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皇清经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皇清经解 清代经学丛书。阮元主编。阮元 (1764-1849),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历任各部侍郎 (副部长)、巡抚(省长)、总督,累官至大学士。阮元以封疆大吏的身份,鼓励学术,提倡朴学,曾罗致学者编纂《经籍纂诂》、《畴人传》 (历代科学家传),校刻 《十三经注疏》等。《皇清经解》便是阮元在两广总督任上搞的一项文化大工程。他在广州越秀山麓建学海堂 (书院),聘请著名学者任教,并汇集清代著名学者如顾炎武、阎若璩、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焦循等七十四人的经学著作共一百八十八种,于道光九年 (1829) 年刊印,故又称 《学海堂经解》。近代湖南学者王先谦 (1842-1917)沿用 《皇清经解》 体例,刻 《皇清经解续编》,又收罗一百一十一人的经学著作共二百零九种。清代是考据之学的黄金时代,尤其在乾隆嘉庆年间,大师辈出,名著如林,《皇清经解》正、续编便是这些成果的结集。 《皇清经解》又称《学海堂经解》。清道光间,两广总督阮元所辑,刊于广州学海堂。汇集清代学者注解儒家经书著作188种,共1408卷。光绪间,王先谦又辑《皇清经解续编》,刊于汇阴南菁书院,共209种,1430卷。正续二编,集清代经学著作之大成,颇受学者重视。 《皇清经解》清代训释儒家经学著作的汇编。清道光年间两广总督阮元(1764~1849)主持,搜集清初至嘉靖年间有关训释和研究经学方面的著作74家,收书183种,1400卷,命严杰负责编辑,由广州学海堂于道光四年(1824)开刻,道光九年(1829)告成。咸丰十一年(1861)两广总督崇光及广州官绅共捐银7000两,补刻本书,加入冯登府所著7种书,于同治元年(1862)补刻完成。合前所刊,共190种,1408卷。民国初期,曾任长沙岳麓书院院长的王先谦(1842~1917)沿用本书体例,继续搜集清代以来解经各书,刊行《皇清经解续编》,共110家,203种,1430卷。合计《经解》及其《续编》共184家,393种,2838卷。这两部书集中了清代学者考订训释经学的成果。 皇清经解一千四百一十二卷。题阮元编刊。按,阮氏创编此书未成,移督滇黔,因属严杰成之,最后由夏修恕刊成,这时已是道光九年了。首有修恕的序,以著书人先后为次,收有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万斯大、陈启源、毛奇龄、惠周惕、姜宸英、臧琳、冯景、蒋廷锡、惠士奇、王懋竑、江永、吴廷华、秦惠田、全祖望、杭世骏、齐召南、沈彤、惠栋、庄存与、卢文弨、江声、王鸣盛、钱大昕、翟灏、盛百二、孙志祖、任大椿、邵晋涵、程瑶田、金榜、戴震、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钱塘、李惇、武亿、孙星衍、胡匡衷、凌廷堪、刘台拱、汪中、阮元、张敦仁、焦循、江藩、臧庸、梁玉绳、王引之、张惠言、陈寿祺、许宗彦、郝懿行、马宗梿、刘逢禄、胡培翚、赵坦、洪震煊、刘履恂、崔应榴、方观旭、陈懋龄、宋翔凤、李黼平、凌曙、阮福、朱彬、刘玉麐、王崧、严杰,共七十三人,书一百八十余种。咸丰庚申年续刊时增了冯登府一人,书二种。同治庚午年又续刊,增许鸿磐一人,书一种。自李福泰离开广东,携《尚书札记》的底板归山东,所以后来的刊印本缺末一种四卷。这是此书的大致情况。按,阮元作《汉学师承记序》,有云:“元尝思国朝诸儒说经之书甚多,以及文集说部,皆有可采。窃欲析缕分条,加以剪截,引系于群经章句之下。譬如休宁戴氏解《尚书》‘光被四表’为横被,则系之《尧典》。宝应刘氏解《论语》 ‘哀而不伤’ 即《诗》 ‘维以不永伤’ 之 ‘伤’,则系之《论语·八佾》篇,而互见《周南》。如此勒成一书,名曰‘大清经解’。徒以学力日衰,政事无暇,而能总此事、审是非、定去取者,海内学友,惟江君暨、顾千里二三人。他年各家所著之书,或不尽传,奥义单词,沦替可惜,若之何哉!”此书书版藏广州学海堂,故亦称学海堂经解。严杰字厚民,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诸生。夏修恕,江西新建人,嘉庆壬戍年进士,刊书时官广东督粮道。有道光至同治刊本、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