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皮里阳秋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皮里阳秋法 皮里阳秋法又称“皮里春秋”,是一种暗寓褒贬而表面不作评论的表现手法。《晋书·褚裒传》:“裒少有简贵之风……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如明人查继佐写《徐光启传》全文不参议断,皆以事实说话,如写其“官邸萧然,敝衣数袭外,著述手草,尘束而已。启居约啬(简朴),如寒士,门无杂宾,不设姬媵,厅事(厅堂)至不能旋马”,褒赞徐光启清廉品格自然溢于言外。此手法是前承春秋笔法的传统手法,用一些适当的宇眼来暗寓褒贬,例如《春秋》记载隐公元年郑庄公(郑伯)与其弟郑段争权一事,有“郑伯克段于鄢”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作了解释:“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作者不持论断,叙述便客观可信,写史和传记等多用此法。改“皮里春秋”为“皮里阳秋”,据说是避晋文帝皇后郑阿春名讳。 ☚ 水涨船高法 正喻夹写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