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价值形态xiāng duì jià zhí xíng tàiотнос тельная фóрма стóимости相对价值形态“等价形态”的对称。处于价值等式左边,其价值被等价物相对表现出来的商品。例如:在10尺麻布=1件上衣的等式中,麻布的价值通过它的等价物上衣相对地表现出来。 相对价值形态商品的价值以别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来相对表现的价值形态。等价形态的对称。 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它本身直接地表现出来,只能在同另一种商品的交换中相对地表现出来。如在3斤米=1尺布的价值关系中,商品米是处于相对价值形态的地位,商品布是处于等价形态的地位。米是通过同布的交换,使自己的价值在布的自然形态上相对地表现出来。现在米的价值不再是抽象的不可促摸的东西,它具体地表现在布的自然形态上。在商品布的使用价值上这样表现出来的商品米的价值,就是相对价值形态。 相对价值形态见“相对价值形式”。 相对价值形态 相对价值形态relative form of value见“相对价值形式”。 ☚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 相对价值形态 ☚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 相对价值形态 相对价值形态“等价形态”的对称。在价值表现中,某种商品的价值在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形式上的表现。是商品交换的价值关系的两端之一。商品价值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它不能自己表现自己,只能借助于另一种商品来表现。在1只绵羊=2把斧子这一价值关系中,等式左端的绵羊通过和斧子交换,使它的价值在斧子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态地位上。等式右端的斧子用它自己的自然形态表现了绵羊的价值,处在等价形态地位上,起着等价物的作用。绵羊和斧子这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在数量上相互比较,并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说明它们中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共同的质。这种共同的质就是价值。绵羊通过和斧子的交换,证明了自己和斧子一样,也是价值的体化物,也具有价值。绵羊既要表现自己的价值,又要表现自己价值的数量。1只绵羊=2把斧子这一价值关系表明,1只绵羊所包含的价值量和2把斧子所包含的价值量是相等的。用斧子表现出来的绵羊的价值量,只是绵羊的相对价值量,即绵羊价值量和斧子价值的量的对比,而不是绵羊的绝对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生产绵羊和斧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发生变化,绵羊的相对价值量也会发生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绵羊的价值不变,斧子的价值发生了变化,绵羊的相对价值量与斧子的价值量变化成反比。(2)斧子的价值不变,绵羊的价值发生了变化,绵羊的相对价值量与绵羊价值量变化成正比。(3) 绵羊和斧子的价值同时同方向同比例变化,绵羊的相对价值量不变。(4) 绵羊和斧子的价值同时按相反方向的不同比例变化,绵羊的相对价值量变化比较复杂,是上述各种情况的综合结果。 ☚ 价值形态 等价形态 ☛ 00000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