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百子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百子图 百子图古代祝愿多子多孙的图画。 ☚ 引行公店 吵房 ☛ 百子图 百子图无名氏作。今存抄本。《花朝生笔记》云:“明人作《百子图》杂剧,乃谓攸子虽弃,为他人所得,后复归于攸,子孙众多,元帝为绘《百子图》,以纪其盛。”今存抄本与此笔记所述情节正同,但并非杂剧,而是传奇。全剧二十五出,写晋邓攸(伯道)父子重逢,有五子、二十孙、七十五重孙,共成《百子图》。按《晋书·邓攸传》记载:邓攸夫妻遭石勒之乱,携子与侄出逃,度不能全,遂弃子保侄,后竟无子。时人义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此剧写邓攸子孙众多,乃是“补恨”剧。清昇平署曲目《百子图》,有《伯道观容》一册。周乐清《补天石》传奇有《紞如鼓》出,亦写邓攸失子复得。京剧《桑园寄子》,结尾为邓攸弃子后,其弟妇踵至,救攸之子,同至潼关,全家团圆。川剧、徽剧、湘剧、滇剧、秦腔均有此剧目。 ☚ 江天暮雪 妆盒记 ☛ 百子图 百子图无名氏作。《曲海目》等著录。有缀玉轩旧藏抄本。二卷,二十四出。叙东晋邓攸为石虎所擒。石虎亲从强思萱曾受恩于邓,放其出逃。途中,邓无力照料所携子、侄,因念亡弟无后,遂弃子携侄归。强思萱也逃离石虎,路拾小儿,收为养子,取名邓金。后邓金官拜大司徒,有子孙百人,元帝以为奇事,令绘《百子图》。邓攸晚年因侄负恩,生活孤苦,欲投溪自尽,被强思萱救回家中。邓攸见其家供一明镜,是当年留于儿子身上之物,始知邓金即自己所弃之子,遂得父子团聚。史载邓攸(伯道)行义无儿,此翻换其事。京剧、川剧、徽剧、湘剧、滇剧、河北梆子中均有《桑园寄子》剧目,演邓攸弃子事。 ☚ 情中幻 雄黄阵 ☛ 百子图 百子图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秦腔有此剧。内容与清初人所撰传奇《百子图》不同,乃调谑之闹剧。叙演富户赵九川,家业虽大,然无子嗣,由是上关帝庙求神,冀神明庇佑延续后代。神将周仓食其所贡猪头,感其意诚,乃于送子殿偷一贵子送之。事为管殿康婆发现,径向周仓索讨。周仓无奈,乃自赵家将孩子收回。九川得子复失,怒不可遏,遂大闹关帝庙。送子娘娘与关帝为此争执,各不相让。此事遂上天宫求玉帝裁夺。玉帝为之调解,纷争始息。 ☚ 打草鞋 王大娘补缸 ☛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婚育部 > 生育 > 百子圖 百子圖 bǎizǐtú 一種繪有衆多小兒嬉戲之圖。旨在祈子孫繁盛。掛、貼百子圖,爲漢族民間風俗,流行於中原地區。由古婚禮中置百子帳演化而來。宋·辛棄疾《鷓鴣天·祝良顯家牡丹一本百朵》詞:“恰如翠幙高堂上,來看紅衫百子圖。”明·楊維楨《六宫戲嬰圖》詩:“百子圖開翠屏底,戲弄孲孲未生齒。”《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三間敞廳……中間懸着一軸百子圖的畫。”清·翟灝《通俗編·祝誦·百子圖》引清·高士奇《天禄志餘》:“唐宋禁中大婚,以錦繡織成百小兒嬉戲狀,名百子帳。” 百子图 百子图古代称为“百子帐”,是我国汉民族民间的一种祈子风俗,主要在中原地区流行。“百子图”是一种绘有或绣有众多小儿嬉戏的图像,悬挂以祈求多子多福。它是由古代婚礼中置“百子帐”的风俗演变而来的,起源相当早。《天禄志余》一书记载:“唐、宋禁中大婚,以锦绣织成百小儿嬉戏状,名‘百子帐’。”(见《通俗编·祝诵·百子图》)杨维桢在《六宫戏婴图诗》中也题到:“百子图开翠屏底,戏弄孲孲未生齿。”明代文人解缙也有《题百子图诗》,大学士张居正更有《应制题百子图诗》。 ☚ 百禄 米刺兀 ☛ 百子图二卷。不著作者姓名。此传奇共二十五出,分上下二卷。晋尚书左仆射邓攸清正廉明,行孝施义,却无子嗣。作者撰 《百子图》,尽翻其事,以劝人行义。其情节大略是:邓攸从石勒营中逃出,挑着儿子和侄子避难。想到难于两全,就把所佩古镜系于儿子宾的胸前,弃于路旁,只带着侄子绥逃走。宾被小民强思萱拾去,改名为金。后来邓攸巧遇强思萱,见古镜知子宾犹在。强思萱述其前事,使宾与父母相认。邓攸有四子、二十孙、七十五玄孙,晋元帝命绘“百子图”进献。此书有旧抄本。 百子图汉族民间祈子风俗画。流行于中原地区。百子图是一种画(或绣)有众多小儿嬉戏的图,贴挂于屋内,以求子孙众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