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盐铁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盐铁论 盐铁论诸子散文名著。西汉桓宽编撰。共六十篇。西汉昭帝始元六年讨论盐铁官营问题的会议记录,涉及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各方面情况。全书用对话方式写成,形式新颖,语言流畅,风格朴实,是西汉后期重要政论散文著作,具有一定文学价值。有《诸子集成》本。 ☚ 淮南子 论衡 ☛ 盐铁论 [原文](节选) 卷第一 本议第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文学曰:“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是以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 大夫曰:“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厉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纵难被坚执锐,有北面复匈奴之志,又欲罢盐铁、均输,忧边用,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 文学曰:“古者贵以德而贱用兵。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废道德而任兵革,兴师而伐之,屯戌而备之,暴兵露师以支久长,转输粮食无已,使边境之士饥寒于外,百姓劳苦于内。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故以罢之为便也。” 大夫曰:“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则农用乖; 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 宝货绝,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卷七 备胡第三十八 大夫曰:“鄙语曰:‘贤者容不辱。’以世俗言之,乡曲有桀,人尚辟之。今明天子在上,匈奴公为寇,侵扰边境,是仁义犯而藜藿不采。昔狄人侵太王,匡人畏孔子,故不仁者,仁之贼也。是以县官厉武以讨不义,设机械以备不仁。” 贤良曰:“匈奴处沙漠之中,生不食之地,天所贱而弃之。无坛宇之居,男女之别,以广野为闾里,以穹庐为家室。衣皮蒙毛,食肉饮血,会市行牧竖居,如中国之麋鹿耳。好事之臣求其义,责之礼,使中国干戈至今未息,万里设备。此兔置之所刺,故小人非公侯腹心干城也。” 大夫曰:“天子者,天下之父母也。四方之众,其义莫不愿为臣妾。然犹修城郭,设关梁,厉武士,备卫于宫室,所以远折难而备万方者也。今匈奴未臣,虽无事,欲释备,如之何?” 贤良曰:“吴王所以见禽于越者,以其越近而陵远也。秦所以亡者,以外备胡、越而内亡其政也。夫用军于外,政败于内,备为所患,增主所忧。故人主得其道,则遐迩潜行而归之,文王是也;不得其道,则臣妾为寇,秦王是也。夫文衰则武胜,德盛则备寡。” 大夫曰:“往者,四夷俱强,并为寇虐。朝鲜逾侥,劫燕之东地;东越越东海,略浙江之南; 南越内侵, 滑服令; 氐、 焚、冉、 𩧪、嵩、唐、昆明之属,扰陇西、巴、蜀。今三垂已平,唯北边未定。夫一举则匈奴震惧,中外释备,而何寡也?” 贤良曰:“古者,君子立仁修义,以绥其民,故迩者习善,远者顺之。是以孔子仕于鲁,前仕三月及齐平,后仕三月及郑平,务以德安近而绥远。当此之时,鲁无敌国之难,邻境之患。强臣变节而忠顺,故季桓隳其都城。大国畏义而合好,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故为政而以德,非独辟害折冲也,所欲不求而自得。今百姓所以嚣嚣,中外不宁者,咎在匈奴。内无室宇之守,外无田畴之积,随美草甘水而驱牧; 匈奴不变业,而中国以骚动矣。风合而云解,就之则亡,击之则散,未可一世而举也。” 大夫曰:“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则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今不征伐则暴害不息,不备则是以黎民委敌也。春秋贬诸侯之后,刺不卒戌。行役戌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卷八 结和第四十三 大夫曰:“伯翳之始封秦,地为七十里。穆公开霸,孝公广业。自卑至上,自小至大。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轩辕战涿鹿,杀两泽,蚩尤而为帝。汤、武伐夏、商,诛桀、纣而为王。黄帝以战成功,汤、武以伐成孝。故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当世之务,后世之利也。今四夷内侵,不攘,万世必有此长患。先帝兴义兵以诛暴强,东灭朝鲜,西定冉、𩧪,南擒百越,北挫强胡。李牧追匈奴以广北州,汤、武之举,蚩尤之兵也。故圣主斥地,非私其利,用兵,非徒奋怒也,所以匡难辟害,以为黎民远虑。” 世务第四十七 大夫曰:“事不豫辨,不可以应卒。内无备,不可以御敌。