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丹 > 白降丹 白降丹 báijiàngdān 丹藥。外服。由水銀、硝石、皂礬、雄黄、朱砂等組成。主治癰疽發背,疔毒,瘰癧、附骨疽之漏瘡。參閲清·吳謙《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白降丹外用药。出《外科正宗》。见《兽药规范》(二部)。又名降丹。为二氯化汞及氯化亚汞的混合结晶。制法:❶降法:取硝石、皂矾、食盐各45克,研细,加水银30克共研至不见星为度,再与朱砂、雄黄细粉各6克,硼砂细粉15克研匀,置阳城罐内,用文火熔融,不断搅拌,俟均匀地凝结罐底后,停止搅拌,用微火烘干,谓结胎。将罐覆盖于稍大的磁碗上,接口处用韧纸浸湿围严,再用煅石膏粉调成糊状密封。另取与磁碗口直径相等之盆,盛冷水,将磁碗置水盆上。在罐的周围罩一铁皮圈,罐与铁皮圈之间加入炭火(炭量一次加足),先用武火烧炼1小时,继用文火烧炼2小时,停火冷却,启罐。刮取白色结晶,即为白降丹。 ❷升法:如上法结胎后,在罐上放一光底大碗(碗口向上),罐碗接合处如上法封严。碗内盛满冷水,然后将罐移置火上烧炼。碗内频换冷水,约烧2小时,去火待冷,启罐取丹。各地均可制造,以江西、湖南、湖北产量较大。辛,有大毒。功能拔毒排脓。去腐生肌。主治:❶溃疡瘘管,久治不愈,与生石膏配伍,如九一丹。 ❷痈疽疔毒,白降丹少许,清水调涂,或用米糊为条,插入疮口。外用适量。研极细粉末合其他药调涂,或作药捻。具有腐蚀性,切忌内服。本品含氯化汞及氯化亚汞。有较强的防腐杀菌力,0.5%浓度在试管内对绿脓杆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白降丹❶《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朱砂、雄黄各二钱,水银一两,硼砂五钱,火硝、食盐、白矾、皂矾各一两五钱。先将朱砂、雄黄、硼砂三味研细,入食盐、白矾、皂矾、火硝、水银共研匀,以水银不见星为度。用阳城罐一个,放微炭火上,徐徐起药入罐化尽,微火烘令干取起,再用一阳城罐合上。用绵纸截半寸宽,将罐子泥、草鞋灰、铅粉三物研细,以盐滴卤汁调极湿,一层泥、一层纸糊合口四、五层,及糊有药罐上二、三层。地下挖一小潭,用饭碗盛水放潭底,将无药罐放于碗内,以瓦挨潭口四边齐地,有药罐上以生炭火盖之,不可有空处。约三柱香,去火冷定,开启取丹。用时研末,每用一至六厘,水调外敷或干撒于疮头上;或下药捻插入疮口。功能消肿,溃脓,脱腐。治痈疽,发背,疔毒。实验研究:本方具有较强的杀菌、防腐作用,尤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作用最强。 ❷见《药材资料汇编》。又名降丹。为二氯化汞和氯化亚汞的混合结晶。各地均有制造。辛,热,有毒。拔毒,祛腐,杀虫。治疮疡痈疽,瘘管,瘰疬,瘿瘤,疣痣,息肉,顽癣等。研末掺敷患处。本品有大毒,切忌内服,外用亦宜微量。 白降丹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组方药物】 朱砂 雄黄各6克 水银30克 硼砂15克 火硝 食盐 白矾 皂矾各45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先将朱、雄、硼三味研细,入盐、矾、硝、皂、水银共研匀,以水银不见星为度。用阳城罐1个,放微炭火上,徐徐倒药入罐化尽,微火逼令干取起。如火大太干则汞走,如不干则药倒下无用,其难处在此。再用一阳城罐合上,用棉纸截半寸宽,将罐子泥、草鞋灰、光粉3样研细,以盐滴卤汁调极湿,1层泥1层纸,糊合4~5层,及糊有药罐上2~3层。地下挖1小潭,用饭碗盛水放潭底。将无药罐放于碗内,以瓦挨潭口,四边齐地,恐炭灰落碗内。有药罐上以生炭火盖之,不可有空处。约3柱香,去火,冷定开看,约得30克。炼时罐上如有绿烟起,急用笔蘸罐子盐泥固之。每次用少许(疮大者用0.15克,疮小者用0.03~0.06克),以清水调敷疮上,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内。