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百日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百日咳bǎi rì ké

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源菌为百日咳杆菌。1902年吴汝纶《东游丛录·卫生图说》:“左记诸病与前项传染病亦同: 水痘、麻疹、百日咳、间歇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丹毒、流行感冒、流行性耳下腺炎、回归热、格鲁布性肺炎、淋巴腺肿、滤胞性扁桃腺炎、滤胞性大肠炎、狂水病、水癌、结核诸病、痳疾、霉毒性诸病、湿疹、玩癣、苔癣。”◇痉咳、顿咳、疫咳、连声咳、鹭鹚咳、鹭鸶呛、虾蟆呛、天哮呛。

百日咳

病名。又名顿咳,时行顿咳,天哮,疫咳,迫咳,俗称天哮呛、鹭鹚咳、鸡咳。是一种流传冬春季节的传染病,以五岁以下的小儿为多见。《医学正传》:“咳嗽俗名呛,连咳则头倾胸曲,甚则手足痉挛,痰从口出,涕泣相随,……小儿患此,谓之时行顿咳。”主要是由于时行疫毒犯肺,肺气不宣,气郁化热,酿液成痰,阻于气道,气机上逆而成。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回声为特征。邪热恋肺,损伤肺络,则可引起咳血或衄血。初起邪袭肺胃,宜宣肺散邪,用止嗽散,射干麻黄汤、三拗汤化裁;中期邪热恋肺,宜清热宣肺,用麻杏石甘汤、五虎汤、泻白散加减;日久肺胃阴伤,咳血者,宜清燥润肺,用清燥救肺汤、阿胶散;肺脾气虚,宜健脾和中,养肺止咳,用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白术、生姜、大枣、甘草)。鹭鹚涎丸、鸡苦胆等也可选用。

百日咳

百日咳

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常见于婴儿,由于病程较长,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近十几年来,百日咳的发病率下降,但3个月以内乳儿发病所占的比例增高(新生儿也可受感染)。症状表现:潜伏期2—21天。症状可分3期:
❶卡他期:从发病至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一般为期7—10天。病初类似感冒,数日后咳嗽加重,尤其夜间咳重。此期传染性最强,若能及时治疗效果也最好。
❷痉咳期:约2—4周或更长,此期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咳声短促,连咳十余声而无吸气间隙,脸憋红、涕泪交加,最后有一深长吸气,并发出鸡鸣样吸气声,如此反复阵咳,直至排出粘痰为止,常引起呕吐。幼婴及新生儿因声门较窄,痉咳开始后,可因声带痉挛使声门完全关闭,发生呼吸暂停继而出现紫绀,并可因脑缺氧而抽搐。
❸恢复期:咳嗽次数减少,一般持续2—3周后好转。预防措施:按时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生后3个月即可开始接种,初种分三次,剂量为0.5、1.0、1.0毫升,每隔4—6周注射一次,2岁,4岁,6岁可进行加强注射。早发现,早隔离病人。密切接触者在留验期间出现咳嗽症状应立即隔离观察。对无免疫力而有接触史的婴幼儿,可进行药物预防,首选红霉素。护理:病儿居室应空气新鲜,不要在居室内吸烟、炒菜,以免引起病儿咳嗽,给病儿穿暖,到户外呼吸新鲜冷空气,可减少咳嗽的发作。因病儿常有呕吐,吐后要补给少量食物。饮食宜少量多餐,选择有营养较粘稠的食物。半岁以下幼婴常突然窒息,应有专人守护,尤其夜晚要加强监护,若不及时抢救,可窒息死亡。治疗:应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如能在卡他期或痉咳期早期,给予适当抗生素治疗,有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清除鼻咽部细菌,及时防止传播的作用。中医认为本病为痰热加风寒,互结于肺,肺失清肃,应给予宣肺化痰,清热散寒之剂。成药鹭鸶咳丸适应于痉咳。鸡苦胆,1—2岁,2天1个;大于2岁,每日 1个,糖调服,连用4—5天。百咳灵(猪胆汁),6个月以内,每次1片;1—3岁,每次2片;5—7岁,每次3片,每日2次,连服5—7日。

☚ 猩红热   流行性腮腺炎 ☛

百日咳

又有 “顿咳” 、“疫咳” 、“痉咳”、“鹭鹚咳” 、“鸡咳”之称。是一种流行冬春季节的婴幼儿疫证。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其特点。常伴有特殊的吸气回声。故被称之为 “鸡咳”、“鹭鹚咳” 。

