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流民起义即李特起义。西晋元康后期(296—299),天水、略阳、扶风等六郡(今陕、甘交界区)汉、賨、氐、叟数万家十余万人,因战乱流入益州,佣工为生。西晋政府勒令他们还乡,地方政府沿途设卡,乘机杀戮流民,抢劫财物。永宁元年(301),二万余流民在绵竹(四川德阳县北)共推巴氐族豪强李特为首,揭竿而起。义军军政肃然,屡败益州刺史罗尚,开仓济贫,颇得当地人民支持。太安元年(302),李特建立军政府,年号建初。次年进攻成都。时义军缺粮,李特又失去警惕,为罗尚所乘,特牺牲。其弟流、其子雄率众继续战斗。在涪陵大地主、道教首领范长生的支持下,于太安二年底攻占成都。永兴元年(304),李雄称成都王,署置百官,国号成。即十六国之一的成汉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