初起者立刻起疮消散。成脓者即溃,腐者即脱消肿。 【主要功效】 化腐拔毒。 【适应病证】 痈疽发背,一切疔毒,无名肿毒,以及赘瘤、息肉、瘘管、恶疮等。 【注意事项】 因本方腐蚀性较强,初生小儿、面部及关节部位,不宜多用;口腔、耳中、眼边及心窝、腰眼等处,均不宜使用;禁止内服。 【临床验证】 1.颈淋巴结核:治疗溃瘘型颈淋巴结核44例,除1例中断治疗外,43例均获痊愈(《中医杂志》1987,7:34)。治疗未溃淋巴结核200例(大部分经抗结核药治疗无效),均收到较好疗效,治愈时间平均3~5个月(《上海中医药》1982,6: 33)。又有报告,以白降丹配苯佐卡因药条、二味拔毒膏、并内服消瘰汤治疗淋巴腺结核525例。结果:治愈517例,治愈率98.5%(《辽宁中级医刊》1980,6 :41)。2.骨结核:报告以本方配二味拔毒膏、生肌散外敷,并内服八珍汤,治疗骨结核10例。结果:7例痊愈,3例少效。平均疗程5个半月。2~4年随访,未见复发(《江西中医药》1981,3:21)。3.皮肤癌:以本方治疗皮肤癌3例(基底细胞癌1例,鳞形细胞癌2例),结果:全部治愈(《新医药学杂志》1974,11:33)。4.感染性肉芽肿:以本方治疗5例。结果:均获治愈(《上海中医药》1986,11:16)。 【实验研究】 1.抑菌:在体外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化脓性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的抑菌圈为4.2公分。在试管内0.5%的白降丹溶液,能使绿脓杆菌不生长(《广东中医》1960,8:398)。2.抑制癌细胞:对基底细胞癌、鳞形细胞癌有一定抑制作用(《新医药学杂志》1974,11:33)。 白降丹 白降丹由水银、皂矾、食盐、硝盐、明矾、信石提炼而成。为白色晶形块状或粉末,产品以湘潭、常德两市为上乘,年产量均0.5~0.75吨。产品行销全国。 ☚ 红粉 白术 ☛ 白降丹báijiànɡdān《医宗金鉴》方。朱砂、雄黄各二钱, 水银一两, 硼砂五钱, 火硝、食盐、白矾、皂矾各一两五钱。上药研细混匀, 入罐内密封, 加热炼制, 取其结晶, 用时研末, 每用三至五厘, 撒于疮头上, 或下药捻插入疮口。功能提脓拔毒, 化腐消肿。治痈疽发背, 疔毒。 白降丹 白降丹本方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外科方外奇方》名夏冰对配丹,《矿物药与丹药》名降药、水火丹,系由《外科正宗》白降丹减味而来。方由水银一两,明矾、火硝、皂矾、食盐各一两五钱,硼砂五钱,雄黄、辰砂各二钱(《种福堂公选良方》去硼砂、雄黄、辰砂; 《疡科心得集》去雄黄、辰砂,加白砒五钱,石青三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去明矾)组成。先将朱砂、雄黄、硼砂研细,加入食盐、皂矾、火硝、水银,一起研匀,以不见银星为度,把研好的药倒入阳城罐内,置炭火上,以筷子不停搅动,至熔化沸腾时离火,将罐身略呈倾斜旋转,使熔化的流体沿罐内壁转动至均匀冷却凝附时,加火烤至青烟散尽,起黄烟,药物表面呈蜂窝状,离火待冷。再用另一个阳城罐,和有药的阳城罐,口对口的合并上,用半寸宽的棉纸,将泥、草鞋灰、铅粉研细,以盐卤汁调成盐泥,一层泥,一层纸,密封罐口接合处计四、五层,同时把有药的罐周围及底部糊上二、三层。再在地下挖一个小坑,用一个盆盛水放坑内,把无药的罐放盆内水中与地相平,有药的罐的周围及底部,用炭火围绕,不留空隙,约烧三炷香至升华物全部下降后,停火放冷,收集罐内下降物,即得一两药粉,储藏备用。现制法为上药除水银外,其余分别为细粉。先将硝石、皂矾、食盐三味细粉同水银共研至不见星为度。再将朱砂、雄黄、硼砂用套色法,陆续配研合匀,置瓦罐内,用文火加热熔化,用竹棍轻轻搅拌,使均匀粘于罐底,去火待冷,以罐底朝上,而不掉落为度。将罐倒叩于稍大磁碗上,碗接口处,用韧性纸浸湿围严,用黄泥或煅石膏粉调成糊状,涂抹严密,上面碗周围用土填满,稍高出碗口,使固定不动。取与磁碗口直径相等之盆,盛满凉水,将固定之罐碗置于盆口上,使水与碗底接触,以便冷结。