百日咳

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多见。病程长达2~3个月。发病前1~2 d至病程3周内传染性最强。传播范围2.5 m之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90%以上发病。潜伏期平均7~10 d(3~21 d)。典型病人病程6~8周,白细胞可达20~50×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占60%~80%,无幼稚细胞。

百日咳

百日咳bairike

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先有流涕、咳嗽等症状,以后咳嗽逐渐加重,呈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常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如不及时治疗,病程可拖延3~4个月,故有百日咳之称。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不典型患者常被忽视,未加以隔离,可引起传播。在集体生活环境易流行。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传染性仅次于麻疹和水痘,遍及世界各地。百日咳杆菌进入呼吸道后,在喉、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粘膜发炎,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受到障碍,使气管内粘稠分泌物排出受阻而引起痉挛性咳嗽。本病潜伏期2~21天,前驱期7 ~10天,症状类似感冒,可有轻微发热。以后咳嗽逐渐加重至痉咳期,本期长短,依治疗早晚及病情轻重而异,可短到一周长到两月。痉咳每日发做由数次至数十次。咳嗽时表情痛苦,面红唇绀,涕泪交流,可有眼睑浮肿,结膜出血。咳嗽后常引起呕吐。阵咳日轻夜重。 新生儿可以出现阵发性青紫、 窒息等情况。恢复期约1~2周,咳嗽减轻逐渐痊愈。但有的患儿可在痊愈后一段时间内,由于非特异性刺激而引起痉咳再发。体弱婴幼儿可并发肺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等。咳嗽久者日后可形成支气管扩张。患病后应及早治疗、隔离。注射百日咳疫苗有预防效果。

☚ 水痘   猩红热 ☛
百日咳

百日咳bairike

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常见于婴儿,由于病程较长,咳嗽症状可持续甚久,故称“百日咳”。近十几年来,百日咳的发病率下降,但3个月以内乳儿发病所占的比例增高(新生儿也可受感染)。症状表现:潜伏期2~21天。症状可分3期:
❶卡他期。从发病至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一般为期7~10天。病初类似感冒,数日后咳嗽加重,尤其夜间咳重。此期传染性最强,若能及时治疗效果也最好。
❷痉咳期。约2~4周或更长,此期表现为一阵一阵的咳嗽。咳声短促,连咳十余声而无吸气间隙,脸憋红、涕泪交加,最后有一深长吸气,并发出鸡鸣样吸气声,如此反复阵咳,直至排出粘痰为止,常引起呕吐。幼婴及新生儿因声门较窄,痉咳开始后,可因声带痉挛使声门完全关闭,发生呼吸暂停继而出现紫绀,并可因脑缺氧而抽搐。
❸恢复期。咳嗽次数减少,一般持续2~3周后好转。预防措施:按时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生后3个月即可开始接种,初种分三次,剂量为0.5、1.0、1.0毫升,每隔4~6周注射一次。2岁、4岁、6岁可进行加强注射。早发现、早隔离病人。密切接触者在留验期间出现咳嗽症状应立即隔离观察。护理:病儿居室应空气新鲜,不要在居室内吸烟、炒菜,以免引起病儿咳嗽。给病儿穿暖和,到户外呼吸新鲜冷空气,可减少阵咳的发作。因病儿常有呕吐,吐后要补给少量食物。饮食宜少食多餐,选择有营养较粘稠的食物。半岁以下幼婴常突然窒息,应有专人守护,尤其夜晚要加强监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 带状疱疹   猩红热 ☛

百日咳chin cough

系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以剧烈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可先有类似感冒的一般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等。继之进入痉咳期,出现反复发作的剧烈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人十分痛苦,可持续2~6周。然后转入恢复期。本病可引起支气管肺炎、肺气肿、结核等并发症。防治:小儿应接种百白破疫苗,可防止本病发生;发病后选用氯霉素、红霉素或氨苄青霉素;亦可用镇静、安眠、百日咳片镇咳等。

百日咳

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婴儿飞沫传播,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吸气时有特殊“鸡鸣”样吼声,咳后常呕吐,日轻夜重,病程较长,易并发肺炎。百日咳主要用红霉素或氯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可用高价免疫球蛋白。接种疫苗可预防,流行期间尚可用药物预防。


