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皇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皇览

 《皇览》是三国魏文帝曹丕诏令编纂的我国第一部类书。《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说:“初,帝好学,以著述为务,使诸儒撰集纪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命名之意,据《史记·五帝本纪》的司马贞《索隐》说:“宜皇王之省览,故曰《皇览》。”参加编辑的人,今可考知姓名的有缪袭、王象、刘劭、桓范、韦诞等5人。成书于220—222年。《皇览》卷帙庞大,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主要依赖传抄。在梁代有许多“抄合本”,即节录与合并的抄写之本。《隋书 ·经籍志》在“《皇览》120卷”条后云:“梁又有《皇览》123卷,何承天合,亡。梁又有《皇览》50卷,徐爰合,《皇览目》4卷,亡。梁又有《皇览抄》20卷,梁特进萧琛抄,亡。”这是说梁代有何承天、徐爰、萧琛三家的合抄本,但至隋代,这些抄合本亦都亡佚。至唐末则所有《皇览》悉数全佚。清代有两个辑本:1.嘉庆时沈阳孙冯翼辑本,1卷,计《逸礼》及《冢墓记》2篇和其他的片断故事,刻入《问经堂丛书》,亦收入《丛书集成》第0172册。2.道光时甘泉黄奭辑本,刻入《汉学堂丛书》的《子史钩沉》部分中,也是1卷,所辑内容大致和冯本相同。
 缪袭(186—245),字熙伯,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三国魏文学家。官至尚书光禄勋。多有撰述。原有集,已失传。王象(生卒年不详),字羲伯,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三国魏文学家。建安中,为魏太子曹丕所礼待。《魏略》说:“魏有天下,拜象散骑侍郎,迁为常侍,封列侯。受诏撰《皇览》。使象领秘书监。象从延康元年(220)始撰集,数岁成,藏于秘府。”
 《皇览》共40余部,每部有数十篇,计800多万字。至于40多部都是哪些部,现在已不清楚。清·侯康《补三国艺文志》根据一些零星资料揣测说:“《史记索隐》卷一云:‘《皇览》记先代冢墓之处。’康按,《御览》礼仪部三十九引《皇览·冢墓记》二十余条;《水经注》引《皇览》十三条,言冢墓者十之九。‘冢墓’,盖即四十余部中之一部。《御览》卷五百九十又引《皇览·记太公阴谋》,疑亦书中篇名也。《论语·三省章·释文》称《皇览》引曾读六事,则兼及经义。”它的分类形式,也不可得知。据我们推测,当时编这部书,既属草创,分类恐难精密,类比事迹,对材料的编排,也一定欠妥善的。
 《皇览》但作为类书之始祖,它在古籍中开创了类书这一种体制。这些类书,不仅大量地保存了中国古典文化,而且在辑录佚书、校勘古籍方面更有其他书籍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明焦竑在《国史·经籍志》里说:“流览贵于博,患其不精;强记贵乎要,患其不备;古昔所专,必凭简策,综贯群典,约为成书,此类家所由起也。自魏《皇览》而下,莫不代集儒硕,开局编摩;乃私家所成,亦复猥众;大都包络今古,原本始终,类聚胪列之,而百世可知矣;韩愈氏所谓‘钩玄提要’者,其谓斯乎!”(《国史·经籍志》卷4下·类家·小序)该书也给后来许多封建王朝在开国之初集中人才大规模地编纂类书以示文采之盛做了一个示范,像南北朝时梁武帝即步武曹魏,令诸学士篇纂《华林遍略》;又如隋朝的《编珠》,唐朝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更不应说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之《古今图书集成》,把类书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皇览》虽已亡佚,仍在类书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的一页。

皇览

书名。古代专为皇帝编纂的书。三国时,魏国文臣将诸子百家及经书,分门别类编排成《皇览》,专供皇帝阅读。全书四十余部,每部十余篇,达八百多万字。这是我国最早的类书。各书隋唐以后散佚。参阅《魏略》、《新唐书·艺文志三》。

《皇览》

中国最早编撰的类书。公元220年魏文帝命王象、刘劭等人集五经类书,以类相从纂成《皇览》,共40余部,1000余卷,800多万字,首创类书编辑体例,唐代亡佚。

皇览

071 皇览

三国魏刘劭、王象、缪袭、桓范、韦诞等人奉旨修纂。延康元年(220),魏王曹丕“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至黄初三年 (222) 成书,“8千余篇”。因其“宜皇王之省览”,故称之曰“皇览”。据《魏略》称“合40余部,部有数十篇,通合800余万字”。成书后多有散佚,南朝梁时尚存680卷,到隋时仅存120卷。由于原书卷帙过于繁复,世上流传节录本、抄合本多家。在《隋书经籍志》中说:梁有《皇览》123卷,何承天合;梁又有《皇览》50卷,徐爱合;《皇览目录》4卷,亡; 梁又有《皇览抄》20卷,梁萧琛抄。《唐书经籍志》尚著录何承天、徐爰二家抄合本,此后抄合本未见出书。

☚ 银雀山竹简   北堂书钞 ☛

《皇览》huang lan

Imperial Digest→comp. 王象 (Wang Xiang),缪袭(Miao Xi)

皇览

类书。三国魏刘劭等奉敕修。修成后在流传过程中多有佚散,成书时有一千多(篇)卷,至南朝梁时只有六百八十卷,隋时仅有一百二十卷。但因原书卷帙过繁,在民间还有不少传本,可补国家藏书亡佚之缺,《隋书·经籍志三》就有几种著录,但都已久佚。清人辑本有三种:嘉庆时人孙冯翼辑本一卷;道光时人黄奭辑《魏皇览》一卷;王谟辑《皇览逸礼》一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