水盆坐入地坑中一半,然后在罐的周围围以宽铁皮圈,罐与铁皮圈之间燃着木炭,一次加足,以埋过罐底为度,先用武火烧炼一小时,再陆续用文火烧炼二小时,停火待冷。将罐口的泥土、石膏轻轻除去,吹净尘埃,撕去纸条,用刀刮取白色丹药,用纸包严,置地上去火毒,避光贮存。一般疮大者,每次用五、六厘,疮小者,用一、二厘,用清水调敷疮上,或做成药线插入疮内。为缓和其刺激性,多配合其他药物制成撒布剂(石膏九分,白降丹一分。共研极细末,撒布疮口)、膏药(白降丹少许,加入普通膏药内)、药线(炉甘石一钱,朱砂三分,白降丹一分,冰片五厘。共研极细末,以糯米粥少许和调匀,搓成如银针大小的药线,阴干,直接插入恶疮漏管内)应用。功能拔脓化腐。主治热毒壅盛之痈疽、发背、疔毒、无名肿毒,以及赘瘤、息肉、瘘管、恶疮等。 本方以火硝破坚散结; 白矾、皂矾、硼砂消瘀祛腐,收敛解毒; 朱砂、雄黄散结滞,通血脉,解毒; 水银解毒化腐; 食盐消肿定痛。诸药炼制成丹,具有提毒拔脓,破坚消肿,化腐生肌的作用。据现代药理研究,本品成分为氯化高汞(升汞),能直接与蛋白质结合而沉淀,具有较强的杀菌防腐作用。临床可用治下列诸证: ❶痈疽、疮毒未成脓者,以及寻常疣、斑秃痈、杨梅疮初起、耳挺、耳蕈、耳痔、斑痣等。用水调降药一、二厘涂患处; 痈疽、疮毒成脓者,用棉纸一块,剪一小孔,以水润贴疮上,然后调降药放纸孔内,揭去纸,以膏药贴之。 ❷疮疡日久成管者,粉瘤用刀摘除后,以及蝼蛄疖、蛇毒及瘰疬溃破等。用降药做成药条,插入疮口内。白降丹比红升丹的作用较烈,点毒甚痛,可用半夏对掺,再加冰片少许; 或用蟾酥化汁调之;或将新炼的白降丹研细,用黑色缎五寸,将药筛匀其上,卷紧,用麻绒捆紧,放瓦罐内,用清水煮之,约一伏时内换水三次,将缎卷取起,挂在通风处,阴干,然后打开,以鸡翎扫下药粉,用治疮症,可减少疼痛或无疼痛。因本药腐蚀性较大,初生小儿、面部及关节部位,不宜多用; 口腔、耳中、眼边及心窝、腰眼等处,均不宜使用; 禁止内服。 大白降(《外科方外奇方》卷一) 水银一两,火硝二两五钱,皂矾、青盐、白矾各二两,雄黄、朱砂、硇砂各三钱,砒霜五钱。共研极细末,放阳城罐内,微火煨干后,如白降法,降三炷香,候冷取药。用醋调点患处疮头上。功能提毒溃坚,祛腐消肿。主治肿毒初起未成者,用药点疮头上;若疮已成未破者,用此丹放疮头上,以膏药盖贴。 小白降(《外科方外奇方》卷一) 水银、火硝、生矾各五分,食盐二分。研为极细末。倾入银罐内,放炭火上,文火煎滚,候至表面俱焦黄米色为度,将罐离火候冷,再用光细圆正擂盆一个,将银罐连药轻轻倒合在擂盆内,罐口与擂盆缝间,用棉纸条墨水润湿,加盐泥封固,然后将擂盆坐于大水盆中,罐底先加文火,后武火,煅至五寸线香为度,退去炭火候冷。先去掉罐口外盐泥,然后开罐,将擂盆底内之药取下。药色以洁白如霜者为上,若青黄色者不可用。或以银簪脚和亮刀头,略沾水,蘸药于上,立刻起锈者为佳。用时,以新棉花蘸药少许与膏药上,贴敷患处,贴后约两杯热茶时,即发痛,半日即止。毒重者,每日换药一次; 毒轻者,贴二、三日亦可; 大肿毒者,先放麝香、阿魏少许,然后上小白降少许,外用膏药贴之。功能提毒祛腐,收敛生肌。主治一切肿毒已溃未溃之症。 一二三降(《外科方外奇方》卷一) 一降:水银六钱,白矾一两,火硝一两,硼砂二钱,食盐一两,青盐三钱,雄黄二钱,朱砂二钱,砒霜一钱。二降:水银一钱,白矾二两,火硝一两二钱,硼砂二钱五分,食盐一两二钱,雄黄一钱五分,朱砂一钱,皂矾二两。三降:水银六钱,白矾六钱,硼砂二钱,砒霜一钱五分。先将一降共研细粉,把药放入阳城罐内,用火熔化结硬,再将新茶杯合在罐口上,四周用泥封固,用铜勺一个,内放水六、七分,将茶杯放水内,阳城罐底朝上,四周以瓦合好,上放硬炭,文武火炼三炷香为度。去火候冷,揭开取药,有七、八钱重,刮下研末,再同二降药味共研为末,炼法如前。炼定后,再同三降药味共研为末,炼法如前法。丹药炼成后,其色雪白。用瓷器研细,加冰片五厘,蟾酥五厘,共研极细末,磁罐收贮,勿令泄气。用时,将此药粉做成药线插在患处。功能拔毒消肿,祛腐生新。主治一切肿毒及发背、痈疽、疬块、痔漏等。 ☚ 红升丹 七仙条 ☛ 00004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