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真理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真理报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1912年在彼得堡创刊,当时是斯大林遵照列宁指示创办的群众性工人日报。多次遭受沙皇政府封禁。曾用《工人真理报》、《真理之路》等名称。1914年7月被封闭。1917年二月革命后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机关报。1918年3月迁莫斯科出版。其编委会由苏共中央直接任命。现日出6版。其版面严肃,长文章较多,一些重要文章都有严格的选稿计划。世界上有120个国家订阅此报。发行量达1000万份。

真理报

真理报

1912年5月5日在彼得堡 (今列宁格勒) 创刊,多次遭沙皇政府封禁,曾改用《工人真理报》、《真理之路》等名出版,1914年7月21日被封闭。二月革命后,1917年3月18日复刊,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后又改用《真理小报》、《工人之路》等名出版。1918年3月迁往莫斯科出版,并与《社会民主党人报》合并,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机关报,同时在国内47个城市印刷,每天出两刊,平时6版,星期一8版,日发行量为1000多万份。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订阅该报,该报设有22个部、处,在国外有50名常驻记者。该报刊登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教、体育等各类消息,版面严肃,栏目固定,重视读者投书,重视评论工作。《真理报》在国际上影响较大,是各国了解和研究苏联当代问题的重要窗口。

☚ 顾恺之   秦越人 ☛
真理报

《真理报》

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前苏联最有权威的俄文对开日报,在莫斯科出版。根据1912年1月在布拉格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苏联共产党的前身)第6次全俄代表会议的决议,于同年5月5日在圣彼得堡 (列宁格勒) 创刊。当时作为合法的工人报纸出现,实际上是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列宁直接参与了创办工作,又是该报的思想领导人和主要的政论撰稿人。许多工人捐款资助该报并成为积极的撰稿人、记者和推销员。1912—1914年,刊登了约300篇列定的著作和1.6万多篇工人写的通讯报道。这期间8次被沙皇政府勒令停刊,并遭到190次追查。曾改用 《工人真理报》、《劳动真理报》、《真理之路》 等名称出版,其发行645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14年7月8日又被沙皇政府查封。1917年二月革命后,于3月18日复刊,正式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 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在编辑部工作过的有叶列梅耶夫、加里宁·莫洛托夫·穆拉诺夫、奥利明斯基、斯大林和布哈林等,1917年4月18日列宁回国后,参加并领导编辑部工作。7月 18日编辑部被贵族士官捣毁,并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追查,又改以 《真理报传单》、《工人与士兵》、《工人之路》 等名义继续出版。十月革命后,于1917年11月9日复刊,1918年3月18日迁至莫斯科出版。1925年之前是俄共 〔布〕 (1925—1952改名为联共 〔布〕) 中央,1925年以后为联共〔布〕 中央和莫斯科市委机关报。1952年10月起为苏共中央机关报,由苏共中央任命的编辑委员会领导,设有22个部和1个新闻处,在国内外有105名常驻记者。在全国42个城市印刷。国外订户遍布120多个国家。日发行量1100万份(1986)。从1922年起,《真理报》 创刊日的5月5日被定为苏联出版节。