诗云:‘诰尔民人,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故有文事,必有武备。昔宋襄公信楚而不备,以取大辱焉,身执囚而国几亡。故虽有诚信之心,不知权变,危亡之道也。春秋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为其无信也。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飚举电至。而欲以诚信之心,金帛之宝,而信无义之诈,是犹亲蹠、蹻而扶猛虎也。” 和亲第四十八 大夫曰:“昔徐偃王行义而灭,鲁哀公好儒而削。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故君子笃仁以行,然必筑城以自守,设械以自备,为不仁者之害己也。是以古者搜弥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故兵革者国之用,城垒者国之固也; 而欲罢之,是去表见里,示匈奴心腹也。匈奴轻举潜进,以袭空虚,是犹不介而当矢石之蹊,祸必不振。此边境之所惧,而有司之所忧也。” 大夫曰:“自春秋诸夏之君会聚相结,三会之后,乖离相疑,伐战不止;六国从亲,冠带相接,然未尝有坚约。况禽兽之国乎!春秋存君在楚,诰鼬之会书公,给夷、狄也。匈奴数和亲,而常先犯约,贪侵盗驱,长诈谋之国也。反复无信,百约百叛,若朱、象之不移,商均之不化。而欲信其用兵之备,亲之以德,亦难矣。” 卷九 险固第五十 大夫曰:“虎兕所以能执熊罴、服群兽者,爪牙利而摄便也。秦所以超诸侯、吞天下、并敌国者,险阻固而势居然也。故龟猖有介,孤貉不能禽;蝮蛇有螫,人忌而不轻。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故仲山甫补衮职之阙,蒙公筑长城之固,所以备寇难而折冲万里之外也。今不固其外,欲安其内,犹家人不坚垣墙,狗吠夜惊而暗昧妄行也。” 文学曰:“秦左淆、函,右陇阡,前蜀汉,后山河,四塞以为固,金城千里。良将勇士,设利器而守陉隧。墨子守云梯之械也。以为虽汤、武复生,蚩尤复起,不轻攻也。然戌卒陈胜无将帅之任,师旅之众,奋空拳而破百万之师,无墙篱之难。故在德不在固。诚以行义为阻,道德为塞,贤人为兵,圣人为守,则莫能入。如此则中国无狗吠之警,而边境无鹿骇狼顾之忧矣。夫何妄行而之乎?” 大夫曰:“古者,为国必察土地,山陵阻险,天时地利,然后可以王霸。故制地城郭,饬沟垒以御寇固国。春秋曰:‘冬浚洙’,修地利也。三军顺天时,以实击虚,然固于阻险,故于金城。楚庄之围宋,秦师败崤嵚崟,是也。故曰:‘天时地利。’羌、胡固近于边,今不取,必为四境长患。此季孙之所以忧颛臾,有句践之变而为强吴之所悔也。” 文学曰:“地利不如人和,武力不如文德。周之致远,不以地利,以人和也。百世不夺,非以险,以德也。吴有三江、五湖之难而兼于越。楚有汝渊、满堂之固而灭于秦。秦有陇阺、崤塞而亡于诸侯。晋有河华、九河而夺于六卿。齐有泰山、巨海而负于田常。桀、纣有天下兼于滈、毫。秦王以六合困于陈涉。非地利不固,无术以守之也。释迩忧远,犹吴不内定其国,而西绝淮山与齐、晋争强也,越因其罢,击其虚。使吴王用申胥,修德,无恃极其众,则句践不免为藩臣海崖,何谋之敢虑也?” 大夫曰:“楚自巫山起方城,属巫、黔中,设扦关以拒秦。秦包商、洛、崤、函以御诸侯。韩阻宜阳、伊阙,要成皋、太行以安周、郑。魏滨洛筑城,阻山带河,以保晋国。赵结飞狐、句注、孟门以存荆、代。燕塞碣石,绝邪谷,绕援辽。齐抚阿、甄,关荣、历,倚太山,负海河。关梁者邦国之固,而山川社稷之宝也。徐人灭舒,春秋谓之取,恶其无备,得物之易也。故恤来兵,仁伤刑。君子为国,必有不可犯之难。易曰:‘重门击拓,以待暴客。’言备之素修也。” 文学曰:“阻险不如阻义。昔汤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舒以百里亡于敌国。此其所以见恶也。使关梁足恃,六国不兼于秦; 河山足保,秦不亡于楚、汉。由此观之: 冲隆不足为强,高城不足为固。行善则昌,行恶则亡。王者博爱远施,外内合同,四海各以其职来祭,何击拓而待?传曰:‘诸侯之有关梁,蔗人之有爵禄,非升平之兴,盖自战国始也。’” [鉴赏] 《盐铁论》,西汉桓宽编著。桓宽,西汉汝南人,字次公。宣帝时任为郎,官庐江太守丞。《盐铁论》是一部记录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召集各地推举的贤良、文学从反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开始,对政府的政策进行了全面批评,并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展开辩论,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盐铁论》记述了双方的论点。全书分10卷60篇,各立标题,但内容互相连贯,是研究西汉时期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 军事方面,《盐铁论》记录了围绕汉武帝抗击匈奴问题,御史大夫桑弘羊与贤良、文学展开激烈辨论的情景。充分肯定了抗击匈奴战争的正确,阐明了“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的备战思想,很值得一读。 一、肯定抗击匈奴是“兴义兵以诛暴强”的战争 贤良、文学们打着“贵以德而贱用兵”(《本议》)的旗号,攻击抗匈战争是“废道德而任兵革”(《本议》),根本不应该打,全怪几个“好事之臣”在汉武帝面前无事生非,惹起了战祸。