百日咳

见“传染病学”中的“百日咳”。

百日咳

百日咳

是一种流行于冬春季节的传热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症见低热、鼻塞、咳嗽。咳嗽呈阵发性,夜间甚,干咳,连咳十几声或数十声,直至咳出一些稠痰才停止。每次咳到最后,可发出类似鸡鸣的叫声,缠绵数月。治疗:❶鸡胆冲蜜糖服或百部、木黄连,水煎冲蜜糖服。
❷药线点灸天突、水突、肺俞、四缝穴。
❸大蒜捣烂冲糖开水服。

☚ 夜啼   出麻 ☛

百日咳whooping cough pertussis

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主要发生在小儿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病人的飞沫传染。临床初似感冒咳嗽,7~10天后渐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出现鸡鸣样吸气吼声。痉咳可引起呕吐及球结膜下出血。治疗可用红霉素、复方新诺明、镇静止咳药物及皮质激素。预防可接种百白破疫苗。

百日咳

百日咳

湖南于1978年将百日咳预防菌苗接种纳入全省计划免疫方案,主要接种“百白破”三联制剂,降低百日咳发病率和控制其流行。全省百日咳发病率1983年为16.84/ 10万,1985年降为5.54/ 10万,1991年再下降为0.39/10万,1994年为0.3/10万,1995年全省发病率比1983年下降97.54%。

☚ 伤寒   狂犬病 ☛

百日咳bǎirìké

病名。又名顿咳、顿呛、时行顿呛、鸡咳、鹭鸶咳、呛咳、疫咳、天哮呛、天哮。是一种流行于冬春季节的传染病, 以5 岁以下婴幼儿为多见。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后伴有特殊的吸气性回声为特征。由时行疫毒犯肺, 肺气不宣,气郁化热, 酿液成痰, 阻于气道, 气机上逆而成。久咳伤及肺络, 则可引起咯血。初起邪袭肺卫, 宜辛温化痰, 顺气降逆, 用射干麻黄汤。中期邪热恋肺, 宜清热宣肺, 用麻杏甘石汤或泻白散加减。日久肺脾气虚, 宜兼顾脾肺。验方如鸡苦胆等, 均可选用。针灸: 取定喘、天突, 配大椎、丰隆。

