者,见于面神经麻痹、眼缘缺损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突眼等。上眼睑收缩使角膜上缘和上部巩膜暴露者称Darlymple征,系由眼球突出所致,见于各种突眼。当眼球向下转动时,上睑不能相应下垂而露出角膜上方部分巩膜者称Von Graefe征; 瞬目次数减少称Stellwag征;均见于突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眼球 应作以下检查。
眼球突出: 检查时以毫米尺一端平置于被检者眶外缘并让其向前平视,检查者从侧面观察两眼角膜顶点处至眶外缘垂直的毫米数,称为眼球突出度。正常眼球突出度一般为4mm左右,两眼相差不超过2mm。双侧眼球突出见于近视眼、突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单侧眼球突出见于全眼球炎、海绵窦血栓形成、视神经瘤等。白血病可引起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眼球的辐辏能力减弱或消失者,称Mobius阳性征。当两眼向上看时,额部正常皱纹减少或消失者为阳性反应,称Joffroy征阳性。此二征皆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眼球下陷: 双侧者见于严重脱水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眶内脂肪减少,单侧者见于Horner综合征。
结膜与巩膜 将上、下眼睑分开即可看到球结膜,检查时注意有无充血、水肿、出血和翼状胬肉等。睑结膜检查法如下: 眼向上看,检查者用拇指将下眼睑牵拉向下,下睑结膜即可暴露,若再用拇指端将已翻开的下睑向后向下压迫,即可见到下睑穹窿部。眼向下看,检查者将拇指与食指捏住上睑缘中央近睫毛处皮肤,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使睑板离开眼球,同时以食指尖端推睑板上缘向下,协同拇指将睑缘向上捻转,即可翻转上睑。如再让眼球尽量向下转,检查者以另手之食指推下睑向上,即可见到上睑穹窿部。检查睑结膜应注意有无充血、乳头、滤泡、瘢痕、伪膜、异物及溃疡等。如见结膜发红、水肿、血管充盈、走行清楚者称为结膜充血,见于结膜炎、沙眼早期等。乳头增生、滤泡形成见于沙眼。结膜下鲜红或暗红色片状出血,见于外伤或出血性疾病。睑结膜上栓塞性瘀点,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球结膜透明而隆起者为球结膜下水肿,见于脑水肿及输液过多时。
巩膜黄染见于黄疸病人及长期大量服用阿的平时; 巩膜暗灰色见于长期应用蛋白银眼药者; 蓝色巩膜见于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乃胶原纤维形成障碍及代谢异常所致。
角膜 检查角膜时应注意其透明度,观察有无云翳、白斑、溃疡及新生血管等。正常角膜透明无色。角膜混浊见于外伤、瘢痕、炎性浸润及溃疡等。角膜干燥无光泽,甚至角膜软化见于维生素A缺乏、营养不良等。角膜边缘出现灰白色环形混浊,是类脂质沉着的结果,因见于老人,故称老年环,对视力无妨。角膜周围出现的棕绿色色素环称角膜色素环即Kayser-Fleischer环,是此环中含有多量的铜,由于先天性铜代谢异常所致,见于肝豆状核变性,即Wilson病。
瞳孔 检查时注意其大小、形状、颜色、对光反应和调节辐辏反应等。在一般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为2~4mm,两侧等大同圆。两侧瞳孔缩小见于吗啡、氯丙嗪等药物影响及有机磷中毒等; 一侧缩小见于Horner综合征及应用缩瞳药等。两侧瞳孔散大见于阿托品、麻黄碱等药物影响或中毒,一侧散大见于眼外伤、青光眼及应用散瞳药等。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常见于脑肿瘤、结核性脑膜炎及脑疝等颅内疾患。两侧瞳孔散大而对光反应完全消失是濒死的征象。椭圆形瞳孔见于青光眼及眼内肿瘤;瞳孔不规则见于虹膜外伤或粘连; 瞳孔上方呈锁孔状缺损者乃手术的结果。中国人瞳孔多为黑色。瞳孔呈乳白色者见于白内障或增殖性视网膜炎; 呈灰黄色者见于球内化脓性炎症或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散大的瞳孔在手电筒光照射下呈现青绿色反光者,为青光眼的一个重要征象。
对光反应: 当双眼注视正前方5m以外时,检查者用手电筒光照射其一侧瞳孔,被照的瞳孔立即收缩,移除光照后很快复原,称直接对光反应灵敏。以手隔开两眼,当光照一侧瞳孔,另一侧瞳孔也同时立即收缩者,称间接对光反应灵敏。对光反应迟钝见于脑炎、脑膜炎和脑血管意外;对光反应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
调节辐辏反应: 两眼先注视正前方5m以外的远处,然后将视线迅速集中于其眼前的检查者手指,正常反应是瞳孔逐渐缩小,是为调节反应,同时两侧眼球向内聚合,称辐辏反应。对光及调节辐辏反应均消失见于动眼神经麻痹,直接对光反应消失而调节反应存在者见于脑炎或铅中毒。瞳孔小而不规则,对光反应消失而辐辏调节反应存在者称为Argyll-Robertson瞳孔,见于动脉硬化、脑外伤、糖尿病及中枢神经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