对于贤良、文学们的谬论,桑弘羊进行了充分的反驳。 对于任何战争,首先要分清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匈奴是西汉北方的一个奴隶制军事政权。它拥有几十万骑兵,奴役压迫着当时几十个小邦,俨然是北方一霸。由于西汉社会制度比匈奴进步,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先进农业国,匈奴更是垂涎三尺,把西汉看作是一块肥肉。他们经常发动突然袭击,对西汉北部进行武装掠夺,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构成了对西汉王朝的严重威胁。汉武帝坚持了抗战的立场,起用了奴隶出身的卫青和霍去病这样杰出的大将,经过长期、艰苦的战斗,终于打败了匈奴侵略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这场反侵略的战争中,西汉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动员了巨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赢得胜利的一项基本条件。特别是盐铁官营政策的实行,对于保证反侵略战争的国防费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桑弘羊反驳了贤良、文学们不区分战争性质的谬论,指出:抗匈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并不是想扩大地盘而兴师动众,是“兴义兵以诛暴强”(《结和》),打击侵略者,维护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抗战路线,是有进步意义的。 二、强调“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的备战思想 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们用各种卑鄙的伎俩,制造反动舆论。他们鼓吹“抗战亡国”和“领土无用”的谬论,反对备战、散布失败主义情绪。他们还拚命渲染战争恐怖、劳民伤财。什么“大军之后,累世不复”、“田地日荒,城郭空虚”(《未通》)呀,什么“老母垂泣,室妇悲恨”(《备胡》)呀,把一场正义战争描绘得凄凄惨惨。他们还抛出罢兵休战,“两主好合”,拆除防御工事,使用大量金钱与匈奴讲和的投降主张。 桑弘羊针对贤良、文学们的种种谬论,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坚持抗战的立场上,义正词严地批驳了贤良、文学们不愿备战的投降主义路线。他正确总结了西汉历史上“和亲”政策不能制止匈奴侵略的教训,指出匈奴“贪侵”成性,“百约百叛”,一贯背信弃义,一有机会就发动侵略战争。对这样一个凶恶的敌人,决不可存任何幻想,只能用反侵略战争打败它,不能用仁义道德感化它。桑弘羊阐明了反侵略的备战思想,说事先不作准备,临时就不可能应付突然事变。因此,必须坚持屯边政策,“筑城以自守,设械以自备”(《和亲》),“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险固》)。只要坚持进行这场正文战争,“以义伐不义”,就会象“秋霜而振落叶”那样,彻底打败侵略者。 《盐铁论》《盐铁论》
西汉桓宽撰。共10卷60篇,记录西汉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的重要文献,系当时文学贤良与御史大夫桑弘羊有关盐铁的政论实录。其中第1至41篇为盐铁会议上的辩论,相当于会议发言纪要。第42至59篇为辩论双方就征匈奴、结和亲等未尽事项的余论。第60篇为作者的自叙。体裁为对话式,各段文字均标明“文学曰”、“贤良曰”、“大夫曰”、丞相曰”、“御史曰”等字样。“大夫”即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为田千秋。桑弘羊出身于洛阳商贾之家,汉武帝时以计算用事,累迁大农令中丞、搜粟都尉兼大农令、御史大夫等职,主持制定了官盐铁、均输、平准、榷酒等一系列在政治、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主张实行屯田戌边,征伐匈奴,对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汉武帝内兴制度、外攘四夷的政策,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汉武帝晚年,国家府库耗竭,民力虚乏,因此就产生了汉宣帝时期文学贤良为民请命、崇本退末的异议。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征召郡国文学贤良之士,问以治乱,皆请罢盐铁,酒榷、均输,务本抑末,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的主张对立,二者相互诘难辩论,以盐铁问题为中心,并广泛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汉宣帝时,桓宽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及同乡朱子伯提供的情况,整理成书。