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望年1916~1986植物病理学家、微生物遗传学家、浙江省嘉兴县人。193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曾在广西农事实验场、甘肃农业改进所、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农业研究所等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48年他先后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植物系和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植物病理系工作和学习,195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农业微生物研究室副主任、微生物遗传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曾任《真菌学报》、《植病知识》杂志副主编、欧洲《当代遗传》编委、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他在40~50年代,从事柑橘贮藏病害、花生病害、禾谷类黑粉菌、水生藻菌和珊瑚菌的分类、丝核菌与菌核菌的分类、红麻炭疽病害、池霉素产生菌与赤霉素的应用、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害及水稻白叶枯病害的研究。60年代初创建并主持遗传学研究室,研究农用抗菌素放线菌的诱变育种、白地霉的细胞学、枯草杆菌转化和转导、肌苷酸和肌苷产生菌的选育、芽孢杆菌的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晚年主要从事根癌病防治,Ti质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运载体的研究,并有新的发现和发展。他的主要著述有《中国真菌学与植物病理学文献》以及与戴芳澜等编著的《中国经济植物病原目录》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