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真德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真德秀1178—1235

南宋大臣、学者。字景元,后改景希,世称西山先生。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宁宗庆元五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德秀初有重名,及为宰相,首以尊宗道学正心诚意劝理宗,随又进所著《大学衍义》,皆非时务所急,众大失望。其学以朱熹为宗,与魏了翁齐名。他见金必亡之势,曾上书请停付岁币,加强军备,兴淮南屯田,强兵足食,以谋自强。因被史弥远排斥,屡任外官。端平元年(1234年)被召入京,又反对进兵收复两京。故临安民谚云:“若要百物贱,须待真直院,及至唤得来,搅做一锅面”,以讥其无补时政。曾谓“天下未尝有无理之器,无器之理”;“若舍器而求理,未有不蹈于空虚之见。”这又较正确地解释了理器的关系,具有求实精神。著有《西山文集》、《文章正宗》、《大学衍义》等书。

真德秀/西斋铭

☚ 富义堂铭   真德秀 ☛

真德秀

真德秀

真德秀(1173—1235),字景元,后改希元,世称西山先生,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宋庆元五年(1199)进士,授南剑州判官。继中博学宏词科,召为太学正。历知泉州、福州,入为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卒,谥文忠。立朝正直。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有《西山集》、《三礼考》等。

☚ 真德秀   西斋铭 ☛
真德秀

真德秀1178—1235

字希元,一字景元,更字景希,号西山浦城(今属福建)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授南剑州判官。开禧元年(1205)中博学宏词科。嘉定初,为太学博士,召试学士院,改秘书省正字兼玉牒所检讨。历校书郎、秘书郎、著作佐郎、起居舍人。出为秘阁修撰、江东转运副使,知泉州、隆兴府,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端平元年(1234),除权户部尚书,擢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年,除参知政事。寻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是年五月卒,年五十八,谥文忠。刘克庄为撰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八),魏了翁为撰神道碑(《鹤山大全集》卷六九)。《宋史》有传。德秀学以朱熹为宗,学者称西山先生。著作颇多,有《真文忠公文集》五十五卷。《全宋词》据《全芳备祖》前集卷四辑其《蝶恋花》咏红梅一首。《历代词话》卷七引《宋名家词评》曰:“作《大学衍义》人,又有此等词笔。”

☚ 孙居敬   留元刚 ☛

真德秀1178—1235

本姓慎,因避宋孝宗讳改姓真,字景元,后改字景希,一作希元,号西山。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南宋诗人。宁宗庆元五年进士,授南剑州判官,又中博学宏词科,召为太学正。理宗时历知泉州、福州,官至户部尚书、资政殿学士、参知政事。卒谥文忠。学者称西山先生。著有《西山集》五十六卷等。
索引:真德秀、慎德秀,景元、景希、希元,西山、西山先生,文忠。

真德秀

真德秀1178—1235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史》有传。字景元,后改希元,号西山。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宁宗庆元五年(1199)进士,调南剑州判官;开禧元年(1205)中博学宏词科,入闽帅萧逵幕。历知泉州、福州,官至参知政事。卒谥文忠。立朝颇有直声,屡进鲠言。游宦所至,惠政深洽。其学以朱熹为宗。自韩侂胄立伪学之名,理学遂衰;真德秀独慨然以斯文自任,讲习服行以振兴之,学者遂尊之为西山先生。著有《西山真文忠公集》54卷,卷一有《鱼计亭后赋》1篇,假隐士玉溪先生与客之问答,抒发庄子避世逍遥之旨。卷四○有《百丈山灵泽殿迎送词》,系楚辞体迎神、送神曲。

☚ 秦观   贾𫘫 ☛

真德秀

人名,字景元,后改景希。南宋庆元年间进士,浦城人。尊朱熹学派,人称为西山先生。著作有《西山甲乙稿》、《大字衍义》等书。所著《真西山先生卫生歌》,通俗易懂,有重要参考价值。

真德秀1178—1235

南宋学者。字景元,又字景希,号西山,世称西山先生。建州浦城(今福建安道)人。早年曾从游朱熹弟子詹体仁。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历任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江东转运副使、礼部侍郎、户部尚书、翰林学士等,官至参知政事。卒谥文忠。他于时政多所建言,力主自强以图恢复中原,所至皆有政声。与魏了翁齐名,有“西山鹤山”之称。著有《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大学衍义》等。其伦理思想以程朱为宗,并间杂“陆学”。在道德起源问题上,虽然强调理不离气,理在事中,但又承认仁义礼智之理先于事物而存在,是天与之实理。他说:“理者何?仁义礼智是也。人之有是理者,天与之也。”(《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卷32)又认为“人心之大”“与天地同量”,“凡天下至微之心,发生皆从此出”(同上书)。所以,“此即所谓本心,即所谓仁也,便当存之养之,使之不失,则万善皆从此而生”(《宋元学案·西山真氏学案》)。在道德作用问题上,认为“三纲五常”是“扶持宇宙之栋干,奠安生民之柱石”(《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卷4),遵守这些封建道德规范是人们的天职,“人而无此,则冠裳而禽犊矣。国而无此,则中夏而裔夷矣”(同上书)。他还特别重视君德的作用,认为“天既命我以此德,又命我以此位。有此德,方可保此位”(同上书,卷18)。“朝廷者,天下之本;人君者,朝廷之本;而心者,人君之本也”(《大学衍义》卷1)。还讲,“民无常情,唯上所导”(《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卷4),人君若能以身作则,为民立极,则政治清明,民风向化;否则,“人极不立,国将奈何”(同上书)。在道德修养问题上,发挥了朱熹的心性说,主张成己为体,成物为用。认为心之本体湛然虚明,全体是仁,仁即天理,但利欲之私也会使此心昏蔽不明,因而需要通过涵养操存的修养工夫来复明本心。主张在方法上以朱熹的“居敬穷理”为本,强调“穷理”与“养心”相结合。他认为,“穷理”须以心有主宰,无私心杂念为前提,然后才能通过格物致知而使“众理悉备”。若“穷理而不知持敬以养心,则思虑纷纭,精神昏乱,于义理必无所得”(同上书,卷18)。他根据程颐“主一即为敬,一者之谓诚”的思想,还主张采取端庄静一(即持敬)的方法来存养德性。这种修养工夫实际也是一个积善成德的过程。只有“逐一用功,如三省,如问礼,逐些逐小做将去,积累之久”,方可“一旦醒悟”(《宋元学案·西山真氏学案》),达到心与理一的境界。真德秀为嘉定后继承朱熹之学的代表人物。庆元党禁后,他与魏了翁“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共同为程朱理学的复盛起了重要作用。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西山文集/真西山先生集/西山文钞

