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病名。情志病之一。《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 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 如寒无寒,如热无热; 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卷上: “全是恍惚去来,不可为凭之象,惟口苦,小便赤,脉微数,则其常也。所以者何?热邪散漫,未统于经,其气游走无定,故其病亦去来无定。”《伤寒温疫条辨·百合病》: “百脉一宗,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故曰百合。大抵病后虚劳,藏府不调所致……通宜小柴胡汤加百合、知母、粳米,血热用百合地黄汤。”亦可用百合滑石散、百合鸡子汤、百合知母汤等方。 百合病其症状为精神抑郁,想食不能食,思卧不能卧,欲走不能走,身上觉热而不热,身上感冷而不冷,以及行为错舛,语言谎诞等不能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现象。参见《金匮要略》。 百合病病名。表现为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睡,欲行不能行,欲食不能食,似寒无寒,似热无热,口苦,小便黄等。多因情志不遂,或热病之后,心肺阴虚生内热所致。用百合地黄汤滋阴清热,治之有效,故名。 百合病bǎi hé bìng《本草纲目》主治第3卷百合(12)。古病名。出《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因七情郁结,或大病之后,心肺阴虚而生内热所致。症见神情不宁,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睡,欲行不能行,欲食而不能食,似寒无寒,似热无热,口苦,尿黄等。治宜滋阴清热为主。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等方。 百合病bǎi hé bìng病证名。指神思不定的病证。《血证论·恍惚》:“大病伤寒之后,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精神恍惚,若有鬼神附其体中者,名曰百合病。” 百合病bǎihébìnɡ病名。出《金匮要略·百合狐 阴阳毒病脉证并治》。因七情郁结或大病之后, 心肺阴虚而生内热。症见神情不宁、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睡、欲行不能行、欲食而不能食、似寒无寒、似热无热、口苦、尿黄等。治宜滋阴清热为主。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等方。 百合病 百合病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神志不宁,而见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虚热症的疾患。临床特点为:“神志恍惚,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睡,欲行不能行,欲食不能食,似寒无寒,似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病名考证 百合病出《金匮要略》。对本病病名,历代医家有各种不同解释: 《诸病源候论》认为,百合病是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不限于某一固定经络的病变。《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认为,因用百合为主药治疗本病有效,故名:又说,因肺朝百脉,百合病即肺病。《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也认为百合病是邪热伤肺证。《张氏医通》认为,百合病即痿证之暴者,伤寒后得此为百合,肺病日久而得者为痿。《医垒元戎》则认为,百合病即《素问 平人气象论》指肢体困倦,少气懒言,消瘦烦疼等证的解㑊病。 《医宗金鉴》认为系总脉病 因百脉周于身,脉病则身病;百脉通于心,脉病则心病。以上六种解释,前三者为多数学者所赞同。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伤寒百合病候》说是因伤寒或虚劳大病以后不平复,变成此病。《金匮要略论注·百合病》认为,因伤寒余邪流连阳经而浸淫于各腑之阴,无正气以统之,各自为病,互相牵引,若出一宗,病虽不在肺,而实际仍是肺之治节不行。《伤寒金匮发微合刊·百合病》补充在肺的病机,认为因肺燥无以滋溉百脉,故百脉俱病。《医宗金鉴》除论述本病可发生于伤寒之后外,认为也有未得伤寒而见本病的,并特别指出了情志不遂偶触惊疑的致病因素,把百合病的病因阐述得更为全面。 由上所述,可知本病的病因是热病后邪热未清,或七情郁结,心肺阴虚而致。心主神明又主血脉,肺主治节而调百脉。若心肺阴虚致病,则百脉俱受其累,症状百出,故称“百脉一宗,悉致其病”。由于邪热扰及心神,故神志不宁,沉默少言。肺阴虚则肺气亦不足,不能会合百脉。热邪散漫不统于经,其气游走无定,其病亦来去无定,故出现欲睡不能睡,欲行不能行,欲食不能食,似寒无寒,似热无热等现象。此外,由于热邪扰肺,治节失司,气不化津,亦可出现口苦,尿赤,热不去,气阴皆虚,则脉呈微数。总之,本病既可发生在热病之后,亦可见于未病之前。发于热病之后者,为心肺阴液被热耗损,或余热未尽所致;见于未病之前者,多为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烁阴液所致。 辨证施治 本病邪少虚多。见证繁多,《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全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但病源在肺、心,所以用润肺宁心,养阴清热的百合为主药。不宜用汗、吐、下法。由于邪热有轻重的不同,也有各种误治后出现的现象和变证之分。所以必须“各随证治之”。其治疗方法有如下几种: 正治法:百合病不经汗、吐、下,病形如初,即百合病本病。治宜润肺宁心,养阴清热,用百合地黄汤。 误治后的治法: (1)发汗后: 误行发汗,更伤其津液,使虚热加重,可增见心烦、口渴等症。治宜润肺宁心,清热保津,用百合知母汤。 (2)下之后: 下后津液更损,邪热陷于下焦,可出现小便不利,胃气上逆之证。治宜养阴清热镇逆,用滑石代赭汤。 (3)吐之后: 误吐不仅津液受损,更能扰乱肺胃和降之气,可增见心烦不安。治宜养阴安脏,用百合鸡子汤。 变证治法: (1)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此因久病阴液耗损,邪热入里,仅用百合地黄汤,药力尚有不及。因皮毛为肺之合,其气相通,故宜配合百合洗方。用百合渍水洗身,寓通表泻热之意。洗其皮毛,使营卫流行,毛脉合精,则水精四布,其渴可止。 如洗后渴仍不差,是热盛伤津,加用栝蒌牡蛎散,生津止渴,引热下行。 (2)变发热者,是热不但郁于内而且现于肌表,治宜养阴清热轻宣,用百合滑石散。宣窍利尿,清表里之热。 总之,百合病的治疗原则是养阴清热,忌用攻法。此外,《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还着重提出“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的治疗大法。指示治疗中既要顾及补阴之不足,又当调虚阳之偏亢;并进而指示阴阳互生之意,随时注意阴损而致阳衰,治当兼顾温柔养阴,切忌妄用攻下。故《金匮要略心典》说:“百合为邪少虚多之证,切不可直攻其病,亦不可误攻其无病如此。” 本病的预后,《金匮要略》条文有“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的记载。意思是百合病的愈期长短,视邪热的深浅而定。至于定于几日愈的说法,仅供参考。 ☚ 狂证 痫证 ☛ 百合病bǎi hé bìnglily disease 百合病 百合病lily disease出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𧌒阴阳毒病脉证治》。指因七情郁结,或大病后心肺阴虚而生内热所致精神不宁、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睡,欲行不能行,欲食不能食,似寒无寒,似热无热,口苦、尿黄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因用百合为主药可以治疗此疾而命名。包括现代医学所言的神经官能症和更年期综合征之类疾病。治疗宜滋阴清热为主。方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甘麦大枣汤等。 ☚ 白淫 卑惵 ☛ 00003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