百日咳

百日咳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咳嗽严重、病程长,全身症状较轻。其特征为阵发痉挛性咳嗽,伴特殊吸气性吼声,病程可长达2~3个月以上,故有“百日咳”之称,幼儿易并发严重支气管肺炎。
病因 病原体以百日咳杆菌为主,轻症病例有时可由不同血清型的副百日咳杆菌、支气管败血球杆菌感染所致。临床偶见一些具有典型百日咳病象的患儿,有的已培养出百日咳杆菌,有的未经细菌培养证实,但从其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腺病毒和(或)在血清内发现腺病毒的补体结合抗体,因此,考虑腺病毒可能与百日咳的病因有关。目前对百日咳样咳嗽能否作为腺病毒感染的一种临床表现,意见不一,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此类患儿体内原来就有潜伏的腺病毒,受百日咳感染而又活跃起来,对这类病例称百日咳综合征。
百日咳一般为散发性,但在集体儿童机构可发生流行,5岁以下儿童发病较多,病情亦较重。发病最初两周内传染性最强,传染期可长达4周以上。
临床表现 潜伏期7~14天。病程可分前驱期,痉咳期和恢复期。
(1) 前驱期:约7~10天,发病缓慢,咳嗽与一般伤风咳嗽不易区别,但在2~3天内感冒症状消失,而咳嗽却越来越重,夜间更甚。
(2) 痉咳期:约2~6周或更长。咳嗽转为阵发性、痉挛性。典型发作为成串的、紧接不断的咳嗽,连续十几声以致数十声,接着发出一种特殊的吸气性吼声。这种表现周而复始,一阵比一阵紧促,直至呼吸道积聚的粘稠分泌物无法容纳时,终于一冲而出,胃内容物往往同时吐尽,痉挛性阵咳就此停止。严重的痉咳可使患儿脸部浮肿、青紫,舌向外伸。造成这种严重痉咳的原因是致病菌在呼吸道粘膜层纤毛上皮细胞内繁殖,粘膜纤毛运动受影响,妨碍了呼吸道分泌物的随时排除,导致粘稠分泌物大量积贮,分泌物积聚过多,刺激神经末梢,反射性发生剧烈痉挛性咳嗽以协助呼吸道排除分泌物。每次发作后,患儿可暂时安静几十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夜间发作较频繁。痉咳一般多属自发,但进食、气温骤变、烟薰、情绪激动和某种暗示等均可成为诱因。痉咳发作间歇期内,有的患儿可活泼如常,有的则萎靡不振,显示慢性病容,甚至由于呕吐频繁,长期拒食而产生营养不良。这些差异主要取决于患儿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小婴儿与体弱儿在痉咳中可不出现特殊的吸气性吼声,而代之以窒息、青紫和惊厥。若护理不周,不能及时发现,积极抢救,有窒息致死之虞。经一段时期后,痉咳逐渐减轻而进入恢复期。痉咳的消失,标志病情开始恢复。痉咳期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可达2万~4万/μl以上,分类以淋巴细胞占多数。
(3) 恢复期:约2~3周,咳嗽日益减轻,直至痊愈。有时持续时间较长,甚至达一年以上。
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有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吸入性肺不张、肺气肿、脑病、颅内出血等。常见并发症有鼻腔、眼结合膜、眼周围及皮下出血。此外,尚有机械因素引起的并发症,如舌系带溃疡、脐疝及腹股沟疝、脱肛等。严重呕吐和拒食可致营养缺乏和生化改变,导致手足搐搦症和低糖血症等。
诊断 早期诊断对治疗或防止传染扩散均极重要。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同一般伤风咳嗽鉴别,难以早期确诊。应根据可疑线索,如周围有百日咳患者,以往未患过百日咳,未接种过百日咳菌苗,且咳嗽逐日加重,有日轻夜重的倾向等,考虑本病可能,而作进一步检查,可采取鼻咽分泌物或咳碟法作细菌培养,应用荧光抗体法检查病原体。由于百日咳杆菌对培养条件要求高,因而一次培养阴性不能排除百日咳诊断。荧光抗体检查比较简便,且可迅速得到结果,但需有一定设备和技术。阵发痉挛性咳嗽的出现,尤其伴典型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及周围血像的改变即可肯定诊断。但不典型病例,尤其新生儿,于痉咳后期或恢复期可作血清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若呈阳性可明确诊断。
预后 影响本病预后的首要因素是患儿年龄。死于百日咳的患儿,一岁以下者占死亡数70%。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以及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后遗症,亦多发生于年龄小的婴儿。
治疗 最有效的治疗是良好、细致的护理,及时而恰当的支持及对症疗法,预防及处理并发症。喂食及口服给药应在痉咳发作刚过后进行,食品应偏干,多次少量喂给。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痉咳期抗生素治疗对病情无影响。氯霉素、红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均有效,以红霉素疗效较优,副作用少。氯霉素剂量为每日40~50mg/kg,疗程7~10日;红霉素为每日40mg/kg,氨苄青霉素为每日100mg/kg,疗程均为5天。过久地使用抗生素,可促进抗药菌株产生,成为继发感染的有利因素。百日咳免疫球蛋白,已证实对已经进入痉咳期的患儿无效,有报告严重病例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症状,但不主张应用于轻度及中度病例。
对症疗法包括止咳、祛痰及镇静剂的适当配合应用,既要保证呼吸道粘稠脓性分泌物的清除,又要使患儿有适当的休息和睡眠。保证患儿得到足够的营养。对小婴儿必须严密观察,床边应备有吸痰及给氧设备。但吸痰有诱发痉咳的可能,故应慎用。
预防 采取自动免疫,按时接种百日咳菌苗可预防本病。出生后三个月开始,连续注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3次,每次1ml。每两次间隔为4周。此后,每1~2年注射一次强化。一般主张6岁以后不再注射百日咳菌苗,以免发生严重反应。
发生百日咳后必须尽量防止传染的扩散。首先做好患者及疑似患者的隔离工作。发病最初2、3周内传染性最强,以后逐渐减弱,理想的隔离期为到发病后50天,或出现痉咳后30天。对接触密切的易感儿应进行医学观察21天,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即应隔离,直到排除百日咳为止。受感染的接触者约10天内发病,最好能作细菌培养或(和)荧光抗体检查。口服红霉素5~7天,可起药物预防作用。接触者以往如曾进行过百日咳预防接种,可注射百日咳菌苗1ml,以加强免疫力,但有惊厥史及第一次注射百日咳菌苗后出现惊厥反应者均不得再注射百日咳菌苗。年轻的医护人员,密切接触百日咳患儿时,亦应采取预防措施,口服红霉素。