☚ 陆九渊集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 ☛
真德秀

真德秀1178—1235

南宋理学家。字景元,后字景希,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州浦城 (今福建安道) 人。庆元(1195—1200)进士,任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以及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户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官至参知政事。在学术上尊崇朱熹,与魏了翁齐名,并称 “真魏”。嘉定十五年(1222) 任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在湖南宣传、传播理学。作《劝学文》,赞扬湖湘地区理学源流之盛,提出 “窃惟方今学术源流之盛,未有出湖湘之右者” (《西山文集》卷四十)。对宏扬湖湘理学学术传统,起了重要作用。《岳麓书院志》称其“以周、程、朱、张之学劝勉士子,是时讲学虽废,而教化大行。” (卷三) 其哲学思想倡导“德性天与”: “天地赋我以此形,与我以此性……何谓性?仁义礼智信是也。” ( 《西山文集·问格物致知》)并继承朱熹的“穷理持敬” 的修养方法论,以其作为 “正心修身之本”,最终目的,也是要达到 “物欲消尽,纯乎义理” 的道德境界。著作有《西山文集》、《读书记》、《大学衍义》、《四方集论》、《文章正宗》等。

☚ 周奭   魏了翁 ☛
真德秀

真德秀1178—1235

南宋对外贸易的组织者之一。字景元,后更景希,号西山,世称西山先生。建州蒲城(今属福建)人。官至参知政事。在两知泉州任上,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为此整饬吏治、重视农桑、崇尚风教、强固海疆,每年所至海舶,从其初知泉州时的三、四艘,增到三十六艘,与泉州交往的地区和国家,从三十一个增至五十八个,泉州贸易一度凌驾于广州之上,成为世界贸易大港。著述宏富,有《西山真文忠公文集》传世。

☚ 叶适   杨万里 ☛

真德秀1178~1235Zhen Dexiu

scholar of Li school of Confucianism,poet and proser of the Song Dynasty. Works: Deriva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Compiled Collection of the Four Books,Orthodox School of Literature Composition,etc.

真德秀1178—1235

南宋大臣、学者。字景元,后改景希,号西山。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庆元进士。学术继承朱熹, 称一代大儒。他见金欲亡,屡上书,请停付岁币,加强军备,兴淮南屯田,强兵足食,以谋自强。史弥远为相时,出任江东转运副使,办荒政,赈济饥民。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知潭州,设惠民仓、社仓、慈劝仓等,供荒年赈济之用。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理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直学士院。不久为史弥远贬归,专事著述。复起知泉州、福州。次年,任参知政事兼侍读。不久病死。他在朝不满十年,奏疏数十万言, 以敢言著称。有《西山文集》五十六卷及《文章正宗》、《大学衍义》等。

真德秀1178—1235

字景元,后改希元,号西山,世称西山先生。宋建州浦城(福建浦城)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开禧元年(1205),中博学宏词科。历官起居舍人、太常少卿、江东转运副使、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等。为官正直敢言,疏奏数十万言,皆切中当世要务。关心民间疾苦。学宗朱熹,慨然以斯文自任,为南宋晚期理学代表。著有《真文忠公全集》等。(参考图430)

真德秀

(南宋·淳熙五年——端平二年 1178—1235) 建之浦城 (今福建浦城) 人。原姓慎,因避孝宗 (趙眘) 諱而改。字景元,一字景希,號希元,别署西山。慶元四年 (1198)進士,理宗 (趙昀) 時,官知泉州、福州、拜翰林學士。紹定 (1228—1233) 中,升參知政事,遷資政殿學士,提舉萬壽觀。謚文忠,學者稱真西山先生。游宦所至,惠政深洽。博學識,以經學名重一世,亦工臨池。王鏊云: “西山先生書似草草作,諦視之乃非草草者,雖不全用晉人筆法,而亦不出于法之外,豈胸次高,故落筆便自不同耶?”著有 《西山題跋》 三卷、《大學衍義》、《唐書考疑》、《文章正宗》、《西山文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