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皮影戏的流传和分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皮影戏的流传和分布 皮影戏的流传和分布皮影戏在历史上有两次较大的流传,大都与社会的变动有关。据史载:北宋都城汴梁皮影戏非常活跃。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北方的金国攻陷了汴梁,宋室南渡到临安(今杭州),都城人口大量外逃,艺人也纷纷四散,有随宋室南逃的,也有分逃各地的(两湖、安徽、江西、四川、陕西等地)。还有一部分被金人掳至金国后方燕京(今北京)、平阳(今临汾)。由于社会的大动乱,才为皮影戏流传各地,创造了客观条件,而形成了皮影戏的第一次大普及和大流传。第二次流传是在清初,入关的满清王公大臣,对皮影戏有着偏爱,各王公府中皆有影戏班。随着王公、将军调赴各省,影戏也分赴各地,促使影戏再度遍及全国各地,加之各地官宦豪绅上行下效,而使影戏再次兴盛。现代的皮影戏班社,多数是此次兴盛后流传下来的。近代皮影戏分布较为广泛,多少年来大都以北京市、河北省唐山、涿县等20多个地区,山西省侯马、孝义等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双城,辽宁省海城、复县等,湖南省长沙、衡阳等20个市县,湖北省武汉、黄陂等地,陕西省西安、华县众多地区,青海省西宁、湟中等,甘肃省兰州、环县,闽南的漳州、泉州等都很活跃。台湾的皮影戏则流行于高雄一带。
☚ 皮影戏种类、名称 皮影戏班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