☚ 白喉   细菌性痢疾 ☛

百日咳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终止时出现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本病常见于婴儿,由于病程较长,咳嗽症状可持续甚久,故称“百日咳”。
病原体是鲍特菌属的百日咳杆菌,存在于呼吸道。本菌为革兰阳性短小卵圆形杆菌,长约1.0~1.5μm,宽约0.3~0.5μm。从病人体内初次分离时需用甘油、马铃薯的血液培养基。根据其菌落形态、毒力强弱及侵袭力的不同,可分为4相,Ⅰ相,细菌菌落光滑,能溶血,有荚膜,毒力和抗原性强;Ⅳ相,菌落大而粗糙,无荚膜,毒力和抗原性均消失,无致病力;Ⅱ相和Ⅲ相为过渡型。仅Ⅰ相细菌适于制造菌苗。本菌不耐热的表面抗原,在不同的菌株中有所不同,应用凝集吸收试验,可将它分为1、2、3种凝集因子。其中“1”为各型细菌所共有。根据 “2” 和“3”的分布,可将细菌分成1、2型; 1、2、3型和1、3型。本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55℃经30分钟即被破坏,干燥数小时可致死,对紫外线的抵抗力弱,但10℃以下存活时间较长。
百日咳发生于世界各地,多见于温带或寒带。一般散在发病,但由于传染性强,在托儿所、幼儿园和居住条件差的居民区可形成流行。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在发病前1~2天至发病后5~6周有传染性,以发病第一周的卡他期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幼儿更易感。由于母体缺乏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给胎儿,故6个月以下婴儿发病率高。本病四季均可发病,我国以春、夏季为多。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保护性抗体存在于IgG和分泌性IgA中,后者能抑制细菌粘附于上皮细胞表面。副百日咳与百日咳之间无交叉免疫。
百日咳杆菌侵入易感者呼吸道后,在喉、支气管等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上皮细胞纤毛麻痹和细胞破坏,使呼吸道发生炎症。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粘稠分泌物由于排出障碍,不断地刺激呼吸道神经末梢,通过咳嗽中枢而引起痉挛性咳嗽,直至粘稠分泌物被排出为止。由于长期咳嗽的刺激,咳嗽中枢形成持续的兴奋灶,其他刺激如检查咽部、进食、烟薰等均可反射性地引起痉咳。在恢复期及病愈后一段时间内,仍可因哭泣或其他病因的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百日咳样痉咳。
近年,从百日咳杆菌中分离出白细胞增高及淋巴细胞增高促进因子,后者能促使脾脏等器官增加淋巴细胞的排出,且使淋巴细胞在血液中逗留的时间延长,使百日咳患者的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病理损害较轻,主要为气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上皮基底部多核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细支气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潜伏期2~21天,平均7~10天,临床经过分为3期。
❶卡他期: 从发病至开始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一般为7~10天,可有低热、咳嗽、喷嚏、流泪、乏力、厌食等症状。开始时咳嗽为单声干咳,2~3天后热退,其他症状减轻,而咳嗽反而加剧,尤以夜晚为甚。此期传染性最强,若能及时治疗效果也最好。
❷痉咳期:约2~4周或更长,此期患者有特征性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发作时连续10余声至数十声短促的咳嗽,接着有深长的吸气,吸气时由于声带仍处于紧张状态,空气通过狭窄的声门,发生鸡鸣样吸气声,紧接着又有一连串的阵咳,如此反复直至排出粘痰为止。阵咳发作时患儿常脸红耳赤、舌伸目瞪、涕泪交加、唇部青紫、甚至大小便失禁。阵咳终止时由于排出的大量粘液刺激咽部及舌后部,常引起呕吐。由于痉咳时舌向外伸,舌系带与下门齿摩擦可发生舌系带溃疡。痉咳频繁者由于胸腔压力增加,使颈静脉回流障碍,可有眼睑及颜面浮肿;由于毛细血管压力增高,破裂而引起球结膜下出血和鼻衄;因腹压升高,可发生疝、脱肛等。幼婴及新生儿的声门较小,痉咳开始后,可因声带痉挛使声门完全关闭,发生呼吸暂停而出现深度紫绀,并因脑缺氧而抽搐,称窒息性发作,若不及时抢救,可窒息死亡。成人或年长儿童,可无典型的痉咳。
❸恢复期: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次数减少,鸡鸣样吸气声消失,一般持续2~3周后咳嗽好转,但亦有迁延甚久者。
并发症主要有继发性支气管肺炎。其次为百日咳脑病,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痉咳期,表现为惊厥、反复抽搐或癫痫状态,亦可出现高热、昏迷。若出现脑水肿而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百日咳出现痉挛性咳嗽后,诊断多无困难。卡他期因无特征性症状与体征,应注意询问接触史。若儿童以夜晚咳嗽为甚,要考虑本病的可能,应定期观察血象。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可达1万~2万/μl以上,淋巴细胞一般在60%以上。有继发其他细菌感染者,中性粒细胞增高。细菌学检查常用咳碟法或鼻咽拭培养法,发病第一周的阳性率最高,达59~98%。近年来应用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鼻咽分泌物,早期病人约75~80%阳性,此法较培养快速,不需活菌,唯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宜与培养同时进行。
百日咳应与痉挛性支气管炎及副百日咳杆菌,腺病毒1、2、3、5型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百日咳综合征、喉或气管异物、肺门淋巴结核等疾病相鉴别。
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及环境安静,避免外来刺激。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卡他期应用抗生素可减轻甚至不发生痉咳。痉咳期应用抗生素能缩短排菌期,但不能缩短病程。首选药为红霉素每日30~50mg/kg,疗程7~14日,氯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唑亦可选用。 高价免疫球蛋白仅用于幼婴重症者,剂量为1.25ml/日,肌肉注射3~5日。重症幼婴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能减轻症状与缩短病程。痉咳期可适当给予镇静剂,使夜间安静入睡,减少咳嗽发作。半岁以下婴儿常突然窒息,故应有专人守护,夜晚尤然。幼婴发生窒息时应人工呼吸、吸痰和给氧。1岁以下婴儿,特别是3个月以下幼婴并发百日咳脑病及肺炎者,预后不良。
常用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作预防注射。由于母体无足够百日咳抗体输送给婴儿,且半岁以下婴儿百日咳病死率又最高,故出生后3月即可开始预防接种。剂量为0.5、1.0、1.0ml,每隔4~6周深部肌肉注射。2岁、4岁、6岁可进行加强注射,每次注射1.0ml。经预防接种百日咳菌苗后,若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等反应,应停止以后的预防接种。
近年来主张对无免疫力而有百日咳接触史的婴幼儿,进行药物预防。首选为红霉素,每日40mg/kg,分4次口服;亦可应用氯霉素,每日25~30mg/kg,分2~3次服用,连服3~5日。

