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盗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汗(汗液;~腺;盐~) 津 肌液
妇女之汗:粉汗 红汗
手汗:手泽
生病或体虚出的汗:虚汗
因病或体弱睡眠时流的汗:盗汗
由惊恐或休克等原因而出的汗:冷汗
因劳累、惶恐、紧张而流的汗:白汗
因羞愧而出的汗:愧汗
成滴的汗:汗珠(~子) 珠汗
较多的汗:汗水(~浇灌)
湿遍全身的汗水:透汗
掺杂着污秽的汗水:黑汗
骏马的汗水:赭汗

☚ 体液   唾、涕、泪、血 ☛

盗汗

症状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名寝汗。指睡中出汗,醒后即止。多见于虚劳,以阴虚者为多。《医略六书·汗病》: “盗汗属阴虚……盗汗乃睡中汗出,醒则汗收,因阴气空虚,睡时卫气乘虚陷入,则表无护卫而营中之火独旺于外,蒸腾汗出,醒则卫气行阳而气固于表,其汗乃止,多见于虚劳之人,宜养阴清热。热盛者,当归六黄汤; 阴虚者,六味地黄汤。”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盗汗亦可因阳虚、气虚、肝热、湿热、外感热病等所致。《伤寒明理论·盗汗》: “杂病盗汗者,责其阳虚也,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张氏医通·盗汗》: “酒客睡中多汗,此湿热外蒸也,二妙散加白术、防风、牡蛎……伤寒阳明少阳证盗汗,柴胡、葛根随证主治。温热三阳合病,目合则汗,白虎汤。”《景岳全书·杂证谟》: “若睡中盗汗而无火者,宜参苓散、独参汤主之; 若阳气俱虚者宜参附汤、大建中汤之类主之。”《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中盗汗有阴火盛者,宜正气汤; 有肝热甚者,宜龙胆散。

盗汗

指入睡后不自觉的出汗。醒后即停止,又称寝汗。多见于虚劳之证,即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多见于肺结核和一些阴虚内热的患者。有虚劳盗汗和阴虚盗汗之别。

盗汗night sweat

在正常睡眠环境下入睡后出汗叫盗汗。可见于久病恢复期、平素体质过度虚弱、过度劳累、植物神经紊乱、结核病等。对盗汗应详细查找病因,以除去病因治疗为主,适当服用黄芪、白术、生姜、大枣、浮小麦等中药煎剂。

盗汗

病症名。指寐中汗出,醒来自止。多属阴虚内热津液外泄。治宜滋阴清热敛汗。

盗汗night sweat

指夜间睡眠后自行出汗。多因细菌毒素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是结核病的重要征象之一。

盗汗dàohàn

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 醒后即止。多属虚劳之症, 尤以阴虚者多见。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此外,盗汗也有因于阴火盛者, 宜正气汤( 《杂病源流犀烛》: 炒知母、黄柏、炙甘草); 有因肝热者, 宜龙胆散( 《杂病源流犀烛》: 龙胆草、防风)。

