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程序
会计制度设计程序一般可分四个步骤进行。 即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试行阶段和修正阶段。(1)准备阶段主要是调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为设计提供客观依据。如了解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特点、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了解企业现行制度的有关情况。如原有制度内容、特点、存在问题和凭证、科目、报表、帐簿设置、格式及核算方法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征求企业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对会计制度的要求和建议、搜集企业有关其他规定及业务统计部门原始记录的执行情况等,为会计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2)设计阶段。首先是拟定设计大纲,做好总体规划,提出初步方案,确定会计制度要提供哪些经济指标,并通过哪些报表提供;确定会计科目的繁简程度;采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和会计核算形式;在哪些环节上加强内部控制等,然后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内容进行具体的设计。 主要有: ❶ 根据国家颁发的统一会计制度,拟定本企业的会计科目; ❷ 草拟会计帐簿组织系统; ❸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制定及其计算程序; ❹ 原始记录的种类、格式及流转程序; ❺ 有关采购、销售、固定资产、应收、应付帐款等核算方法的制定; ❻ 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组织的设置及核算方法的制定; ❼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即会计部门与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相互联系和制约、监督、关系的制定。最后写出书面的会计制度草案。 (3)试行阶段,是指草案制定后,经过一定时间试行检验、通过现场观察、争求意见、找出草案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便于修订和补充。(4)修正阶段是经过试行、进行总结、肯定正确部分,对缺陷进行补充修改,最后形成正式会计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