☚ 中国青年报   泰晤士报 ☛
真理报

《真理报》

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前苏联最有权威的俄文对开日报,在莫斯科出版。根据1912年1月在布拉格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苏联共产党的前身) 第6次全俄代表会议的决议,于同年5月5日在圣彼得堡 (列宁格勒) 创刊。当时作为合法的工人报纸出现,实际上是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列宁直接参与了创办工作,又是该报的思想领导人和主要的政论撰稿人。许多工人捐款资助该报并成为积极的撰稿人、记者和推销员。1912—1914年,刊登了约300篇列定的著作和1.6万多篇工人写的通讯报道。这期间8次被沙皇政府勒令停刊,并遭到190次追查。曾改用 《工人真理报》、《劳动真理报》、《真理之路》等名称出版,共发行645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14年7月8日又被沙皇政府查封。1917年二月革命后,于3月18日复刊,正式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 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在编辑部工作过的有叶列梅耶夫、加里宁、莫洛托夫、穆拉诺夫、奥利明斯基、斯大林和布哈林等,1917年4月18日列宁回国后,参加并领导编辑部工作。7月18日编辑部被贵族士官捣毁,并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追查,又改以 《真理报传单》、《工人与士兵》、《工人之路》等名义继续出版。
十月革命后,于1917年11月9日复刊,1918年3月18日迁至莫斯科出版。1925年之前是俄共 [布] (1925—1952改名为联共 [布]) 中央,1925年以后为联共 [布] 中央和莫斯科市委机关报。1952年10月起为苏共中央机关报,由苏共中央任命的编辑委员会领导,设有22个部和1个新闻处,在国内外有105名常驻记者。在全国42个城市印刷。国外订户遍布120多个国家。日发行量1100万份 (1986)。从1922年起,《真理报》创刊日的5月5日被定为苏联出版节。

☚ 中国青年报   泰晤士报 ☛
真理报

《真理报》《Правда》

孟什维克取消派报纸,是托洛茨基的派性机关报。1908年在维也纳出版。该报打着“非派别组织”的招牌,引用一般的革命词句,唱革命高调,但在一切重大问题上都支持召回派和最后通牒派采取的取消主义立场。1912年5月6日,该报第25期发表了一篇编辑部的短评,指责布尔什维克的《真理报》用了他们维也纳《真理报》的名字,要求改名。列宁在《给《真理报》编辑部》的信中写道:“我建议在信箱栏给托洛茨基这样的答复:‘托洛茨基(维也纳)。对于,无理取闹、造谣中伤的信件,我们不予回答。’托洛茨基掀起的反对《真理报》的卑鄙运动是彻头彻尾的撒谎和造谣中伤的勾当。”(《列宁全集》一版第35卷第21页)对此不予理睬。1912年8月,托洛茨基和该报成了“八月联盟”反党集团的组织者,该报因没有群众基础,于同年停刊。

