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百炼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百炼钢bǎi liàn gāng泛指宝刀、宝剑;也形容人才艺精湛。《文选·刘琨〈重赠卢谌〉诗》:“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輈。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说者以金取坚刚,百炼不耗。”晋·崔豹《古今注》卷上:“吴大帝有宝刀三、宝剑六。……宝刀三:一曰百炼,二曰青犊,三曰漏影。”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干有千寻疏,精闻百炼钢。刘禹锡《乐天寄洛下新诗兼喜微之》:吟君洛中作,精绝百炼金。李峤《刀》:莫惊开百炼,特拟定三边。 百炼钢 赫连勃勃……又造五兵之器,精锐尤甚。……又造百炼刚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通。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世甚珍之。 《晋书》卷一三○ 魏武帝令曰:往岁作百辟刀五枚。 崔豹舆服注曰:吴大皇帝①有宝刀三:一曰百炼,二曰青犊,三曰漏影。 魏武帝内戒令曰: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摄服奸究者也。 《太平御览》卷三四五 [注]①吴大皇帝指孙权。 典论曰: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长四尺四寸三分,重三斤十两;其三鉴似严霜,刀身剑铗名曰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寸,重二斤九两,状似龙文,名曰龙鳞。 裴景声文身刀铭曰:良金百炼,名工展巧,宝刀既成,穷理尽妙,文繁波回,流光霆(一作电)照,在我皇世,戢而不耀。 《太平御览》卷三四六 【评】对出土文物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人曾以炒钢为原料,反复折叠锻打,使钢件组织致密,成分均匀,夹杂物细化,可制成优良的名刀宝剑。 予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①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②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尽而全无钢者③,皆系地之所产。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 [注]①精铁:指熟铁或生铁。②此百炼过程是指用机械锻打方法,把钢中夹杂排挤出去,以得到比较纯净的钢。③所谓‘全无钢’可能是指百炼钢的原料中因含硫较多,在加热锻造时引起热脆,致使锻件碎裂之故。 【评】沈括用“面中有筋”形象地描述了百炼钢的生产过程,虽不可能揭示百炼钢的本质,未阐明加热时渗碳或脱碳、锻造火候两个关键,但作为对百炼钢方法早期的描述,还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的。 先将毛铁逐块下炉入火,候微红时钳出,用稻草灰拌铁身,却入炉,大火扇透红发值时,铁花飞冒之际,钳出,锤成板子。就以钢錾 、凿纵横深纹於其上,其纹路俱隔分数,如此三遍,初次一炼一二次,二合一,三次四合一。其蘸灰凿纹总同前法,但尽此法制,其色白,圣如银,其声清而有韵,此其证验。 明·唐顺之《武编·前编》卷五 【评】用毛铁进一步加以锻炼,除去渣滓,使得到较纯的熟铁,用来制作工具和兵器等。 百炼钢 【出典】 《文选》卷二十五晋·刘越石(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唐·李善注:“应劭《汉书注》曰:‘说者以金取坚刚,百炼不耗。’” 【释义】 晋刘琨在诗中曾以“百炼钢”比喻自己坚刚的品质,后世沿用为典。 【例句】 干有千寻竦,精闻百炼钢。(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3927)这里用“百炼钢”称颂弘农公(杨凭)品质坚刚。 百炼钢比喻本质坚强。唐柳宗元《弘农公以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诗: “干有千寻竦,精闻百炼钢。” 百炼钢中国古代的钢种,也是制钢和锻造工艺的简称。百炼钢实质是对一般炒钢(由生铁在半液态下炒炼、氧化脱碳而成)进行百余次的锻打,反复锻打可排除夹杂物、均匀成分、致密组织。百炼钢工艺始于东汉(公元25~220),明清时期(14~18世纪)仍在使用。 百炼钢 030 百炼钢见40028炒钢。 ☚ 灌钢 失蜡法 ☛ 百炼钢 百炼钢古代的一种优质钢。应劭《汉官仪》: “今取坚钢百炼而不耗。”春秋末年, 南方吴、越、楚等国已经创造了“百炼”工艺。即利用优质块炼铁为原料, 配合定量的渗碳剂和催化剂, 密封加热, 使之渗碳成钢。从春秋后期一直到战国、秦、汉, 闻名于世的宝剑如干将、莫邪、太阿之类, 都是使用这种方法锻炼成的。东汉时期, 随着炒钢新技术的出现, 改用熟铁或炒钢为原料, 经过多次加热和反复折叠锻打, 成为组织均匀的精良钢件, 大大促进了百炼钢的发展, 使之进入成熟的阶段。当时根据加热和反复折叠锻打的次数, 有所谓“三十炼”、“五十炼”和 “百炼”的差别。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用这种方法锻造的钢称为“百炼精钢”或“百炼钢” 。1974年在山东苍山县出土的汉安帝永初六年(112) “三十炼”环首钢刀, 1978年在徐州一座小型汉代砖室墓中发现的汉章帝建初二年(77)的“五十湅”钢剑, 经鉴定均为百炼钢制品。百炼钢不仅是古代钢铁材料中的高质量产品, 而且也成为后世文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化的语言:“自炼成钢” 。 ☚ 钜铁 金缕玉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