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皇极经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皇极经世

 《明史·艺文志》著录题为《皇极经世书》。哲学著作。十二卷。北宋邵雍撰。成书年代不详。
 邵雍,字尧夫,号康节。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卒于宋熙宁十年(1077年)。河南辉县人。因为他三十岁以前曾在河南共城(今辉县)“居苏门百源之上”读书、学习,所以后人称他的学派为“百源学派”。在这期间,邵雍从共城令李之才那里接受了“先天学”。青年时代的邵雍自负很高,“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曾作“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 ‘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皇极经世》是邵雍象数学的思想体系。关于书名为何取《皇极经世》,邵伯温解说“《皇极经世》之所为书,穷日、月、辰、飞、走、动、植之教,以尽天地万物之理;述皇、帝、王、霸之事,以明中大至正之道。阴阳之消长,古今之治乱,较然可见矣。故书谓之《皇极经世》,篇谓之观物焉。”(《皇极经世》一,《邵子全书》卷之一)。《皇极经世》分《观物外篇》和《观物内篇》,内篇是邵雍自著,外篇是他弟子所记。全书主要论述邵雍的“先天学”思想,以数理推论天地万物人事的变化,即所谓“以天时验人事”、“以人事验天时”,用以阐述其“天人合一”之旨,此也是《皇极经世》的中心思想。因而便以《易》八卦为架子构造成的一套图式,将自然与社会人生加以系统的编织,置于这一图式之中,而形成一近似数理哲学的、十分神秘的体系。
 邵雍先天图的学术源渊,《宋史·朱震传》讲得很清楚:“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邵雍从陈抟那儿传授下来的所谓先天学、先天图是道教的思想,由此可见,郡雍思想中的道教成份较重。邵雍从李之才处接受来的陈抟的《伏羲四图》,以其中的《伏羲八卦次序》与《伏羲八卦方位》二图为代表,名为“先天图”;而以《易·说卦传》的《文王八卦次序》与《文王八卦方位》二图为后天图。邵雍即用这些图式,来推演自然、社会、人事的变化。例如《伏羲八卦次序图》,此图最低一层为“太极”。“太极”是什么?邵雍说:“心为太极”,“道为太极”。“太极”即是“心”,即是“道”。由于“太极”“主乎动静”,即产生第二层的阴、阳两种相反的力量。阴阳之间的关系:“阳不能独立,必待阴而后立,故阳以阴为基。阴不能自显,必待阳而后见,故阴以阳为唱。阳知其始而享其成,阴效其法而终其劳”。第三层是阴阳两仪分化为四象的情形。其分化方式为:阳又分化为阳与阴,叫“太阳”和“少阴”,阴又分化为阳与阴,叫“少阳”和“太阴”。最上一层是四象演化为八卦。太阳演化为“乾”、“兑”;少阴演化为“离”、“震”;少阳演化为“巽”、“坎”。八卦相交,产生世界万物。邵雍说:“阴阳生而分二仪,二仪交而生四象,四象交而成八卦,八卦交而成万物。”即是对这个演化图式的简要概括。《经世演易图》的天地生成模式为:太极→天、地→阴、阳、刚、柔→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少刚、少柔、太刚、太柔。此图的名称和八卦名称不同,但道理一样。总之,邵雍揭示的宇宙万物的具体演化过程是“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直至无穷。这种变化和分解是按所谓“加一倍法”(程颢语)的机械公式展开的。邵雍在阐述“太极”的演化过程时,谈到了一系列的对立、矛盾,如阴阳、动静、刚柔、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并且认为,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而产生宇宙万物和宇宙万物的变化。所谓“物不两盛、事难独行,荣瘁迭起,贤愚并行”,说明邵雍对矛盾有相当程度的认识。
 邵雍的“象数学”思想,是专门从象和数两方面研究和发挥《周易》思想的。《周易》中的基本的象,即阴爻一和阳爻一,基本的数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邵雍则是进而发展《易》中的这些象和数。创造了一个神秘的数的系统,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形成。用一个简化的公式表示即为:数→象→器→数,数产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毁灭再复归为数。邵雍在解释他的先天学时说:“先天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也。”又说:“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邵雍在象数学说里,又说:“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自余何足言”。这儿有主观的心和客观的心理论矛盾之处。
 邵雍在《皇极经世》中反复强调“观物”。“观物”反映了邵雍的认识论观点。他说:“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心。”所谓“观物”即以“理”的角度去认识宇宙万物,包括人生在内。之所以要以“理”观之,其解说曰:“以目观物,见物之形,以心观物,见物之情,以理观物,见物之性。”以“目”“心”观物,均带有主观性,所以只能见到事物“形”“情”等表面的东西。而以“理”观物,却不带主观,所以能见物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邵雍的认识发展过程是由“器”(具体事物)开始,通过人的“反观”,再回到“太极”(精神)。邵雍认为,天地虽大,也是形器之一,必有其生灭始终。为计算天地的生灭始终的时间,邵雍创造了元、会、运、世的算法。元、会、运、世当天之日、月、星、辰四数。一元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世。据此便计算出天地始终之数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故以为人类历史是天地发展一定阶段上出现的,因而也必然于天地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完结,并且具体规定了人类历史的始终时间。
 邵雍的“象数学”是“易学”发展阶段上的重要代表,“自为一家”。里面含有很多复杂的内容,在象数学的复杂性和神秘性中,有不少数理方面的知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在邵雍那儿得到启发,而发明了二进位数学。象数学中既有迷信的成份,又有科学的成分。应随着科学的发展,作更深入的研究。
 邵雍的《皇极经世》,收录在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1606年)《邵子全书》刻本中。明正统万历继刻《道藏》本题为《皇极经世书》。民国十二年至十五年(1923—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正统刻万历续刻本影印《道藏》本。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库全书》抄本。清光绪中刻《古林探源书舫丛书》一卷本。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成都二仙庵刻《重刊道藏辑要》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年影印四库本《四库术数丛书》时,收有本书。