☚ 热里雅鲍夫   真理报 ☛

真理报

《真理报》Правда

原苏共中央机关报。1912年5月5日创刊,是由工人捐款,在彼得格勒公开出版的第一份大型的、群众性的工人日报。1910年以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出现新的高潮,广大工人群众迫切需要一份通俗易懂、代表工人说话,维护工人利益的报纸。布尔什维克党支持工人的要求,1912年在布拉格党代表大会上,决定并指派斯大林,波列塔也夫、波克罗夫斯基、奥里明斯基等人负责筹备创办《真理报》,1912年4月23日,以波列塔也夫为主编和出版者的名义向政府申请,获当局批准。1912年5月5日公开发行。创刊号发表社论阐明该报的性质和任务:“贵族、僧侣、企业家、交易所的经济人、商人等,他们都有自己的报纸。他们在自己的报纸上按照自己的观点阐述生活现象,用自己的尺度衡量生活现象,他们在自己的报纸上捍卫本阶级、本阶层、本集团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又采取欺骗和诽谤的手段来反对工人。”“工人阶级需要了解真理。工人的报纸《真理报》应该名符其实;它将为此而完成自己的使命……”在创刊号上,斯大林也发表《我们的目的》一文,阐明了办报宗旨和方针:“以国际社会民主主义的光芒照耀俄国工人运动的道路,在工人中间传播关于工人阶级的朋友和敌人的真情,捍卫工人事业的利益。——这就是《真理报》所要追求的目的,……”在该报创刊的同一天,斯大林被捕。列宁一直是该报思想上的领导者。
该报创刊前后,列宁还在国外,但几乎每天都为该报写稿,给编辑部作指示。1912—1914年间,共发表了列宁的文章280余篇,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思想,揭露改良主义思想和策略,坚持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是工人运动领导核心的观点,把各种合法的工人组织团结到党的地下组织的周围,使工人从机会主义影响下解放出来,使合法的工人组织摆脱取消派的领导,将一切工人运动引向准备新的革命的道路。该报从创刊之日起,就重视加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它拥有一支强大的工人记者队伍。每一期都发表大量的工人写的稿件。该报开辟《农民栏》,报道农民在沙皇俄国的生活状况,指明农民运动的方向。为争取无产阶级在未来的革命中的领导权和为争取工农联盟而斗争。斯大林从流放地逃出来后,1912年9月25日起参加编辑的领导工作。1913年2月22日,列宁写信给斯维尔德洛夫,指示改组编辑部,把编辑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并指出对报纸的改革不能采取谨小慎微的态度。为改组编辑部,正在国外的斯大林赶回彼得堡和斯维尔德洛夫一道工作。1913年3月8日,斯大林再次被捕。该报由斯维尔德洛夫领导。该报的创办对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募捐款项,组织订阅送发、推销报纸和在报纸上组织讨论问题等活动,活跃了党的组织生活,扩大了党的影响,密切党与广大工人群众的联系。在工人的支持和拥护下,该报平均每期出4万份,个别日子出10—13万份
该报经常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在创办的第一年,沙皇政府的书报检查机构用坐牢、罚款和没收报纸的手段来迫害它。1913年7月18日沙俄内务部借口该报“挑起阶级仇恨,旨在推翻社会制度,”而将其封闭。《真理报》被查封后,它改用其他名称出版,继续进行斗争。1913年7月26日——8月14日,以《工人真理报》问世,共出17期;1913年8月14日——9月20日以《北方真理报》出版,共出31期;9月24日——10月22日以《劳动真理报》发行,共出20期;10月14日——12月18日以《拥护真理报》出版,共出52期;1913年12月20日——1914年2月3日以《无产阶级真理报》发行,共出34期,此后,又易名《真理之路》、《工人日报》、《劳动真理报》出版。从1912年5月5日至1914年7月21日创办的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共出版过636期。报社被查封8次,被罚金额达1625卢布;30多名编辑先后被判监禁达103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周,《真理报》被沙皇政府彻底封闭,印刷厂被捣毁。全体工作人员被捕,很多人被流放。战争期间。该报未能出版。1917年4月18日列宁从国外回到彼得堡亲自领导该报的编辑和出版工工作。复刊后,该报的主要任务是揭露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本质,反对孟什维克妥协派,捍卫工人阶级利益,宣传“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扔掉了“新闻自由”的幌子,于同年7月18日袭击《真理报》编辑部,捣毁印刷所。列宁被迫转入地下后,由斯大林担任责任编辑。该报由于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破坏,7月至10月多次更名出版。7月6日以《真理小报》名义与读者见面。它只出了一期便被扼杀。7月23日起用《工人和士兵报》的名称出版。8月13日易名《无产者报》出版8月25日起更名为《工人报》出版。9月3日起又改为《工人之路》出版。1917年11月7日无产阶级胜利那一天,《工人之路》刊登了社论《我们需要什么?》以及“一切政权归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等口号。11月8日,《工人之路》最后一期,向全世界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刊登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郑重宣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被推翻,一切政权已归苏维埃。1917年11月9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机关报以原名《真理报》恢复出版。自此,它成了世界上第一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央机关报。1918年3月,编辑部迁往首都莫斯科,并同由布哈林领导的莫斯科市委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合并,由布哈林任主编。1928年至1938年,《真理报》除了宣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外,还不断掀起反对反党集团、叛国集团、失败主义等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真理报》动员、鼓舞苏联人民投入反法西斯侵略的伟大斗争,成为全苏人民的灯塔。到1990年该报共设有22个部,110多名记者,其中有50名记者常驻国外,分驻在42个国家和地区。国内还有数百名编外记者、通讯员为报社撰稿和提供消息。报社最高的领导机构是由编辑负责的编委会。苏联解体后,《真理报》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为一般性独立政治报纸,由于资金严重不足,曾多次停刊。

☚ 真理报   莫斯科新闻 ☛
0000764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