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科舉部 > 應試所需 > 省卷 省卷 shěngjuàn 亦稱“公卷”。唐五代應進士試的舉子在考試前按規定向禮部交納的詩文卷,具有預試性質。禮部屬尚書省,禮部試謂之省試,故稱。五代·竇儀《條陳貢舉事例奏》:“其進士請今後省卷限納五卷已上,于中須有詩、賦、論各一卷,餘外雜文歌篇並許同納,只不得有神道碑、志文之類。”《宋史·選舉志一》:“賈昌朝言:‘自唐以來,禮部采名譽,觀素學,故預投公卷;今有封彌、謄録法,一切考諸試篇,則公卷可罷。’自是不復有公卷。”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沈彬》:“洪州解至長安,初舉,納省卷《夢仙謡》云:‘玉殿大開從客入,金桃爛熟没人偷……’”。宋·錢易《南部新書》甲卷:“[唐]李景讓典貢年,有李復言者,納省卷,有《纂異》一部十卷。榜出曰:‘事非經濟,動涉虚妄,其所納仰貢院驅使官却還。’復言因此罷舉。” 省卷科举考试用语。亦称“公卷”。唐制,科举考试前,举子须将平时所撰诗文写成卷轴,投送礼部,以作参考。因礼部属尚书省,故称。五代因袭唐制。后周显德二年(955),窦仪奏请省卷纳五卷以上,诗、赋、论各一卷,余为杂文、歌篇,但不得有神道碑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