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花實 > 鹽膚子 > 鹽麩子 鹽麩子 yánfūzǐ 盐麸子【同义】总目录 盐麸子木盐酸桶盐麸子药名。出《开宝重定本草》。又名盐肤子、木附子、假五味子、油盐果。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的果实。除青海、新疆外,各地均有分布。酸、咸,微寒。生津降火,润肺化痰,敛汗,止痢。 ❶治喉痹,咳嗽咯血,酒毒黄疸,瘴疟,毒痢,体虚多汗,遗精,头风白屑。煎服:9~15g。 ❷治顽癣,痈毒溃烂。研末调敷或捣敷。 ❸治阴痒带下,煎水熏洗。本品含大量鞣质,主为五一间双没食子酰-β-葡萄糖,尚有游离没食子酸等。又含苹果酸、酒石酸等。还含树脂、黄酮苷等。 盐麸子yán fū zǐ《本草纲目》果部第32卷盐麸子(19)。药名。 【基原】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的果实。 【别名】叛奴盐(《开宝本草》),盐肤子、盐梅子、盐梂子(《本草纲目》),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假五味子、油盐果(《南宁市药物志》)。 【性味】酸,凉。 ❶《开宝本草》:“味酸,微寒,无毒。” ❷《本草纲目》:“酸咸,微寒,无毒。” 【功用主治】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治痰嗽,喉痹,黄疸,盗汗,痢疾,顽癣,痈毒,头风白屑。 ❶《本草拾遗》:“主头风白屑。” ❷《开宝本草》:“除痰饮瘴疟,喉中热结,喉痹,止渴,解酒毒,黄疸,天行寒热,痰嗽,变白,生毛发。” ❸《本草纲目》:“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肾,消毒,止痢收汗。治风湿,眼病。” ❹《本草求原》:“治下血、血痢,功同五倍。” ❺《野生药植图说》:“洗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盐麸子yánfūzǐ中药名。出《开宝重定本草》。别名盐肤子、木附子、假五味子、油盐果。为漆树科植物盐麸木Rhus chi-nensisMill. 的果实。除青海、新疆外, 各地均有分布。酸、咸, 微寒。清热解毒, 润肺化痰,止血敛汗。治黄疸、痢疾、喉痹、痰火咳嗽、咯血、大便下血、体虚多汗, 煎服:9 ~15 克。治顽癣、痈毒溃烂, 研末调敷或捣敷。本品含大量鞣质、柠檬酸、酒石酸、没食子酸等, 还含树脂、黄酮苷等。 盐麸子 盐麸子盐麸子,又名盐肤子、叛奴盐、木附子。始载于《开宝重定本草》。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的果实。原植物除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外,其余省区均有分布。 本品味酸,性微寒。功能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涩肠敛汗。主治咳嗽咯血、咽痛喉痹、久痢、盗汗、遗精、痈疮溃烂、顽癣等证。治肺虚久咳痰少、咳血、潮热,本品研末服或与地骨皮煎服,治咽痛喉痹,本品与冰片研为极细末,吹喉。盐麸子酸涩收敛,煎服可治久痢、盗汗,也用于遗精滑泄。若痈疮溃烂久不收口,盐麸子研末麻油调搽; 治皮肤顽癣,则配王不留行同研调搽。此外,本品还可用于女子阴道滴虫病引起的阴痒、带下,可与苦参、嫩桃枝煎水熏洗或坐浴。煎服,9~15g。 盐麸叶,亦供药用。味酸、性凉。功用主治与盐麸子大体相似,亦可用治咳嗽、喉痹、血痢、盗汗等证。因其又有解毒作用,故还用于痈疽及蛇、虫咬伤,均可以本品捣烂外敷或捣烂取汁涂搽。治疥疮、漆疮则可煎水熏洗。煎服,15~30g;鲜品30~60g。 实验研究: 盐肤木果实含鞣质50~80%,主为五间双没食子酰-β-葡萄糖,尚含有游离没食子酸2~4%及脂肪、树脂、淀粉。又含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 叶含槲皮甙、没食子酸甲酯,并没食子酸。 ☚ 蛇根草 白螺蛳壳 ☛ 00002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