态度倾向于文学贤良一派,主张“稼穑富国”,反对“权利广用”。但该书叙事客观,文字生动,较好地反映出盐铁会议的真实情况,如《相刺》篇描写说:“大夫不悦,作色,不应也;”《国疾》篇说:“大夫视文学,悒悒而不言也”,“贤良、文学皆离席”,“大夫色少宽,面文学而苏贤良”;《救匮》篇说:“大夫勃然作色,默而不应”;《取下》篇说:“公卿愀然,寂若无人,于是遂罢议,让词;”《刑德》篇说:“大夫俯仰未应对”;《大论》篇说:“大夫怃然内惭,四据而不容”等等,都生动地再现了桑弘羊与贤良文学辩论双方当时的神态举止。此书版本有《四部丛刊》本、《诸子集成》本等。明张之象有《盐铁论注》,近现代人徐德培有《盐铁论集释》、杨树达有《盐铁论要释》、郭沫若有《盐铁论读本》、王利器有《盐铁论校注》,可参考。 盐铁论论文。西汉桓宽撰。十二卷。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博学,善为文。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前81),召集全国文学、贤良六十余人与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讨论盐铁国营和酒类专卖等事宜。后十年左右,桓宽利用此次会议记录,推衍双方议论,增广条目,编撰成书,计六十篇。御史大夫一派力主兴盐铁、设酒榷,以佐边费;贤良文学极言修德安民,广利农业,反对盐铁专卖。反映出当时重工商与重农桑两种思想斗争,展示社会卷貌,保存许多西汉中叶经济史料。全书采用对话体,彼此诘难。相互辩驳,逐步深入。或从容不迫说理论争,或抓住对方弱点以发难,或用生动比喻以突出论点。行文整齐而有变化,话语简练锋利,疏朗中见缜密。传达出与会者的感情神态,对会议的历史内容叙述详备。从现实出发,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浑厚朴实。张注多私改古字,不足凭。有《四库全书》本。 盐铁论西汉桓宽编著。共10卷,60篇。为始元六年(前81年)汉昭帝召集的盐铁会议记录。主要记述了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政策的赞成和反对意见。各地推举的贤良文学60余人提出:“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御史大夫桑弘羊则认为盐铁官营政策是“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内容还涉及到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是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桑弘羊思想的重要资料。从伦理思想方面看,贤良文学发挥先秦儒家的“德治”、“仁政”思想,“夫礼让为国者,若江海流,弥久不竭,其本美也”(《诛秦》);“圣王之治世,不离仁义……上及黄帝,下及三王,莫不明德教,谨庠序,崇仁义,立教化,此百世不易之道也。”(《遵道》)御史大夫桑弘羊则颂扬秦国的法制强力,“非服其德,畏其威也,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矣”(《诛秦》),认为贤良文学讲“德治”、“仁政”是“饰虚言以乱实,遵古以害今”(《遵道》)。《汉书·艺文志》和隋唐《经籍志》均有收录,并有《四库备要》和《诸子集成》本。贾生 (见“贾谊”条。) 盐铁论著作。西汉桓宽编著。记录始元六年(前81)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包括开发西域的各项政策。全书分10卷60篇。 盐铁论 333 盐铁论书名。记录西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重要文献,桓宽编著,共10卷60篇。昭帝始元六年(81),诏令问郡国荐举的贤良、文子60余人咨询民间疾苦。他们反对当时实行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等财经政策,并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提出了不同的政见。内容涉及财经、军事、外交、内政、文化等诸方面。后人把这次会议称盐铁会议。这是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反映当时在野地主同当权官僚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内的重大矛盾。《盐铁论》记述了双方的主要论点。是后世研究当时社会矛盾和思想政治斗争及桑弘羊经济思想的重要史料 ☚ 平籴论 司马迁的贸易思想 ☛ 盐铁论 091 盐铁论汉代关于煮盐冶铁和铸钱等经济政策的著作。全书60篇。前41篇追溯公元前81年朝廷讨论盐铁官营政策的言论,后19篇是余论和著者的后序。著者桓宽,河南汝阳人。是汉宣帝的侍从官,后任庐江太守丞。汉武帝刘彻为了筹集抗击匈奴侵扰的经费和防止诸侯的分裂活动,于前119年实行盐铁官营等政策。刘彻死后,朝廷召开会议,就这一政策展开辩论。《盐铁论》记载了盐铁会议上关于义和利、官营和民营、本和末、贫和富的原则争论,为后世处理复杂的技术经济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著述 浸铜要略 ☛ 盐铁论 《盐铁论》yantielun西汉政论文集。