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减 裁减撙(撙裁) 裁汰 裁节 裁彻 裁黜 裁损 简汰 镌汰 省罢 省彻 裁减员额:省员 裁剪冗官:省官 裁减多余人员:减员(~增效) 裁员 裁人 裁减武装人员和军事装备:裁军 整治裁减:釐损 (削减机构人员等:裁减) ☚ 削减 减少2 ☛ 省官(1)职官名称。凡朝廷馆阁之臣,习称省官。馆阁之臣的称谓始于宋,据《大学衍义补》载:神宗元丰三年,改官制,以史馆、集贤院、昭文馆为三馆,又有秘阁及龙图,天章诸阁,统称馆阁。清也沿用此称。(2)减缩职官人数。自西汉即有专门规定,国家凡遇天灾人祸时,均实行裁员,以安抚民心。如汉文帝后六年,遇大旱、蝗灾,下诏“损郎吏员”;汉武帝时又下令减郎员;汉昭帝元平元年,下诏说:“日者省用,罢不急官。”以后各朝各代或因消除官僚机构的庞大,或为强化国家管理的需要,或因更无,都要进行省官裁吏,自汉至清成为一项固定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