☚ 白喉   军团病 ☛

百日咳

百日咳

本病系以阵发性顿咳,伴有吼声为特征的,传染性很强的小儿疾病。主要由粘邪所致。多见于秋冬季节,以2~5岁小儿为最多。粘邪从口鼻而入侵袭肺脏,致使维命赫依损伤而痰涎内阻,或气血运行失畅而成此病。临床表现,起病类似一般感冒咳嗽,但咳嗽逐渐加重,夜晚尤甚。轻者顿咳数日即减轻,重者可持续两个月以上,一般约持续30~40天。咳嗽非常痛苦,一咳就连声不断,可连咳十多声,甚至数十声,直至需要吸气而暂时停止片刻后,又重复发作,可连续重复多次,直至咳出大量稠痰或呕吐为止。每次吸气时,由于吸气很急,喉中发出吼声,宛如鸡鸣。但体弱幼婴,常无此症状。咳嗽时,患儿涕泪交流,脸发红甚至发绀,可有鼻出血和咯血,身体弯缩一团,体弱幼婴可发生窒息或惊厥。这种咳嗽,多是自然发生,但也可因冷空气、尘土、煤烟的刺激或愤怒、哭闹而诱发,甚至听别人咳嗽,也可引起顿咳发作。多次顿咳后,眼睑和颜面均可浮肿,也可有眼结膜下出血,脉浮数有力,指纹淡红。除有并发病者外,一般不发热。顿咳后期,咳嗽渐渐减轻,一般开始于病的第五星期,从此时起咳嗽再持续二十天左右,但在冬季,可持继较久。在病愈初期,若患者患感冒,有时可诱发百日咳样的顿咳,待感冒痊愈后顿咳也随着消失,不可误认为百日咳的再发。治宜以清赫依热邪、止咳为原则。药物在病初宜四味土木香汤加广木香反复服用,祛痰宜五味沙棘散,杀粘宜三凉药(石膏、红花、丁香)、紫檀、白檀、拳参、黑云香、草乌芽、诃子、藜芦等分配伍,加少量麝香,共研细末,开水送服攻泻,继之给以柔软而易于消化之饮食,以补养身体,恢复体力。若寒盛则伴见胸闷,气急,呕吐痰沫,四肢沉重,脉象缓弱,尿清澈而多沫等症状,宜七味葡萄散,用四味土木香汤送服。热盛则伴见身热,面赤,痰呈黄色,脉象细数,尿黄等症状,宜肺热普清散,或冰片、白檀、石膏、红花、牛黄等分配伍,共研细末,用单味葶苈子汤送服。

