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盗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汗 汗汗(汗液;~腺;盐~) 津 肌液 ☚ 体液 唾、涕、泪、血 ☛ 盗汗症状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名寝汗。指睡中出汗,醒后即止。多见于虚劳,以阴虚者为多。《医略六书·汗病》: “盗汗属阴虚……盗汗乃睡中汗出,醒则汗收,因阴气空虚,睡时卫气乘虚陷入,则表无护卫而营中之火独旺于外,蒸腾汗出,醒则卫气行阳而气固于表,其汗乃止,多见于虚劳之人,宜养阴清热。热盛者,当归六黄汤; 阴虚者,六味地黄汤。”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盗汗亦可因阳虚、气虚、肝热、湿热、外感热病等所致。《伤寒明理论·盗汗》: “杂病盗汗者,责其阳虚也,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张氏医通·盗汗》: “酒客睡中多汗,此湿热外蒸也,二妙散加白术、防风、牡蛎……伤寒阳明少阳证盗汗,柴胡、葛根随证主治。温热三阳合病,目合则汗,白虎汤。”《景岳全书·杂证谟》: “若睡中盗汗而无火者,宜参苓散、独参汤主之; 若阳气俱虚者宜参附汤、大建中汤之类主之。”《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中盗汗有阴火盛者,宜正气汤; 有肝热甚者,宜龙胆散。 盗汗指入睡后不自觉的出汗。醒后即停止,又称寝汗。多见于虚劳之证,即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多见于肺结核和一些阴虚内热的患者。有虚劳盗汗和阴虚盗汗之别。 盗汗night sweat在正常睡眠环境下入睡后出汗叫盗汗。可见于久病恢复期、平素体质过度虚弱、过度劳累、植物神经紊乱、结核病等。对盗汗应详细查找病因,以除去病因治疗为主,适当服用黄芪、白术、生姜、大枣、浮小麦等中药煎剂。 盗汗病症名。指寐中汗出,醒来自止。多属阴虚内热津液外泄。治宜滋阴清热敛汗。 盗汗night sweat指夜间睡眠后自行出汗。多因细菌毒素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是结核病的重要征象之一。 盗汗dàohàn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 醒后即止。多属虚劳之症, 尤以阴虚者多见。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此外,盗汗也有因于阴火盛者, 宜正气汤( 《杂病源流犀烛》: 炒知母、黄柏、炙甘草); 有因肝热者, 宜龙胆散( 《杂病源流犀烛》: 龙胆草、防风)。 盗汗 盗汗盗汗是指入睡后汗液泄出,醒后即止的一种病证。盗汗名出《金匮要略》。《内经》称为“寝汗”。《素问·藏气法时论》:“肾病者,寝汗出,憎风。”《伤寒论》:“阳明病,脉但浮者必盗汗出。”《伤寒明理论》:“盗汗者,谓睡而汗出者也。不睡则不能汗出。方其睡也,凑凑然出焉,觉则止而不复出矣。” ☚ 汗证 自汗 ☛ 盗汗 盗汗night sweat一种不自主的异常多汗现象。表现为睡后出汗,以上半身明显,轻者潮湿,重者湿透内衣。深夜及黎明前加重,醒后则汗止。盗汗是结核病全身中毒症状之一,对结核病诊断有一定意义。临床上亦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布氏杆菌病、佝偻病及身体虚弱者,尤其婴幼儿较多见。 ☚ 全身性水肿 不适感 ☛ 盗汗night sweat 盗汗dào hànnight swea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