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虎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兵旗部 > 諸旗 > 白虎幡 白虎幡 báihǔfān 亦稱“白武幡”、“白獸幡”。省稱“白虎”。繪有白虎圖案之軍旗。右軍所執。古人以白虎威猛,故督戰或詔令傳信用之。唐人諱“虎”,謂之白獸幡。《晉書·職官志》:“𢣢舉白獸幡指麾,須臾之間而函成。”《宋書·百官志下》:“朝會宴饗,則將軍戎服,直侍左右,夜開城諸門,則執白虎幡監之。”《北史·封敕文傳》:“敕文謀於衆曰:‘困獸猶鬭,而况於人。’乃以白武幡宣告賊衆,若能歸降,原其生命。應時降者六百餘人。”《隋書·禮儀志三》:“受降使者一人,給二馬軺車一乘,白獸幡及節各一。” 白虎幡晋时指挥军队前进的旗帜。《资治通鉴》注:“晋制有白虎幡、驺虞幡。白虎威猛主杀,故以督战。驺虞仁兽,故以解兵。”又注:“白虎幡,以挥军进战,非以解斗也。” 白虎幡绣有白虎的旗帜。行用于晋代,用来指挥军队前进。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注: “晋制有白虎幡、驺虞幡。白虎威猛主杀,战以督战。驺虞仁兽,故以解兵。”又注: “白虞幡,以挥军进战,非以解斗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