西汉桓宽编著。桓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生卒年不详,宣帝时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汉武帝时实行了盐铁官营、酒业专卖。汉昭帝时,朝廷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赴长安,“问以民所疾苦”,并令其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讨论盐铁官营等重要经济问题,双方展开了激烈辩论。汉宣帝时,桓宽对会议文献进行加工整理,著成此书。书中记载了当时论辩情况。作者倾向于贤良文学一方,反对盐铁官营,但也客观地记录了双方观点。其内容涉及到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军事等诸多方面,暴露了统治者穷奢极侈、好大喜功造成的严重经济问题,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严刑峻法和酷吏政治。此书对研究西汉中期的社会情况有很高的价值。全书共60篇,每篇围绕一个问题,让双方互相诘难,各骋辞说,时有切中肯綮之言、生动活泼之语,明显受到汉赋的影响。作者在记言时描摹人物情态,并倾注主观爱憎,使某些人物音容宛然可见。其语言简练通俗,畅达明快。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论说文佳作,富于文采,郭沫若曾称之为“对话体的历史小说”。 ☚ 史记 汉书 ☛ 盐铁论 盐铁论反映汉代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的著作。十卷,六十篇。西汉桓宽编著。桓宽(生卒年不详),字次公。汝南(郡治今河南上蔡西南)人。致力于《公羊》、《春秋》等儒家经典,官至庐江太守丞。始元六年(前81年)汉昭帝召集民间有声望的儒者六十余人到京城与政府负责人共同讨论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如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等。政府方面出席会议的有丞相田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民间儒生代表有“文学”、“贤良”鲁万生、唐生等。贤良文学提出“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桑弘羊则认为盐铁官营等政策是“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桓宽根据当时会议记录加以“推衍”写成《盐铁论》,记述了双方的论点,比较集中、系统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思想。 ☚ 史记·货殖列传 汉书·食货志 ☛ 盐铁论西汉桓宽编著。记述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始元六年(前81年),各地方郡国推举60多位贤良、文学,从反对盐铁官营、平准、均输始,全面批评中央政府的政策,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展开激烈辩论,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此书用对话形式分述了双方观点。贤良、文学认为:盐铁官营,民咸不便,是官商与民争利的弊政;御史大夫则认为:它“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是“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的重要措施。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有关问题留下了宝贵的史料。分十卷六十篇。 盐铁论见“经济”中的“盐铁论”。 盐铁论yán tiě lùn《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2)。会议文献书名。西汉桓宽编著,记录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集各地推举的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举行会议,“问民间所疾苦”。贤良、文学从反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开始,对政府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批评,并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反复辩论。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盐铁论》记录了双方的论点,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矛盾、思想斗争和桑弘羊的思想保存了丰富的史料。