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省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概稱部 > 錢幣單位(附) > 蹺墊 > 省陌 省陌 shěngmò 即蹺墊。 省陌 省陌税种名。即就钱多入少出的差额为征税标准。《资治通鉴·后汉纪四》: “旧钱出入皆以80为陌,章始令人者80,出者77,谓之 ‘省陌’。” 沈括曰: “今之数钱百钱谓之 ‘陌’ 者,借 ‘陌’ 字用之,其实只是 ‘百’字,如 ‘什’ ‘伍’ 耳。唐自皇甫镈为垫钱法,至昭宗时,乃定80为陌。” ☚ 省耗 省鼠耗 ☛ 省陌 省陌亦称“短陌”或“短钱”。 足陌的对称。 钱币学的专用术语。 陌通百,以不足一百钱之数当百钱使用,就叫省陌。南北朝时已较普遍。 唐代原用足陌,但宪宗时每贯又少20文。 欧阳修《归田录》中说“用钱之法,自五代以来,以七十七为百,谓之省陌,”货币流通中发生这种“省陌”现象,乃是铜钱数量少的缘故。 政府虽屡次下令要用足陌,往往无效果。 ☚ 一吊 短陌 ☛ 省陌 省陌亦称“短陌”、“短钱”或“省钱”。“足陌” 的对称。以不足百钱之数作百钱使用。南宋洪迈《容斋三笔·省钱百陌》: “用钱为币, 本皆足陌。梁武帝时, 以铁钱之故,商贾浸(渐)以奸诈自破,岭以东,八十为百,名曰‘东钱’; 江、郢以上,七十为百, 名曰 ‘西钱’ ; 京师以九十为百, 名曰‘长钱’……至于末年, 遂以三十五为百。唐之盛际, 纯用足钱。天祐中, 以兵乱窘乏, 始令以八十五为百。后唐天成, 又减其五。汉乾祐中, 王章为三司使, 复减三。……太平兴国二年, 始诏民间缗钱, 定以七十七为百。自是以来, 天下承用, 公私出纳皆然, 故名‘省钱’。” ☚ 工墨钱 短陌 ☛ 省陌 省陌亦称“省钱”。以不足“短陌”定数之钱充当短陌使用。“陌”通“百”,亦称“佰”。以不足百数之钱作百钱使用,称为短陌或“短钱”; 每贯钱十足支付1000文,称为“足陌”或“足钱”。《文献通考· 田赋考四》: 五代汉隐帝时,“三司使王章聚敛刻急。……旧钱出入,皆以八十为陌; 章始令人者八十,出者七十七,谓之省陌”。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用钱之法,自五代以来,以七十七为百,谓之省陌。”短陌制始自东汉,两晋至宋各代都有实行。各朝代、各时期、各地区,官府与民间的短陌数额不同,省陌数额因此也不确定。南朝时梁有“九十为陌”、“八十为陌”、“七十为陌”、“三十五为陌”,甚至“三十三为陌”的。 ☚ 五铢钱 短陌 ☛ 省陌唐时钱数以八十当一百为陌,后以七十七当一百,为省陌。 省陌一百钱为陌,称足陌。不是一百钱而当一百钱用,称省陌。唐代因钱币不足,规定以八十五、八十或七十七钱为陌,称省陌。宋太平兴国二年(997),政府规定以七十七钱为省陌,其余二十三钱称头子钱。民间私相交易,则陌无定数。 省陌俸料所请现钱,每一千均不给足数,则按“省陌”给。“省陌”之制,始于五代,每一百文钱只给七十七文,“以七十七为百”(《归田录》卷2)。简称“省”。《朱子语类》卷106《外任 ·漳州》:“请钱则得五千省故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