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皇甫松《采莲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皇甫松《采莲子》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皇甫松《采莲子》皇甫松
皇甫松 菡萏香连十顷陂①。小姑贪戏采莲迟②。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船动湖光滟滟秋③。贪看年少信船流④。无端隔水抛莲子⑤,遥被人知半日羞。 注释 ①菡萏:荷花。《尔雅《释草》:“(荷),其华菡萏。”陂:池塘。②小姑:年轻的女子,少女。贪戏:贪恋嬉戏玩耍。③滟滟(yàn):水波动荡闪光的样子。④信:随意,听任。信船流:听任着船儿随着流水四处飘荡。⑤无端:无缘无故,没有原因。 鉴赏 第一首词是描写采莲女子的天真活泼之态,第二首是描写采莲女子的大胆与娇羞之态。两首词词风清新,一扫花间派的绮丽浓艳之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情人物图,富有民歌气息。 仕女图 【清】 管念慈 两首词两相映照,密不可分。“菡萏香连十顷陂”,这一句首先从视觉与嗅觉两方面给读者以冲击: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是大片大片的荷叶,真有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感觉。一阵微风吹过,水面上荡起微微涟漪,尚未凋谢的荷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整个画面充满清幽寂静之美。“小姑贪戏采莲迟”,少女由于平时独居深闺,煞是寂寞,今日与众姐妹一起入荷塘采莲,她划着小船,在荷叶中穿梭嬉戏着,因而耽误了时间。“晚来弄水船头湿”,“晚来”承接上句的“采莲迟”,“弄水”照应了上句的“贪戏”。贪玩推迟了采莲时间,只能晚回家,她坐在船头上,一边欣赏着荷塘景色,一边用脚丫拍打着水面,水溅到船上,弄湿了船头。天真活泼之态尽现,然而更有令人出乎意料之举,“更脱红裙裹鸭儿”。一只鸭子孤零零在水面上游荡着,少女看见了,就将其抱入怀中,怕它冻着,甚至脱下红裙裹着它。正如清况周颐在《餐樱庑词话》所言:“写出闺娃稚憨情态,匪夷所思,是何妙笔乃尔!” 第二首首句“船动湖光滟滟秋”与第一首一样,同样是描写荷塘湖面风光。此时正是午后,阳光洒落在湖面上,湖上波光粼粼,水波荡漾,倒映在湖中的秋色也随之荡漾。“滟滟”表明水波荡漾。“船动”是对“湖光滟滟”的解释,湖面上的水之所以会荡漾,既非风吹水动,亦非飞鸟掠水而动,而是“船动”。“秋”,一则即指秋色,二则点明此时正是采莲时节。“贪看年少信船流”,表明了主人公是位女子。由于长期幽居深闺,很少见到男人,此时看到一英俊男子,采莲女竟停止划桨,痴看着意中人,任由船儿漂流。“贪看”二字充分体现了采莲女的大胆与热情。湖水荡漾,女子的心中也荡起阵阵涟漪,英俊少年激起了她追求爱情的勇气,于是她“无端隔水抛莲子”,抓起一把莲子,扔向那少年。“莲”与“怜”谐音,在南方民歌中,扔莲子有表示爱情之意,此女子借此向少年表达爱慕之意,饶有情趣。“无端”表明该女子根本没有考虑后果就将莲子抛出,甚至将女孩的矜持都置之不顾了,此处可以看出其大胆。“遥被人知半日羞”,莲子抛出后,才发觉周遭正有人看到此场景,这是多么不好意思啊! 想到此,她不由得低下了头,羞红了脸,心里暗暗埋怨自己太鲁莽了,为什么不等到无人时再扔呢?“半日羞”,将一个处于青春朦胧期的女子娇羞之态表现得活灵活现,主人公的形象也更加丰富饱满。 “此二首中之‘举棹’、‘年少’,皆和声也。采莲时,女伴甚多,一人唱‘菡萏香连十顷陂’一句,馀人齐唱‘举棹’和之。第二、三、四句亦同。此二首写采莲女子之生活片段,非常生动,读之如见电影镜头,将当日采莲情景摄入,有非画笔所能描绘者。”(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此二首词通过对采莲女子的几个微小动作的描写,将她的天真烂漫与娇羞之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真是“人情中语,体贴工致,不减觌面见之”(明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一)。语言清新隽永,既有精致华美之风,又大胆吸收、借鉴民歌的朴实直率,浑然天成。(肖巧红) 集评 明《钟惺、谭元春:“写出极憨便佳。”(《唐诗归》) 链接 皇甫松《采莲子》词的体制之辨。《采莲子》原为唐代的教坊旧曲,后用为词牌,单调,二十八字,平声韵。皇甫松的这两首词作,也有人将其视为七言绝句。如清王奕清《钦定词谱》卷一云:“此亦七言绝句,其‘举棹’‘年少’(按:皇甫松此二首作品的第一、第三句后注“举棹”二字,第二、第四句后注“年少”二字),乃歌时相和之声,与竹枝体同。