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裘氁氅簑 > 皮裘 皮裘 píqiú 泛指皮衣。先秦二字皆單稱,唐代始見連用。《詩·豳風·七月》:“取彼狐貍,爲公子裘”唐·孔穎達疏:“絲麻不足以禦寒,故爲皮裘以助之。”明·無名氏《存孝打虎》第二折:“這厮將咱惱犯,我這裏將皮裘緊拴,大踏步望前舍死的的趕。” 皮衣 皮衣裘(衣裘;皮裘) 皮裳 皮服 毛皮所制的衣:毳衣 鸟兽毛制成的衣服:旃毳 鸟羽所制的裘:鹤氅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旃裘 毡裘 家居常穿的皮衣:亵裘 用锦缝制的皮衣:锦裘 用紫羔制的皮衣:羔裘 貂皮制成的衣裘:貂裘 用狐皮制的外衣:狐裘 鹿皮服:鹿霓衣 轻柔的皮衣:云裘 轻暖的皮衣:轻裘 轻暖的羊裘:柔毛 精美的皮衣:英裘 皮毛衣服上的长毛:毛头 ☚ 各种材质的衣 各种状况的衣 ☛ 皮裘píqiú毛皮制成的衣服,有贵贱之分,贵者用貂鼠、狐腋、猞猁等,以布帛为表,或为衬里;亦指贱者用马皮、鹿皮、猪皮等制成粗劣原始的服装。汉桓宽《盐铁论·轻重》:“力耕不便种籴,无桑麻之利,仰中国丝絮而后衣之,皮裘蒙毛,曾不足盖形,夏不失复,冬不离窟,父子夫妇内藏于专室土圜之中。”《魏书·于粟磾传附于景传》:“镇民固请粮廪,而景不给。镇民不胜其忿,遂反叛。执缚景及其妻,拘守别室,皆去其衣服,令景著皮裘,妻著故绛袄。其被毁辱如此。月余,乃杀之。”唐高适《营州歌》诗:“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元陈以仁《存孝大虎》第二折:“我这里将皮裘紧栓,大踏步往前舍死的赶。”清叶梦珠《阅世编》卷七:“自顺治以来,南方亦以皮裘御冬,袍服花素缎绒价遂贱。”福格《听雨丛谈·皮裘》:“八九品官不许穿貂鼠、猞猁狲、白豹、天马、银鼠……其往口外寒冷地方出差之满洲、蒙古、汉军官员,均准照常穿用貂鼠、猞猁狲,不拘品级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