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造林
在干旱、半干旱区的平原、盆地、河流谷地和沿海地区的盐碱地造林。由于林木能够抗御干热风,降低温度、提高湿度、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壤肥力,因此在盐碱地上造林,可抑制土壤返盐,改良盐碱地。盐碱地造林本身即是一项林业生态工程,能够改善环境,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在盐碱地上一般采用植苗造林,其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
❶围埝、挖坑、压盐、秋冬栽树法。在地形复杂和盐碱较重的造林地上,首先要平整土地,然后依地形变化,范围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小埝,于夏季挖好树坑,坑与坑间用小沟串通,这样可防止雨水流失,也可使坑内得到充分洗盐。初秋把坑内淤土挖到坑边,使其风化,利用秋冬季节植树造林。造林时要深挖浅埋,浇足底水,覆盖干土,以减少蒸发,抑制返盐。
❷客土法整地造林。根据幼苗成活期耐盐力低,而成活后耐盐力逐步增强的规律,在土壤盐碱较重而栽树不活的情况下,采用井状或穴状换土,使局部地块的土壤盐分得到调整,为苗木成活创造条件。据新疆地区相关工作人员研究说明,在含盐量为0.3%的农田肥土,经过一个生长季,换用的客土含盐量增加到0.5%,苗木成活率有很大提高,箭杆杨达到63.3%、白榆达83.6%; 而对照区箭杆杨成活率仅为35%、白榆为14.1%。采用客土造林应注意的事项: 进行大穴深翻整地,深度要大于表土下部的柱状结构层; 增施有机肥料; 坑底下部土壤性状不好时,可在坑底铺一层大粒沙,以阻止树根向下延伸; 在不具备换土条件的地块,可在原土内适当掺沙,达到以沙压碱的作用。客土法造林较费工,目前尚不适于大面积造林,可应用于庭院绿化,定植果园和营造农田防护林。
❸垄沟整地造林。在地形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造林地,可实行垄沟整地造林法,其规格一般为沟深度大于地下水临界深度,沟与沟相通,沟底有一定坡降,以利于排水,树木栽植于垄上。
❹沟底造林。春季可用人工或机械开沟; 夏季利用伏天水灌溉排盐;秋季适时造林。造林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疏松,抑制返盐。
❺沟、畦、台、条田整地造林。滨海盐渍区或地形平坦、土壤含盐量大、地下水位高,且有灌溉条件的造林地上造林时,可采取此法。整地最好在前一年雨季前进行,整地规格视地形变化而定。畦面要平整,畦旁修挖排水沟,沟、畦要深于地下水临界深度,然后加深输水沟,干沟直到宣泄区的深度。畦、台、条田的规格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长0.3—1.5米,宽0.6—1.2米。经验证明,同样的盐碱地,深沟比浅沟好,高台田比低台田好,窄比宽好。
采用植苗造林法,植苗不要过深,栽植后不要在苗木周围堆土墩,以减轻盐分对幼树的危害。北方秋季植苗可截干造林。造林后,要及时中耕松土除草,特别是透雨后中耕松土更为重要,以切断毛细管,减轻土壤返盐。也可在幼林地间作绿肥、间种矮秆农作物,以耕代抚。成林后的疏伐,要少量多次,尽可能保持较高的郁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