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话 古代书面语言的一种。白话是口语的书面记录,浅近通俗,与日常口语接近,故又称“语体”。如果说古代以文言作为一个人身份和修养的标志,用白话写作被人瞧不起,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满口 “之乎者也”,咬文嚼字,同样被人耻笑。清代李汝珍所著小说 《镜花缘》 第二十三回《说酸话酒保咬文,讲迂谈腐儒嚼字》,讲主人公来到 “淑士国”一家酒店,酒保陪笑道: “请教先生: 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就惹得主人公一顿臭骂: “什么 ‘乎’ 不 ‘乎’的!你只管取来就是了! 你再来‘之乎者也’ 的,俺先给你一拳!”古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讲的口语,与今人日常生活中所讲的口语非常接近,不用 “之乎者也”等虚词,代词也是你我,而不说吾汝,这在宋元话本中,可以找到大量证据。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口语也有所不同,所谓 “白话”,实际上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结合一定时代的口语而形成的一种书面共同语。白话写作,自古有之,但主要限于通俗文学,如汉魏乐府民歌、唐代变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等,都是白话文学,而且产生了 《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等一系列不朽的名著。有些皇帝在奏折上的批语,也常用大白话。近代介绍西方文学作品,也有许多人用白话翻译。尽管如此,白话并不是正统的书面语言,白话文学尤其是通俗小说,在古代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一个文人可能用白话来写通俗小说,如高鹗续写《红楼梦》,但当他参加科举考试或给皇帝上书时,就必须用同一支笔来写文言。直到五四时期,胡适等人才极力主张废除文言,提倡用白话写诗作文包括学术著作和官方文告,即将白话作为标准的书面语言。 白话báihuɑ❶谈、讲(含谦虚意):你看,我~了这么长时间,耽误大伙工夫了,请原谅。(林和平《搞对象》) 白话báihuo又作“白货”“白呼”。空谈,闲聊。“话”(huà)变读。 〔例〕妈, 您甭跟我瞎白话这些个,我还小着呢,一点本事还没有哪, 先就结婚?(沟106)∣我不是跟你小妹妹瞎“白货”,我从前在班子的时候也是数一数二的红唱手,白花花的千儿八百的洋钱也见过。(禺261)∣“是小公儿, 刚动第四条。”我说。“瞎白呼。蒙谁?蒙我?老子他妈玩鸽子的时候,你他妈还拉绿屎呢!”(刊89.12.13)∣一块馒头所体现的阶级斗争,他能白话半小时。(血258) 白话pei24 xua44谣言,谎言,常撒谎的人: 他是个~,说的话根本没人信。借助白话小说的白话为虚话谎言。 白话ba21ua242[pa uα]俗语 ![]() ![]() ![]() ![]() ![]() ![]() ![]() ![]() ![]() ![]() ![]() ![]() ![]() ![]() ![]() ![]() ![]() 白话báihuà❶指唐宋以来以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白化;白话1;白话2;白话;白桦◉ 白化báihuà 动 生物体的病变现象,病变部分由于缺乏色素或色素消退而变白。〈例〉皮肤~/ 患~病的人俗称“天老儿”。 白话❶指文话文。 白话(一)báihuà <名> 白话bái huà多余的、无关紧要的话:(黛玉说)“自然都是要带了来的,这会子又扯谎说没带来,他们虽信,我是不信的。”宝琴便红了脸,低头微笑不语。宝钗笑道,“偏这个颦儿惯说这些~,把你就伶俐的。”(五二·1213) 白话bái huà指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1905年严复《教育与国家之关系》:“譬如一乡一镇之中,其中小者不外数十百家,便可立一学堂,用现成之祠宇。此数十百家之中,所有子弟凡十龄以上者,迫使入学。以三年为期,教以浅近之书数,但求能写白话家信,能略记耳目所见闻事;而珠算则毕加减乘除。”1906年《奏筹办艺徒学堂酌拟简明章程折》:“国文: 授以浅近白话文理,总以能做日用笔记信札为要。” 白话、鬼话、谎话、谎言、假话、谲辞、诳语[诳话]、饰词、瞎话、诈语;实话、真话○白话bái huà(名)指不能实践或没有根据的空话:空口说~|这个人说话没准儿,~多,实话少|他说的是~,你也信。 ○鬼话guǐ huà(名)不真实的话;谎话:~连篇|骗人的~| 自欺欺人的~| 当面说人话,背后说~| 闲人~多。 ○谎话huǎng huà(名)不真实的、骗人的话;假话:~骗不了人|我知道他是不说~的|说了一个安慰他的~。 ○谎言huǎng yán(名)谎话:~最怕面对事实|彻头彻尾的~|这是坏人的~|墨写的~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总要被揭穿。 ○假话jiǎ huà(名)虚伪的、不真实的话:全是~|是故意编出来的~|拿真话当~说。 ○谲辞jué cí(名)〈书〉离奇怪异之辞:~饰说|~云构,奇文郁起。 ○诳语kuáng yǔ(名)骗人的话:出家人不打~|连篇累牍,尽是~。