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皮肤感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

皮肤能产生多种感觉,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即触觉、压觉、冷觉、温觉和痛觉。用不同性质的刺激仔细检查人的皮肤感觉时发现,感受不同刺激的区域是呈点状分布的。如用纤细的毛轻触皮肤表面时,只有当某些点被触及时,才能引起触觉,这些点称为触点。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找到冷点、热点和痛点等。近年来了解到,这些点的下方正是相应感受器所在的地方。触觉感受器在皮肤不同区域的分布密度是不同的,触觉敏感处分布密(如手指尖、口唇及面部),而触觉不灵敏处分布稀少(如后背)。触觉感觉器对很轻微的机械刺激即可发生反应,但适应快(持续刺激时反应消失),而压觉感受器对较强的机械刺激才发生反应,但适应慢(即持续刺激时仍有反应)。冷觉和温觉虽然都是温度感觉,但也有各自的感受器,冷感受器在30℃以下开始兴奋。而温感受器在30℃以上开始兴奋。皮肤痛觉由痛感受神经末梢兴奋引起,其刺激是各种有可能损伤或已造成皮肤损伤的刺激。

☚ 嗅觉   1.14 生物电活动 ☛

皮肤感觉

简称“肤觉”。辨别物体机械的、温度的或化学的特性的感觉。分为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三类。每类肤觉的适宜刺激和感受器各不相同。

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

简称“肤觉”。指辨别物体的机械特性和温度特性的感觉。皮肤受到刺激会产生多种感觉,按其性质可分为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等。由于正常人有听觉、视觉这样接受远距离刺激的感受器,所以皮肤的一部分感觉功能被掩盖着。丧失听觉的聋人或失掉视觉盲人,其皮肤感觉能发挥代偿功能。借助于皮肤感觉,聋、盲人可以感受物体的形状、位置,甚至声音等刺激,这对他们认识客观事物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性质的各种皮肤感觉是怎样形成的,至今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皮肤内存在着各种特异的感受器,它们分别接受不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而形成皮肤感觉。
触觉和压觉 均为辨别外界刺激接触皮肤情况的感觉。刺激轻轻接触皮肤触觉感受器所引起的肤觉叫触觉,增加压力使皮肤部分变形所引起的肤觉叫压觉。刺激以其一定频率的振动接触皮肤所引起的肤觉叫振动觉。触觉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仅指触觉,广义包括压觉和振动觉。有毛部位的皮肤其触觉十分敏感,当毛发受外力作用而弯曲时,通过杠杆作用刺激毛囊周围的感觉神经末梢而引起触觉。无毛部位的皮肤其触觉主要靠触觉小体兴奋而产生。压觉感受器主要是受刺激部位的皮肤变形,刺激环层小体而产生兴奋。如果压力均匀地分布于皮肤表面,就不能形成压觉,如将手臂浸入水银槽中,仅在皮肤接触水银表面的边缘部位有压觉。在刺激持续作用的时间内,触觉和压觉的适应过程不同。一般触觉适应较快,通常在刺激作用下数十秒钟内即产生适应,即刺激虽然继续存在,但感受器已不再发放冲动。压觉适应较慢,在刺激特续作用条件下,感觉器仍发放冲动。
温度感觉 指辨别冷热的感觉。由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温度感受器包括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两种。一般认为,冷觉感受器是冷觉终末器,温觉感受器是球状小体。它们的适宜刺激是皮肤温度的变化。当皮肤温度升高时,温觉感受器兴奋;当皮肤温度降低时,冷觉感受器兴奋。所以,将手浸入温度一定的温水中,如果手原来是凉的,则产生温觉;如果手原来是热的,则产生冷觉。温觉和热觉不同。当刺激温度超过45℃时,人体就会产生热觉,甚至产生烫的感觉。这是一种复合感觉,它是温觉和痛觉同时产生的结果。
痛觉 辨别伤害机体的各种刺激强度的感觉。由皮下游离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除了皮肤能感受痛觉之外,肌肉、肌腱、关节、筋膜等深部组织以及内脏均有痛觉感受器。痛觉不单是一种刺激所引起,过冷、过热、以及各种过强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作用于机体都能引起痛觉。痛觉的生理意义在于机体接受有害刺激后,在产生痛觉的同时,还引起保护性反射,如肾上腺分泌机能加强,血糖升高,血压上升等一系列植物性神经反应。剧烈的疼痛刺激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并导致血压迅速下降,心脏活动减弱,呼吸及体温调节紊乱等现象。
感受痛觉游离神经末梢几乎不产生适应,它在刺激持续作用的条件下,一直产生兴奋,直到刺激停止。

