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话文运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话文运动指“五四”运动前后兴起的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这场运动从北京发起,推向全国。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蔡元培等是该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新青年》杂志是该运动的主要舆论阵地,当时北京大学的进步师生起了重要作用。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改良文体、使用白话,陈独秀继之发表《文学革命论》响应。他们号召用新文学代替旧文学、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钱玄同、刘半农、蔡元培等均著文支持,与林纾、严复展开论战。1918年,《新青年》改用白话文,《每周评论》、《新潮》等白话刊物创刊,鲁迅发表一系列白话小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极大推动了白话文运动,1919年全国出版400余种白话报刊,白话教科书盛行。“五四”运动后,学衡派、甲寅派的反攻被击退,白话文最终取代了文言文,在全国取得了汉民族共同语书面语的法定地位。这次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文言文几千年来的统治地位,加速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促进了文字改革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鲁迅在这次运动中,以极富战斗性的杂文和小说出色地解决了文学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显示了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的实绩。但一概否定民族文化遗产,白话文缺乏规范,未向人民群众的口语靠拢,显示出该运动的历史局限。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报纸、公文和法律才一律采用了白话文。 白话文运动 白话文运动近代文学语言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前后,黄遵宪、梁启超、裘廷梁等为适应向群众宣传变法维新的需要,在倡导“文界革命”的同时,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 口号,主张写文章要废除文言,改用白话,实行言文一致,反对言文脱离。在他们的倡导下,白话报纸、白话教科书、白话小说、白话译著相继在全国各地出现,一时蔚成风气。此运动虽因种种原因未能完全实现在全国范围内以白话代替文言的要求,但风气已开,使崇尚白话,否定文言成为大势所趋,从而为后来“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铺平了道路。 ☚ 文界革命 诗界革命 ☛ 白话文运动bai hua wen yun dongVernacular Literature Moveme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