皀读音j·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居立切,入,缉韵。 ❶谷香;特指稻谷的香气。 上一条: "> 下一条: 蝍
皀读音b·i(-),为i韵目,属i—er韵部。彼侧切,入,职韵。 ❶豆粒、谷粒的别称。 上一条: 畐 下一条: "> 皀激jǐ稻谷的香气。例:饭吃的香不~~的愣咥。 ❍ 今格饭吃的香~很! 《说文》:“皀,谷之馨香也。又读若香。” 皀ㄅㄧbī二2760①形即瘪。不饱满。吴语。江苏无锡薛典〖 〗、苏州〖 〗、常熟〖 〗。②形(香气)浓烈。江淮官话。湖北广济〖 〗。   皀B06E (一)bi〈方〉粒,一粒:豆~。 (二)ji〈文〉稻谷的香气(见《说文解字》)。 皀bī [书] (粒) grain;granule;pellet 另见 see also jí。
皀jí [书] (稻谷的香气) fragrance of rice 另见 see also bī。 卩·皀·即jié·jí·jí (甲) (篆) “卩”,一、是古代的信物的一半(如“卯”字各执一半),即符节的“节”。二、甲骨文画的一个朝左跪着的人,应是“跽”之初文。“皀”甲骨文画的是餐具中盛满食物。小篆中 “即”字右边的“卩”表示人,它正靠近食物。“即”的本义为“就也,近也”。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ji 阴平:唧(唧唧喳喳) 阳平:即(即刻) 去声:鲫(鲫鱼) jie 阴平:节(繁体为“節”,节骨眼) 疖 阳平:节(节日、节约) zhì 栉(栉风沐雨) 相关链接 “卩(jié)”,《说文》:“瑞信也。”“象相合之形。”《正字通》:“古符节所以示信,半在外,半在内。”卩,作为信物各执一半,使命不同,质地与图案不同。“虎符”便是以“虎”为形。
皀(bī)“ ,谷之馨香也。象嘉谷在裹中之形;匕,所以扱之。或说:皀,一粒也。凡皀之属皆从皀。又读若香。”(皮及切) 徐锴《系传》:“扱,载也。白象谷。颜之推《家训》云:‘有蜀竖调豆,粒为豆皀。’则此也,食、 亦从此。” 甲骨文作 、 、 ,金文作 。甲骨文和金文形体(包括卽、旣两字中的“皀”)皆象食器形。但许慎说皀义为豆粒。段玉裁注:“《颜氏家训》曰:吾在益州,与数人同坐。初晴,见地下小光,问左右是何物?一蜀竖就视云,是‘豆逼’耳。皆不知所谓。取来,乃小豆也。蜀土呼豆为逼,时莫之解。吾云:《三苍》、《说文》,皆有皀字,训粒,《通俗文》音方力反,众皆欢悟。”张舜徽云:“‘又读若香’之上,当有‘读若苾’三字,即《颜氏家训·勉学篇》所引《通俗文》音方立反之旧读也。谷之馨香谓之皀,犹艸之馨香谓之苾矣。本书《食部》:‘飶,食之香也。’即皀之后起字。金文、甲文中,凡即、既诸字偏旁之皀,皆作 ,作 ,象器盛食形,下不从匕。小篆从匕,乃笔势之变。”[1] 皀部有三个属字。如“即”字下云:“即食也。从皀,卩声。”“既”下云:“小食也。” 皀 ☚ 皀部 卽 ☛ 皀 (xiāng/bī)音香。又皮及切。穀之馨香也。从匕,“白”象穀在裹中之形。 皀 ☚ 㒳 卿 ☛ 00000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