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百日咳杆菌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系短小卵圆形革兰阴性杆菌。染色时偶呈两极着色。无动力,不产生芽胞,光滑型者有荚膜。此菌初次培养需要X、V因子,长久培养后则不需要此种因子。本菌可使小儿患百日咳,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氯霉素等对本菌有强大杀灭作用。 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是百日咳病的病原体,为革兰阴性杆菌。菌体短小,呈卵圆。染色菌体两端着色较深,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在55℃30分钟后即死。在干燥情况下数小时死亡。对氯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均敏感。人为此菌的唯一天然宿主。由于它在上呼吸道粘膜上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内、外毒素,引起病人发生痉挛性阵咳。 百日咳杆菌 百日咳杆菌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属包特菌属,为短小卵圆形杆菌。痰液中多单个存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呈短链。衰老退化时出现丝状。新分离株有荚膜。初次分离时营养要求较高,在B-G培养基上生长2~3日后,形成细小、光滑、银灰色、不透明的珍珠状菌落,周围有不明显的狭溶血环。不发酵任何糖类。不液化明胶。仅在石蕊牛奶培养基内经10~14天后呈碱性反应。过氧化物酶阳性。DNA的G+C含量为61%。 百日咳杆菌Ⅰ相与非Ⅰ相的区别
在人类引起百日咳。主要借飞沫传染,有时接触污染毛巾、玩具也可感染。病人,尤其是症状轻微的非典型病人是人类感染的唯一传染源。本病多发于冬末春初,5岁以下儿童易感,感染后1~2周发病。早期仅有轻度咳嗽,与感冒相似,此时细菌在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大量繁殖并随飞沫排出,传染性最高。1~2周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此时部分死亡的细菌释出内毒素,导致粘膜上皮纤毛运动失调,大量粘稠分泌物不能排出,刺激粘膜中的感受器,经迷走神经传入大脑呼吸和咳嗽中枢,产生强烈痉咳,呈现特有的高音调吼声。一般再经2~3周后进入恢复期。全病程较长,故名百日咳。病后或预防接种后产生持久免疫力。血液中出现保护性抗体、补体结合抗体、调理素、凝集素等,白细胞噬菌反应增高,但以体液免疫为主。抗体可阻止细菌吸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故血中抗体含量高的发病率低。 微生物学检查以分离培养为主,应在疾病早期进行。用鼻咽拭子采取咽后壁分泌物,分离阳性率可高达60~80%。亦可用咳碟法,当病人剧烈咳嗽时,使咳出飞沫直接喷射于B-G培养基上。一般培养2~3天后,根据菌落形态,以及涂片镜检作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须与百日咳Ⅰ相菌免疫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用荧光抗体染色也可作早期初步的快速诊断。 百日咳菌苗的预防效果除与菌苗生产方法有密切关系外,且与所用菌种的血清型有关。如在英国,1950年流行菌株主要含1、2抗原,用相应菌苗,家庭接触者有80%保护率。1960年流行菌型以抗原因子3占优势,原有菌苗不能适应新情况,仅有20~25%保护率。当加入含1、3因子的菌株,免疫效果明显增加。我国从患者分离的百日咳杆菌,除发现上海地区有1株1、3型外,其余均为1、2和1、2、3型。用凝集反应测定人群抗体,效价在1:320以上者能抗百日咳感染而不发病,效价低于1:20者,发病率显著增加。菌苗预防效果长达2~3年。百日咳菌苗尚有佐剂作用,当与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注射时,可促进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氯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均有疗效。 ☚ 包特菌属 弗朗西斯菌属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