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相对剥夺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相对剥夺论现代西方犯罪学家提出的一种犯罪学理论。认为相对的经济剥夺比绝对的经济剥夺更易于诱发犯罪,因为对实施犯罪行为来说,可以见到和可以接近物质财富要比完全缺乏物质财富或者没有机会将它弄到手的情况更加富有刺激性和诱惑性。相对剥夺论只能用来解释涉及到财产方面的犯罪,而不能解释所有犯罪的产生原因。相对剥夺广泛存在于工业化社会,因为其中不很富裕的成员会感到自己在经济上被剥夺。同时,相对剥夺也广泛存在于发展中社会,因为在其中的城市新居民面对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形形式色色的物质财富,会感到强烈的被剥夺感。因此,这种观点主张,在预防犯罪方面,应该采取对犯罪人相对剥夺经济的方法。 相对剥夺论 相对剥夺论relative deprivation theory研究受教育程度、福利待遇、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与犯罪关系的理论。认为一些社会成员所体验到的相对剥夺是引起犯罪行为的一种直接原因,是社会生态学犯罪理论的主要分支之一。主要代表为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夫妇(Judith Blau; Peter Blau, 1918—2002)。他们认为社会不公平感导致解组状态和愤怒,而解组状态和愤怒又会引起第一表现和犯罪行为。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的差距、社会关系资源的多寡、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社会地位的高低、支配权力的大小以及自我实现机会等,均可成为产生相对剥夺的原因。处于相对剥夺状态的人因所处的社会阶层地位而遭到社会的拒绝和歧视,便反抗现有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行为规范而违法犯罪。中国的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贫富悬殊引起的相对贫穷感,也会引起大量的财产犯罪与暴力犯罪。 ☚ 漂移理论 心理强制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