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察、克、治明王守仁的道德修养方法。语见《传习录》。王守仁认为,道德修养就是“存天理,去人欲”,而“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省察克治方可渐有见”,因而要时时反省自己,着意寻察恶念,并毫不留情地予以彻底铲除。他说:“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又说:“克己必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因此,“省察克治”乃是一种“常提不放之功”。要长期坚持下去,“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最后达到“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的圣人境界。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方法,突出主体的内心自觉,强调开展两种道德意识的斗争,注重善恶的彼此消长和去恶扬善,显然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