也说〖诳话〗。 ○饰词shì cí(名)掩蔽真相的话;托词:这种~,你哄谁|~矫说|厚貌~,不可知悉|这是自欺欺人的~。 ○瞎话xiā huà(名)不真实的话:他从来不说半句~|这是毫无根据的~| 睁眼说~|编出一套~|你不要说~。 ○诈语zhà yǔ(名)骗人的话;假话:他耍了个心眼,使了个~|虚造~|先生的精明不是~能欺得过的。 ●实话shí huà(名)真实的话:~实说|他说的句句是~|这个人没有一句是~|他肯定没有说~|说~是他的原则。 ●真话zhēn huà(名)真实的话:要说~,不说假话| 以上都是~|希望他说的是~| 怕未必是~| 无一句~。 白话;文言○白话bái huà(名)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书面语言:~文|~诗|~是唐宋以来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文学作品。 ●文言wén yán(名)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文|~最初也是建立在口语基础上的|反对~文,提倡白话文。 白话←→文言 古文bái huà ← → wén yán gǔ wén白话: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 白话 白话汉语书面语的一种。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与口语接近的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主要源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自佛书之输入,译者以文言不足以达意,故以浅近之文译之,其体已近白话。”白话和文言两种书面语言长期共存,各有其应用的范围。自唐宋以来,一方面,文言文占据正统地位,公文、书信、考试等方面都用文言;另一方面,白话文著作不断产生,唐、五代的变文,宋元以来的话本、小说及其他通俗文学作品,大都是用白话写成的。其中《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巨著,脍炙人口,在人民群众中拥有广大的读者。20世纪初,社会改革家提出了“言文一致”的主张。五四运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从根本上动摇了文言文的正统地位。新中国建立后,报纸、新闻、公文、书信、文艺作品、学术著作不再用文言,白话成为现代汉语主要的书面语言形式。 ☚ 文言 古白话 ☛ 各种语言 各种语言国家法定使用的语言:国语 ☚ 语言 文学 ☛ 无据的话 无据的话流言 行言 风言(风言风语;风言浪语) 浮言 飞言 飞语 蜚语 流语 流说 翻语 非语 谰言 不根之谈 不根之言 ☚ 虚夸的话 空话 ☛ 空话 空话虚言 虚词 虚语 虚声 天话 漫语 浪语 泛语 徒言 徒语 款言 白话 闲言语 另见:虚话 废话 ☚ 无据的话 假话 ☛ 白话 白话baihua又叫做“白话文”。这一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五四”运动以前与文言相对称说的书面语,一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言。 ☚ 文言文 白话文 ☛ 白话汉语书面语的一种。基本以北方话为基础,与一定时代的口语相接近。“五四”新文化运动积极提倡便于表现新思想的以现代口语为基础的白话,从此确立了它在书面语中的主导地位。 白话 白话一种汉语书面语。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像唐、宋、元、明、清等朝的变文、话本、小说和其它通俗文学作品通常都采用白话。“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用白话代替文言,使白话成为新的文学语言,为表现新思想、创作新文学提供有利条件。白话的特点是基本上以北方话为基础,与一定时代的口语相接近,容易为当时及以后的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运用。 ☚ 口语 普通话 ☛ 白话 《白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1904年秋留日期间创办的一个革命刊物,是其爱国宣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月刊,32开本,共出版6期,现存第1期。为表示对清政府的反抗,纪年用干支,不用光绪年号。该刊揭露帝国主义的实质,号召大家推翻清政府,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重视发展妇女教育事业。但也表现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复仇思想,这也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所致。 ☚ 外埠各报驻汉记者团 生活 ☛ 白话empty promise;groundless talk;vernacular 白话话(huɑ)〈动〉闲谈;聊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