书分10卷60篇,各立标题,但内容仍相互连贯。 盐铁论十二卷。汉桓宽撰,生卒年不详。宽字次公,汝南 (今河南汝南县)人。博通善文,致力于《公羊传》的研究。汉宣帝时被推举为郎 (皇帝的侍从官),后曾任卢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 (前81)二月在汉朝京城长安召开的盐铁会议,就是针对汉武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展开的一场大论战。在会议上,以霍光为代表的反改革派,对桑弘羊进行疯狂的围攻,由于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改革派坚决斗争,汉武帝推行的政治、经济措施仍然继续实行。宽集其所论为书六十篇,各篇标目。所论皆食货之事,而言皆述先王,称《六经》,故诸史皆列之儒家。宽写《盐铁论》是记录昭帝始元中御史大夫桑弘羊与贤良文学辩难国家盐铁专卖之事。其目的,据《汉书》记载,是“欲以究治乱,成一家之法焉。”可见,他妄图用儒家之说大造舆论,改变宣帝的一些主张,恢复旧制。《盐铁论》,全书六十篇:第一至第四十一篇,写的是盐铁会议上的辩论,相当于会议发言纪要;第四十二至第五十九篇,写的是双方对“未尽事项”的余论;第六十篇是作者的后序。从全书内容上看,作者有明显的儒家倾向性,但却无法掩盖住改革者的思想光辉。《盐铁论》一书,记录了西汉中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明嘉靖年间华亭张之象为之作注,岱南阁刻本。浦江周心如刻纷欣阁丛书本,附张敦仁考证,即张氏原版。潮州郑氏龙溪精舍重刻张氏考证本,又长沙王先谦校刻本,附《校勘小识》一卷。《四·部丛刊》明刻本。卢文弨、洪颐煊、俞樾、孙诒让皆有条校。 盐铁论 盐铁论汉代政论书名,桓宽撰,10卷60篇。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 征召郡国贤良文学之士六十余人,“问民间所疾苦”,与丞相、御史大夫就朝廷各项政策进行辩论,是谓“盐铁会议”。贤良文学皆求罢盐铁、榷酤、均输等, 御史大夫桑弘羊以为不可,双方互相驳难论争。宣帝时,桓宽记录推衍当时双方论难之语, 集成该书。本书内容涉及西汉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史料异常非富,且为当时人所写,无后人纂入,可信度极高,真实地反映了西汉社会的各个侧面, 为研究西汉长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今出版有数种校注本。 ☚ 春秋繁露 太玄 ☛ 盐铁论 《盐铁论》政论文集,西汉桓宽编著。桓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丞。始元六年(前81年),昭帝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之士,讨论盐铁经营买卖问题,会上出现激烈的争论。后来,桓宽即根据会议记录,整理加工推衍而成《盐铁论》60篇。《盐铁论》生动地描述了这次会议的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领域剧烈斗争的一个侧面。全书采用对话形式,以丞相御史为一方,以贤良、文学为一方,彼此引经据典,诘难驳辩,在逐步争论中不断深化观点。文字也较洗练质朴,能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双方的感情和神态。 ☚ 史记 古诗十九首 ☛ 盐铁论 《盐铁论》书名。西汉桓宽编著。宽,字次公,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专治《公羊春秋》,学识渊博。该书是根据盐铁会议的记录整理的。昭帝始元六年(前81),政府以“问民间所疾苦”为由,召集各地推举的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到京师长安举行会议,就武帝时推行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等经济政策与御史大夫桑弘羊及其僚属进行反复辩论,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宣帝时,桓宽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经过“推衍”、“增广”,写成此书。共十卷,分六十篇,采用对话体形式,比较客观地记述了辩论双方的意见和主张,为研究西汉中叶的经济政策和桑弘羊的经济思想保存了丰富的史料。 ☚ 氾胜之书 居延汉简 ☛ 盐铁论 《盐铁论》书名。西汉桓宽编撰记录汉昭帝始元六年 (前81年) 盐铁会议的著作。桓宽字次公,汝南 (郡治今河南上蔡西南) 人,宣帝时任为郎,官庐江太守丞。尚公羊春秋。昭帝始元六年,召开检查当时盐、铁、酒专卖,均输,平准等财经政策得失的盐铁会议,御史大夫桑私羊与郡国所举贤良、文学60余人就武帝以来实行的一系列财经政策及政治、军事、外交、学术思想、历史人物评价等方面展开激烈争论。约30年后,桓宽据当时会议记录“推衍”“增广”,写成《盐铁论》,全书计10卷60篇,各篇立标题,采用对话形式,内容相互连贯,成为研究西汉中叶经济问题,特别是研究桑弘羊生平事迹、经济思想和当时儒家学派经济思想面貌的珍贵文献。