☚ 皮肤感受器   皮脂腺 ☛
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主要包括触觉、压觉、震动觉、温度觉和痛觉等。皮肤感觉呈点状分布,每种感觉都有相应的感觉点,如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等。点的密度和感觉的灵敏度有关,触点在颜面、指尖等处密度较高,每平方厘米触点的密度在前额是50个、手指掌面为100个。触点密度越高的部位,敏感性越高,触觉阈值越低。
触觉、压觉和震动觉 触觉、压觉和震动觉都是皮肤受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虽然它们常被分为三种不同的感觉,但却都由同样类型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其差异是:触觉是微弱的机械刺激兴奋了皮肤浅层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 压觉是较强的机械刺激导致较深部组织变形而引起的感觉; 而震动觉是由快速重复的机械刺激作用于肢体产生的感觉。低频刺激(5~40Hz)时,震动觉限于皮肤表面,高频刺激往往在皮肤深部引起定位模糊的震动觉。
>触、压觉感受器 一般认为皮肤每种感觉点下有相应的感受器,触点下面主要有触、压感受器。现在至少有六种不同类型的感受器和触、压觉有关。
(1) 游离神经末梢: 在角膜、耳廓等部位,只有游离神经末梢分布,但能感受触觉和压觉。表明在这些区域的游离神经末梢是和触压觉有关的。
(2) 迈氏小体: 这是一种带包囊的感受器。它接受粗的感觉神经支配。主要分布在指尖、唇和其他触觉很敏感的区域。这种感受器可能对触觉的准确定位和辨认被接触物体的纹理有关。它对很轻微物体在皮肤表面的移动就很敏感。
(3) Merkel触盘: Merkel触盘是由Merkel细胞和神经终末膨大端共同组成的复合体。有髓神经纤维轴索反复分枝后,每个分枝形成半月形的膨大终末(直径约10μm)称为触盘。在哺乳类每个触盘和一个Merkel细胞相接触。近来亦有人认为Merkel触盘是由若干个复合体组成的。Merkel触盘分布于有毛和光滑皮肤的基底细胞层中,特别多见于触觉灵敏的部位如口、唇等处。它是一种慢适应机械感受器,主要感受皮肤持续的触、压觉。
(4) 毛囊感受器: 毛囊根部被神经纤维缠绕着,而毛的运动通过杠杆作用刺激围绕其基部的经神纤维。毛囊感受器适应快,主要感受体表物体的运动,是有毛皮肤的主要触觉感受器。


皮肤感受器


(5) Ruffini终末: 主要分布于皮肤、真皮深处和皮下组织以及某些深部组织中,是一种有很多分枝末梢的长形小体。它是慢适应感受器,对深部组织持续变形敏感。对感受持续的重触觉和压觉尤为重要。
(6) 环层小体(巴氏小体): 主要分布在皮下或深部组织,是快适应感受器,特别对高频震动刺激敏感。它对感受组织机械状态的迅速变化亦很重要。
触、压觉的传入神经纤维 迈氏小体、环层小体、Ruff-ini终末等都由皮神经中的粗纤维传导(Aβ),其传导速度约为30~60m/s。有些感受触、压觉的神经末梢和毛囊感受器是由细纤维传导(Aδ),其传导速度约为6~15m/s。比较少数的触、压觉神经末梢是由C纤维传导的,其传导速度仅1m/s。传导速度快的粗纤维主要感受触、压觉的精确定位,而传导速度慢的Aδ和C纤维可能主要和粗触觉有关。
触、压觉的传导通路 触、压信号进入脊髓后,主要由两个上行系统投射到高级中枢。一条通路经背索-内侧丘系系统上行,它主要传导精细触、压觉和震动觉,终止于丘脑腹侧基底核(VB)的外侧部,然后大部分投射到皮质后中央回的第Ⅰ体感区(SI); 另一条通路主要经脊丘前束上行,它可能和粗触觉有关。
温度觉 温度觉可分热觉和冷觉两种。它们亦呈点状分布,一般认为皮肤上的冷点比热点多,如人前臂每一平方厘米皮肤上有冷点约13~15个,但热点不到10个。vonFrey原来设想冷感受器是Kraus球,热感受器是R小体。现已证明这种推测是错误的。用电生理学方法确定的冷感受器,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组织学结构主要是游离神经末梢。至于热感受器,至今尚无明确的形态学证据,但很可能亦属于游离神经末梢。
据在猫眶下神经单纤维的实验结果表明,当猫鼻部皮肤温度到达30℃时,热感受器就发放冲动,随温度增加而放电频率增高,到45℃左右放电频率最高。冷感受器对5~30℃范围的温度变化敏感。在27℃时放电频率最高。
温度觉的传入神经纤维因动物而异,例如:在猫舌神经中,传导冷信号的主要是Aδ纤维。而在猫隐神经传导冷、热信号的神经纤维都属于无髓C纤维。而在猫、狗的眶下神经中传导冷信号是以Aδ纤维为主。在猴,冷信号可经Aδ纤维和C纤维传导,但热信号却只是通过无髓C纤维传导。关于人的温度觉传入神经纤维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冷信号主要通过Aδ纤维传导,而热信号是通过无髓C纤维传导的。
传导温度觉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内主要沿脊丘外侧束的深部上行,终止于丘脑腹侧基底核的最尾部,然后经第三级神经元投射到皮质第一体感区(SI)。
☚ 内脏感觉   痛觉 ☛
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skin sensation

简称“肤觉”。感受和辨别物体的机械特性和温度特性的感觉。由触、压的机械刺激和冷、热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的相应感受器,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等类。

☚ 嗅觉适应   肤觉 ☛
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

简称“肤觉”。辨别物体的机械特性和温度特性的感觉。由触、压的机械刺激和冷、热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的相应感受器,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等。

☚ 躯体感觉   肤觉 ☛
000004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