皇极经世 - 可可诗词网

皇极经世

 道家哲学名著。北宋邵雍著。邵雍 (1011-1077),字尧夫,谥康节,共城(今河南辉县) 人。邵雍无心功名,一生从未入仕,早年隐居苏门山,后移居洛阳,虽然清贫,却心旷神怡,自得其乐,早起焚香燕坐,傍晚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名其居曰 “安乐窝”,自号曰 “安乐先生”。这与其说是儒家圣贤气象,不如说是道家神仙境界。邵雍早年曾从共城县令李之才受《河图》 《洛书》、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终其一生,他都在钻研神秘的 “象数之学”,结果就是这部 “匪夷所思” 的 《皇极经世》。所谓 “象数之学” 就是用符号、图像和数理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结构、变化的学说,如《周易》 以八卦的图像和数目推衍物理,预测吉凶,就是 “象数之学”。邵雍根据《周易》八卦的 “象数” 原理和道教思想,描绘出一幅宇宙的生成和构成图式即 “先天八卦图”,主要是关于八卦方位和六十四卦次序的排列,用以解释和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据说这种图式和 “象数” 原理,在没有天地之前就已经存在,故其图叫 “先天图”,其学叫 “先天学”。邵雍在 《皇极经世》 中还将人类的历程分为 “元”、“会”、“运”、“世” 四段,一元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世,一世三十年,故一 “元” 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人类历史以一 “元”为一循环,由盛而衰,周而复始。有趣的是,他竟然通过许多图表,计算出唐尧之时正是 “巳会” (一“元” 的第六 “会”),夏商周三代至隋唐都处于 “午会” (第七“会”),并由此得出结论: 人类所处的这一 “元”,将由盛而衰。邵雍不是积极的入世主义者,尽管他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 “北宋五子”,在 《宋史》 中都被列入 《道学传》,但他的人生关怀和思维模式与道学家是很不相同的。实际上,邵雍是在运用一种类似近代数学的抽象语言,来推算 “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这一类形而上的问题。