☚ 天花   腮肿 ☛

百日咳

百日咳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苏阿力 地克、苏尔法 瓦巴衣,是指小儿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伴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呼吸道病证。病程较长,多发于2—5岁小儿,好发于冬春两季。病因多由在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影响下,气质失调,引起自然能力虚弱之时,瓦巴衣(传染)病菌通过空气直接侵入呼吸道损害肺脏所致。初期症见微热,咳嗽,流涕,偶有打喷嚏,发热及一般的感冒症状逐渐减退,但咳嗽症状却逐渐加重,常是日轻夜重。痉咳期症见咳嗽逐渐加重,以夜间为多,一旦咳嗽呈阵发痉挛性,咳声短促,连续数声而无吸气和间隙,继之咳嗽暂停,伴有深长吸气。当深吸气时,声带仍处紧张状态,吸入空气经此狭道,发出一种特殊的极似鸡啼的吼啸声。吼啸声一停,紧接着又是一连串同样的咳嗽,每阵连咳数声至数十声,终于排出大量呼吸道分泌物和胃内容物,而阵咳暂告停止。阵咳时初起仅面部涨红,继之涕泪交流,舌头外伸,终至颜面浮肿青紫,颈部静脉怒张,甚至大小便失禁,直肠脱垂等。在年幼婴儿,往往无吼啸声,但可发生窒息与抽搐惊厥等。
治宜解痉降逆,化痰镇咳。宜用甜巴旦杏仁5枚,黑胡椒3g,冰糖3g研成细粉,与奶皮混均,每次内服3g。亦可宜用鸡胆或羊胆与适量白砂糖混均,前者分四服用二日;后者分十二服用六日。亦可宜用大蒜煎汤服用数日或捣碎后用一小碗冷开水浸半天,取其浸出液,加适量的白砂糖服用。方用艾比 苏日法小丸内服;亦可方用合米日 高孜班 糖膏加乳香、焦鹿角粉与谢日比提 排日亚地热斯 糖浆同服。伴有微热者,方用从谢日比提 比乃非谢 糖浆、罗欧克 木提地力 舔剂、罗欧克 赛日比斯坦 舔剂、艾热克 高孜班 蒸露等中选用一种内服。伴有便秘者,宜用大黄浸膏3g,洋乳香6g,芦荟12g研成细粉,用开水制成绿豆大小的丸剂,根据病情内服。
病儿应立即隔离,时间一般为30—40天左右。居室空气流通,日光充足,被污染的衣服用具等需曝晒或煮沸消毒。

☚ 小儿遗尿   佝偻病 ☛
百日咳

百日咳whooping cough

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初似感冒咳嗽,7~10天后渐成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出现鸡鸣样吸气吼声。痉咳可引起呕吐及球结膜下出血。任何年龄皆可患病,以学龄前儿童为多。新生儿和2~3月龄的幼婴儿以阵发性青紫窒息、屏气为主要表现,伴有淋巴细胞增高,病程可延续2~3个月。治疗可用红霉素、复方新诺明、镇静止咳药物及皮质激素。预防可接种百白破疫苗。

☚ 帕氏线   百日咳综合征 ☛

百日咳

whooping cough;pertusis

百日咳bǎi rì ké

whooping cough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