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英明代水利专家。山东汶上县人。明初运河上浅水、水闸地段,常驻民夫十人,设负责人一,称“老人”。他即运河上之“老人”。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征民夫十六万余人疏浚运河。但会通河缺水源,遂聘请他设计解决。他提出筑坝引水办法,将汶河水引入会通河,把位于会通河最高点的南旺镇作为分水点,称为“水脊”。六分北流至临清,接通卫河,四分南流至济宁,下达泗淮。建水闸三十八座,控制延缓水势,以利船只通过分水脊。为增加水源,还计划扩大会通河沿岸湖泊,修建水柜(水库),设置斗门,蓄水调水。宋礼按他的意见实行后,水利工程巧妙合理,从此漕运无阻,“南流北流,惟吾所用”。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苻 > 白英 白英 báiyīng 即苻。英,花,此草花白色,故稱。 白英【同义】总目录 排风白英白幕 花瓣 花瓣瓣(翼~;香~) 玉尘 玉肌 香玉 香屑 ☚ 花蕾 花蕊 ☛ 白英bittersweetSolanum lyratum Thunb.,又称苦茄。茄科,茄属。多年生草质藤本。分布于甘肃、陕西、山东及长江以南各省区。常生于山坡林下、村旁、路边树木上。植物全株密被长柔毛。叶多为琴形,先端渐尖,叶基常3~5裂,裂片全缘,中裂片卵形,具长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杯状;花冠辐状或浅钟状,呈蓝色或白色;雄蕊的花药围生花柱;子房由2心皮构成2室,胚珠多数 。浆果,成熟时呈红色。以砂质壤土为好。用种子繁殖或分株法繁殖,秋季采收。全草能清热、解毒消肿、祛风湿。 白英东汉前期的龟兹国王。为白震之子。东汉延光二年(123),班勇被任为西域长史后,他率姑墨王、温宿王归附于东汉。派兵助班勇大败匈奴的呼衍王。 白英 白英东汉龟兹王。汉安帝延光三年(124),西域长史班勇至楼兰,白英犹疑未下,勇示以恩信,英乃率姑墨、温宿降勇。 ☚ 白霸 白山 ☛ 白英bái yīng《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白英(17)。药名。 白英 白英明初民间水利家。汶上人。是运河上的一位“老人”(十来名运河民夫的领班,不是指上年纪的人),治水、行船经验丰富,十分熟悉山东境内大运河及其附近地势、水情。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奉旨率领民工16万人,疏通元代所开会通河(即东平到临清的一段大运河),以利漕运。但会通河水源不足。白英建议,以汶水作水源,筑堤引水,西注运河地势最高的南旺,然后向南北分流,六份北流到临清,接通卫河,中间设水闸17座;四份南流至济宁,下达泗、淮,中间设置水闸21座。完工后,使大运河在明代二百多年间,对南粮北运起了很大作用。最高一年可运五百万石。 ☚ 四仲中星 白昂 ☛ 白英 白英明治水专家。山东汶上县人。初为河工,有丰富的治水和行船的实践经验。永乐九年( 1411 )工部尚书宋礼受命疏浚山东丘陵地带的会通河段,因水源奇缺、工程受阻,乃采纳白英的献策,把居于会通河最高点的南旺镇作为“水脊” (即分水点)、筑坝引大汶河水,并建南旺分水闸门,使六分水北流至临清,接通卫河,四分水南流至济宁,会同沂、泗、洸三水入黄河。又相地置闸三十八座分段延缓水势,还扩大会通河沿岸的湖泊,修建“水柜”(即水库),设置“斗门”,以蓄滞和调节水量。工程建完后,航运大畅, “八百斛之舟迅流无滞”,使大运河真正成为南北运输的大动脉。 ☚ 海瑞 徐杲 ☛ 白英明初水利家。汶上(今属山东)人。永乐九年(1411)工部尚书宋礼奉令濬会通河,采纳汶上老人白英的建议,筑坝东平之戴村,截汶水,又在南北置闸三十八。又开新河, 自汶上袁家口左徙五十里至寿张之沙湾,以接旧河。使大运河南北畅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