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目标-途径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目标-途径理论 目标-途径理论关于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由美国管理学者豪斯、米切尔、菲莱和凯尔等人提出。该理论以期望概率模式及对工作和对人的关心程度的模式作为依据。认为: 领导者的效率取决于他能激励下属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和使职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并认为领导行为只有被下属认为能导致其眼前和未来的满足时,才能被职工所接受和欢迎。同时,领导行为只有当它把职工需要的满足同工作的成绩直接联系起来,并使职工确切知道怎样达到目标时,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该理论提出了四种领导方式: (1) 指示性的领导方式 (领导者发布指示、决策时没有下属参与)。(2) 支持性的领导方式 (领导者友善,关心下属)。(3) 参与性的领导方式 (征求、采纳下属的建议进行决策)。(4) 以成就为目标的领导方式 (领导者向下属提出挑战性目标并对他们能够达成目标表示出信心)。这四种领导方式可由同一领导者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使用。具体采用哪种方式,主要由两方面的权变因素决定: 职工个人特点和环境因素。认为最有效的领导方式就是领导者或主管者采取种种步骤去设计一种环境,使群体成员潜在的或明显的激励动机能对它作出有效的反应。这个理论的关键是领导者影响下属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通常的途径和方法有: 承认并刺激下属对奖励的需求;使职工对达到工作目标以后的报酬更有吸引力; 通过指引使得达到这个报酬的途径容易实现; 支持下属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增加下属取得个人满足感的机会; 消除实现目标的障碍; 当工作任务模糊不清,职工无所适从时,帮助他们对工作进行明确规定和安排,从而增加达到工作目标的期望机率; 当工作内容已经明确或进行的都是例行性工作时,就要在工作过程中给职工以多种多样满足需要的机会等。 ☚ 协作系统理论 决策过程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