但《竹枝》以‘竹枝’二字和于句中,‘女儿’二字和于句尾,此则一句一和声耳。”从这两首作品的体制之辨,可以看出早期词作和诗歌之间的密切联系。 皇甫松《采莲子》皇甫松《采莲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采莲子》,是唐代教坊曲名,一般多咏采莲。这首诗描写了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怀。首句描写了秋色迷人,湖面波光粼粼,采莲的船儿在湖面上滑行。次句写采莲女出神地望着对面船上的英俊少年,以至忘了采莲,连船儿漂走了也浑然不知,读到这,读者也才恍然明白首句中的“船动”是怎么回事;读到这,读者也许不禁会对这位采莲女的大胆率真的举动而留下深刻印象。然而,第三句所描写的是一个更大胆的举动,这位采莲女抓起一把莲子向对面船上那位英俊的小伙子抛了过去。这一连串的动作,活画出这位采莲女的率真,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如果说以上动作的描写只写出这位采莲女性格的一个方面的话,那么,末句“遥被人知半日羞”的刻画则可以说是对采莲女丰富多彩而又细腻的性格给添上了传神的一笔。姑娘毕竟是姑娘,即使她对爱情有着强烈的渴求,但终究是初恋的萌发,她对周围的反映是很敏感的,故而被四周有人瞧见或是远处传来善意的嘻笑声,也会让她觉得非常羞惭和难为情的。果然,姑娘的举动被远处的人们知晓了,而采莲女感觉到了,使得她不好意思了半天。 这传神的一笔,丰富了采莲女的性格,传达出水乡少女初恋时特有的神韵。 诗歌把这富有情趣的一幕置放于景色迷人的秋天收获季节,很有赏心悦目的效果。它的清新爽朗,它的富有情趣,它的率直质朴,以及在用词特点上——如“莲”字谐“怜”,以表示爱怜等等,都具有十足的民歌风味。再者,诗歌在刻画人物、描摹情态上,也都十分传神,能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皇甫松《采莲子》《采莲子》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②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注释】 ①采莲子:唐教坊曲名。每句之下标明“举棹”、“年少”,系相和之声,自相为叶。李调元《全五代词》卷八十八署孙光宪作。②菡萏:含苞欲放的荷花。《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陂:水边之堤岸。这里指荷塘。举棹、年少:叶韵、和声。采莲时女伴们一人唱一句,其馀人齐唱“举棹”、“年少”以和之。 【译文】 含苞欲放的荷花香满十顷陂塘,小姑娘贪玩采莲留连时光。天色已晚戏水湿了船头,脱掉红裙来把鸭儿裹藏。(贾春译) 【集评】 明·汤显祖:“人情中语,体贴工致,不减觌面见之。”(《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明·锺惺:“写出憨情便奇。”(《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 近代·李冰若:“‘更脱红裙裹鸭儿’,写女儿憨态可掬。”(《栩庄漫记》) 【总案】 此词展示的是少女采莲和一唱众和的优美画面,充溢着活泼风趣的江南生活气息。描写江南采莲的场面,充满戏剧情趣。荷花与红裙少女相映成趣,采莲荡舟与弄水嬉戏灵动活泼。小姑久处深闺,乍到荷塘这一新的天地,自必“贪戏”、“弄水、“采莲迟”,甚至忘却羞怯“更脱红裙裹鸭儿”,其憨态可掬,把一个无拘无束的少女活脱脱再现出来。句尾和声又呈现出一女领唱、众女相和,歌喉宛转、一片欢笑的场面,可谓非画笔所能点染者。 皇甫松《采莲子》《采莲子》 船动湖光滟滟秋举棹,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①无端隔水抛莲子举棹,遥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注释】 ①滟滟:秋水光明摇荡貌。信船流:任船流。 【译文】 湖光滟滟船儿飘荡,(小姑娘)贪看爱恋着少年郎,随波逐流坐在小船上。她毫无顾忌又毫无缘由地把莲子抛向对方,恰巧远处被人望见,不由为自己的举止羞惭半晌。(贾春译) 【集评】 清·况周颐:“写出闺娃稚憨情态,匪夷所思,是何笔妙乃尔!”(《餐樱庑词话》) 【总案】 可以设想两首词的女主人公同是“小姑”,她乍一进入深闺之外另一个天地,不仅仅是第一首所描写的贪戏、弄水,无拘无束。第二首进而描写她突然发现意中人,便不知不觉呆呆地看,甚至不顾一切地抓起莲子扔过水面抛向少年,活画出一个情窦初开、无比冲动,忘记了一切的初恋女子的痴态。两首词前后回环映照,色彩艳丽,声情俱佳。不仅刻画出一个娇憨大胆的少女形象,再现了采莲女子一领众和的采莲风情场面,同时兼融南朝民歌的清新风格和北朝乐府的泼辣特色,吸收乐府民歌谐音(“莲子”——怜子)等手法,创造新的画面和境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