贤良、文学指责桑弘羊推行的经济政策本身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弊端; 宣扬治国必须“以礼义防民”,为了兴教化,移风俗,就要取消“示民以利”(《盐铁论·本议》) 的盐铁官营政策; 坚持重农抑商,“进本退末,广利农业” (同上); 主张恢复井田制度,认为“理民之道在于节用尚本,分土井田而已”(《盐铁论·园池》); 向往古代抱布贸丝的物物交换,反对货币流通、对外贸易及铸币权集中; 崇尚节俭,反对侈靡; 反对经济干涉,要求取消盐铁酒专卖及均输、平准政策; 反对同匈奴贵族作战,鼓吹“去武行文”,“以仁义导之” (同上书,《事务》); 主张对人民以德化为主,“急于教,缓于刑” (同上书,《疾贫》); 褒扬孔子,否定商鞅、李斯的法治思想。桑弘羊据理反驳贤良、文学的指责。引用司马迁关于义利问题的观点为自己辩护,指出“司马子言:‘天下穰穰,皆为利往’,赵女不择丑好,郑姬不择远近,商人不愧耻辱,戎士不爱死力,士不在亲,事不在避其难,皆为利禄也” (同上,《毁学》),讥讽儒生们“今内无以养,外无以称,贫贱而好议,虽言仁义,亦不足贵也”; 承认存在一些侵渔百姓的不良官吏,但充分肯定实行盐铁酒专卖及平准、均输政策的重大意义; 提出“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 (同上书,《本议》);反对恢复井田制; 要求统一铸币权,认为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使“外国之货内流,而利不外泄” (同上书,《力耕》); 高度评价出兵反击匈奴,认为武帝“功勋粲然、著于海内” (同上书,《结和》); 肯定商鞅、李斯主张法治的思想,指出“为治者不待自善之民”(同上书,《大论》); 并对孔子予以批评。就批判现实而言,贤良、文学指责当时人民受朘削困扰之苦,抨击豪门贵族的奢华习气,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其经济思想总的方面是迂腐、保守落后的。盐铁会议后,只取消了榷酤即酒专卖,其他经济政策仍继续实行。但在盐铁会议次年,桑弘羊即被告以叛逆罪而诛杀。宣帝时桓宽根据盐铁会议记录,写成《盐铁论》,详细记叙了这次争论。(参见“桑弘羊”) ☚ 史记·货殖列传 汜胜之书 ☛ 盐铁论学术类著作。西汉桓宽纂集。10卷,一作12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著录。主要版本有: 明《广汉魏丛书》本,清《增订汉魏六朝别解》、《龙谿精舍丛书》、《增订汉魏丛书》本、《四库全书》抄本等,民国《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百子全书》、《诸子集成》本等。主要注本有明张之象注,收入《广汉魏丛书》等,清余樾《盐铁论评议补录》,收入《诸子评议补录》。今人王利器著有《盐铁论校注》。记录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件。始元六年(前81),诏贤良茂陵唐生、文学鲁万生等六十余人至京城长安“问民间所疾苦”,议武帝以来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的经济政策。贤良文学反对盐铁官营、酒榷、均输、平准,同持异议的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互相诘难。宣帝时,桓宽乃集其所论,增广条目,推衍而成书。第一篇至第四十一篇记载盐铁会议上双方之论难,第四十二篇至第五十九篇记载双方对未尽事宜之余论,第六十篇《杂论》略同后序。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各个方面,为研究西汉中期历史之重要资料。 盐铁论十卷,六十篇。汉桓宽编撰。汉昭帝六年(前81年),汉朝于长安召开盐铁会议。贤良、文学派从反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开始,对汉朝的经济政策进行全面批评并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反复辩论。是书据当时会议记录“推衍”,“增广”而成。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前四十一篇记会议辩论要点,后十八篇叙双方对“未尽事项”的争论。末篇为作者自序。是书为研究当时社会矛盾、思想斗争、经济发展及桑弘羊思想,保存了丰富的资料。 盐铁论书名。西汉桓宽撰。十卷,六十篇。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召集朝廷大臣与郡国所举贤良文学举行会议,辩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国家财经政策问题,称为“盐铁会议”。至宣帝时,庐江太守丞桓宽将这次会议的记录整理编次,撰成此书。书中广泛涉及当时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等领域的问题,记载了文学、贤良和桑弘羊的不同治国学说,以及各自的施政主张。为研究西汉史的重要资料。(参考图209)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