皇极经世

北宋学者邵雍作,又名《皇极经世书》。“皇极”一词语出《尚书·洪范》,孔颖达疏:“皇,大也;极,中也。”以此名书,意为以最高的准则来治理世事。邵雍在其著作中,建立了一个先天象数学的庞大体系,根据《周易》64卦,推衍说明自然的演化和社会历史的变迁。全书包括了宇宙起源论、自然观、历史观、伦理道德观以及社会政治理论等。共12卷。1—6卷为《元会运世》;7—10卷为《声音律吕》、《观物内篇》;11、12卷为《观物外篇》。《内篇》为邵雍自著,《外篇》为其弟子所记述。这两篇较多地阐述了其伦理思想。邵雍认为“心为太极。又曰:道为太极。”(《观物外篇》)说“先天学,心法也。图皆从中起,万化万事皆生于心也。”(同上篇)他用元、会、运、世推算社会的治乱盛衰;以“道,德、功、力”的伦理政治状况将尧以后的历史分为“皇、帝、王、霸”四个阶段。强调义利对立,说“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尚义,则谦让之风行焉。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观物内篇》)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和物理都是天命的体现,穷理尽性就能掌握天命。指出性和情的区别:“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观物外篇》)重视道德修养,要求人们反求于心,不必外求于物。有明正统刻万历续刻《道藏》本,后收入《四库全书》。此书对后世的易学、理学、术数均有影响。较著名的注解本有:宋张行成的《皇极经世索隐》、黄畿的《皇极经世传》;清王植的《皇极经世直解》等。