盗汗

盗汗

盗汗是指入睡后汗液泄出,醒后即止的一种病证。盗汗名出《金匮要略》。《内经》称为“寝汗”。《素问·藏气法时论》:“肾病者,寝汗出,憎风。”《伤寒论》:“阳明病,脉但浮者必盗汗出。”《伤寒明理论》:“盗汗者,谓睡而汗出者也。不睡则不能汗出。方其睡也,凑凑然出焉,觉则止而不复出矣。”
本证可分外感伤寒盗汗和内伤虚劳盗汗。伤寒盗汗,证由邪气侵行于里而外连于表,当睡眠之时,卫气行于里,邪乘表阳卫气不密而逼津外泄,醒则气散于表而汗止。虚劳盗汗,多由肾伤,肾邪攻肺,卫气不固,心气内微,心液不能敛藏而为盗汗,其中又有阳虚、阴虚、气阴两虚,及心肾两虚之分。此外,尚有湿热外蒸及肝经热甚而盗汗者。
(1) 伤寒盗汗: 见《伤寒明理论》。症见盗汗,发热、口渴心烦,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但欲眠睡,或谵语遗尿。脉浮大。多因邪气留于半表半里所致。若阳明证较著,治宜白虎汤清解;兼有表邪者可用葛根汤,以解二阳相合之邪。若少阳证较著者,宜用小柴胡汤和解。参见“伤寒”条。
(2) 虚劳盗汗: 见《诸病源候论·虚劳诸候》。认为“此由阳虚所致”。临床可分:
阳虚盗汗: 证见盗汗,汗出清冷,形寒肢冷,短气懒言,面色㿠白,羸瘠枯瘦,溲清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微细。多由脾胃虚损,劳伤心肾,阳衰表虚所致。治宜参附汤、大建中汤,扶阳益气固表。甚则可用六味回阳饮。证较轻而以气虚为主者,可用参芪汤、牡蛎散等。
阴虚盗汗:见《赤水玄珠》。症多盗汗心烦,手足心热,颧红潮热,口干咽燥,或咳嗽少痰,梦遗滑精,舌红少津,脉象细数。多由劳役、七情、色欲之火,衰耗阴精;或得之饮食,药味,积成内热,伤损阴血,阴不配阳,虚阳偏亢,心液不能敛藏,汗液外泄所致。治宜养阴清热。用益阴汤、六味地黄丸。又有缘阴火盛而盗汗,其本非阴虚,止因内火薰蒸,血热而汗出者,宜正气汤(黄柏、知母、甘草),或黄芩芍药汤。以降阴火。清化饮(芍药、黄芩、麦冬、丹皮、茯苓、生地、石斛)亦可选用。
气阴两虚盗汗: 症见盗汗不止,时复自汗,神疲体倦,口干唇燥,大便艰难,小溲短黄脉虚细。多由气阴两亏,虚火扰动,卫气不固所致。治宜滋阴降火,益气敛汗。用当归六黄汤加人参以增益气之力。如内火不盛,可去黄连等苦寒之品,加山萸肉、五味子、龙骨、牡蛎之属以收敛气阴,固涩止汗。
心肾两虚盗汗: 盗汗不眠,心悸怔忡,耳鸣腰痠,梦遗溲赤,舌质淡红苔少,脉虚数。症由劳伤心肾,水火不济所致。治宜心肾丸。方用人参、黄芪益气固表;当归养血;茯神、五味子、龙骨、远志安神敛汗;熟地、山药、苁蓉、菟丝子、牛膝、鹿茸补肾;阳虚不甚者可去附子。以收补养心肾,益气敛汗之功。
此外,湿热盗汗,多由酒客湿热内积,薰蒸于外所致,宜二妙散加白术、防风、牡蛎。因肝热甚盗汗者,宜龙胆散。龙胆草、防风等分为末,临卧米汤调服。
盗汗不止,除内服外,并可加用外治法。
全身扑粉法: 止汗红粉(《世医得效方》)。麻黄根、牡蛎粉、赤石脂、龙骨研末和匀,扑敷汗出处,至汗止为度。
敷脐法: (《经验方》)。五倍子研末,水调或蜜糖调敷脐部,若阴虚火旺者,加飞朱砂尤佳。

☚ 汗证   自汗 ☛
盗汗

盗汗night sweat

一种不自主的异常多汗现象。表现为睡后出汗,以上半身明显,轻者潮湿,重者湿透内衣。深夜及黎明前加重,醒后则汗止。盗汗是结核病全身中毒症状之一,对结核病诊断有一定意义。临床上亦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布氏杆菌病、佝偻病及身体虚弱者,尤其婴幼儿较多见。

☚ 全身性水肿   不适感 ☛

盗汗

night sweat

盗汗dào hàn

night swea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