皇极经世

皇极经世

宋代理学著作。又名《皇极经世书》。十二卷。北宋邵雍著,是一部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邵雍(1011—1077),共城(今河南辉县)人。曾隐居苏门山白源之上。屡授官不赴。北宋理学五子之一,理学象数学派创立者。其子将该书编为十二卷,首六卷《元会运世》,次四卷《声音律吕》,再次《观物内篇》,最末《观物外篇》。《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是《皇极经世》最重要的部分,前者为作者自著,后者为其弟子记述。
吸取了道教的“图书先天象数之学”、佛教的“止观”之说、《周易》的“太极”“动静”“阴阳”之理,对万物生成推衍出一套程序。它认为:“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观物外篇》)“太极”是无体的“一”,它虽然不动,但可以通过纯粹的“数和形”的概念推演,生化出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即各种“有体”的象和“器”。“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枝之有叶。愈大则愈小,愈细则愈繁,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同上)“一分为二”就有了天地,“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就有了天之四象——日月星辰和地之四象——水火土石;日月星辰之变就有了寒暑昼夜,水火土石之化就有了雨风露雷;寒暑昼夜之变就有了性情形体,雨风露雷之化就有了飞禽木草(《观物内篇》),合起来刚好是“八分为十六”。用这种“加倍法”(程颢语)的数系推衍下去,就可以按照一分为二的固定公式,从太极本体中不断地分化出万事万物。这样从“一”到“万”把整个宇宙史、人类史都统摄进去,因此朱熹说“自有《易》以来,只有康节说一个事物如此齐整”(《朱子语类》)。但是在齐整的象数系列中,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事先安排好了,它们“滞于一方则不能变化,非神也;有定体则不能变通,非易也”(《观物外篇》),只有化生万物的太极才是神妙莫测。在太极化生万物过程中,“神”有着特殊的作用。其对所谓的“神”作了这样的解释:“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则变,复归于神也。”“潜天潜地,不行而至,不为阴阳所摄者,神也。”又说:“气者,神之宅也。”(《观物外篇》)这里所讲的“神”,不是指形象化的上帝鬼神,但它是“气”的主宰,万物产生于它,又复归于它,实际上成为创化万物的原动力,表示太极在创化万物中能起到微妙变化的作用。
从“弥绝天地、出入造化、进退古今、表里人物”(《观物内篇》)的目的出发,《皇极经世》还为自然和人从盛到衰的历史循环编制了一套详细的年谱和规则。认为根据这些年谱和规则,自然和人类的历史“虽亿万年亦可理知之也”(《观物内篇》。“元、会、运、世”,是邵雍虚构的计算世界历史年代的单位,他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做一元,一元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世,一世三十年,故一元之年数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一元代表自然史的一次生灭。在这一生灭过程中,第一会(子会)中产生了天,第二会(丑会)产生了地,人产生于第三会(寅会)。自然界自有了人类后发展到第六会(巳会)为唐尧盛世,第七会(午会)为盛极而衰的夏商周到唐宋时期,发展到十一会(戌会)万物都归于消灭。以后自然的历史仍然按照既定的阶段、时间照样循环下去,以至无穷。与此相对应,人类的历史也可以以“皇帝五霸”来划分阶段。这几个阶段的情况是:“三皇”之世,“以道化民者,民亦以道归之,故尚自然”;“五帝”之世,“以德教民者,民亦以德归之,故尚让”;“三王”之世,“以功劝民者,民亦以功归之,故尚政”;“五伯”之世,“以力率民者,民亦以力归之,故尚争”(《观物内篇》)。又说:“用无为则皇也,用恩信则帝也,用公正则王也,用智力则霸也,霸以下则夷狄,夷狄下则是禽兽也。”(《观物外篇》)由此可知,《皇极经世》表现出的是形而上学的宿命论和循环论,宣扬的是历史退化论。
在认识论上,《皇极经世》提出了“以物观物”的认识方法,认为“圣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能反观也。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物观物也,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观物内篇》)。其所谓“以物观物”并不是按事物本来面目来认识事物,“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视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同上)。否定人通过耳目感官和思维器官来认识世界,把人的认识活动看成是心中之“理”的自我认识过程,试图打破人我或物我的界限达到“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同上)。
《皇极经世》的先天象数学把“万化万事”概念化为“天地万物之理”(同上),又把这些“理”符号化、整齐化为“象数”序列,所以比起过去儒家的天命论、神学目的论、佛教的因果轮回论似乎更具客观性,因而得到它之后的宋代理学家的推崇。
《皇极经世》的注解较著名的有宋张行成的《皇极经世索隐》,黄畿的《皇极经世书传》,清王植的《皇极经世直解》等。

☚ 春秋尊王发微   通书 ☛

皇极经世

北宋邵雍著,十二卷。一至六卷以《周易》六十四卦说明世界治乱,七至十卷讲“律吕声音”,称为内篇;十一、十二卷由其弟子记述,称为《观物外篇》。全书借“易卦”论天地万物生成于先天图式。清代王植有《皇极经世书解》。

皇极经世

见《皇极经世书》。

《皇极经世》

北宋哲学家邵雍(字尧夫,谥康节; 其先范阳人,后从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人,为理学象数学派的创立者)著。根据 《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和道教的宇宙生成说,再加上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的思想,虚构一宇宙构成图式和学说体系,以推衍解说自然和人事变化,形成其象数之学(也称“先天学” )。《皇极经世》是他的力作。全书共分12卷,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观物内篇》 和 《观物外篇》 。《内篇》 为其自著,《外篇》 为其弟子记述。他认为宇宙本源是 “太极” 或 “道” 。他在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 中说: “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万物万事生乎心也” 。在物和我的关系上,提出 “反观” 的认识方法。他在 《皇极经世·观物内篇》中说,在 “观物” 和 “以物观物” 中,人的感觉和心有其局限,只有观之以理,以心来体会物之理,才能 “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 。《皇极经世》 以 《周易》 六十四卦的推衍,说明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即已存在的先天图式,论证天地万物均按这一先天图式体现,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和宿命论色彩。清王植 《皇极经世书解》 为较好的注解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