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芷báizhǐ

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白花,根粗大,圆锥形,有特殊香气。根可以做药材。

白芷báizhǐ

〈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可入药。

白芷

(1次) 香草名。~生《魂》

白芷bái zhǐ

香草名。即芷。根长一尺左右,花白色,故称白芷。《神农本草经》列白芷为中品,言其“性温味辛”,可“祛风解表”、排脓、消肿止痛等,至今仍为重要的药材。 《招魂》:“菉齐叶兮白芷生。”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白茝 > 白芷
白芷  báizhǐ

同“白茝”。初生根乾爲芷。其根初生恰似乾根,色白,故稱。

白芷【同义】总目录


白芷泽芬三闾小玉白茝苻蓠
白芷

白芷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可入药。《史记·三王世家》:“传曰:‘兰根与白芷,渐之滫中,君子不近,遮人不服’者,所以渐然也。”司马相如《子虚赋》:“蘅兰芷若,𦲄菖蒲。”——那里生长着杜蘅、泽兰、白芷、杜若、𦲄、菖蒲等一些香草。

☚ 白玉守贞   白昼如晦 ☛
香草

香草

芳草 嘉夜 锦茵
香草名:芳茝
水中的香草:水芳
清美的香草:清芷
调味的香草:
几种香草:蕙(蕙草) 薰(薰草) 荃 荪 蒲(香蒲) 兰草 香茅 芸香泽兰 佩兰 紫苏 白芷
嫩的香蒲:

☚ 常见的草   各种用途的草 ☛
白芷

白芷

象征香草美人,君子风范。

☚ 杏花   槟榔 ☛

白芷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辛温解表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又名香白芷、芳香。伞形科植物白芷 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f. 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 Benth. etHook.f.var.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根(图1、2、3)。切片,生用。主产浙江、四川、河北、河南等地。辛,温。入肺、胃经。功能祛风解表,消肿排脓, 通利鼻窍。主治:❶风寒感冒, 与羌活、防风、蔓荆子等配伍; 风湿痹痛, 与独活、桑枝、秦艽等同用。
❷乳痈初起, 红、肿、热、痛,配瓜蒌、贝母、蒲公英等; 蓄脓未溃, 常与党参、黄芪、当归、升麻、穿山甲、皂刺同用, 如托里透脓散。
❸脑颡流鼻,与辛夷、苍耳子、薄荷配伍, 如苍耳子散 (《景岳全书》)。
❹马肺热或身上生疮, 配山栀子、瓜蒌根、赤芍药、川大黄、黄药子等。牛、马15~30克;猪、羊5~10克。为末或煎汤灌服。对痈疽疮毒已溃, 脓出通畅者慎用。本品全草含挥发油。根含白当归素(byak-angelicin)、白当归脑(byak-angelicol)、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欧芹属素乙(imperatorin)等。川白芷根含白芷灵(anomalin)、川白芷素(angenomalin)、佛手柑内酯(bergaptene)等。杭白芷根含呋喃香豆精(furocoumarin)、白芷毒素(angelicotoxin)、佛手柑内脂等。白当归素对冠状血管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小量白芷毒素可兴奋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迷走中枢及脊髓,出现呼吸增强,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强,并引起流涎、呕吐;大量则发生惊厥、麻痹。煎剂对体外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

图1 兴安白芷

图2 库页白芷

图3 杭白芷

白芷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香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Hoffm.) 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dahurica(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 Shan et Yuan的根。主产浙江、四川、河北、河南等地。辛,温。入肺、胃经。祛风,燥湿,止痛,排脓,生肌。
❶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牙痛,眉棱骨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煎服:3~9g。
❷治痈疽疮疡,煎服并研末调敷;皮肤瘙痒,蛇咬伤。研末调敷。白芷叶:煎水洗治丹毒,瘾疹,风疮。白芷根含白当归素(Byak-angelicin)、白当归脑、白芷毒素(An-gelicotoxin)等。杭白芷根含佛香柑内酯等。白当归素对冠状血管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对人He-la癌细胞有细胞毒活性。小量白芷毒素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大量可致惊厥,继以麻痹。

白芷

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又称香白芷。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茎直立,高1米~2米,根圆锥形。性温,味辛,具有祛风解表、排脓、消肿止痛等功效。全省多县种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400吨,建国后最高年产1.24万吨,常年产量1500吨。传统主产区遂宁、达县,遂宁产量占全省40%左右。条粗壮,体重,粉性足,香气浓郁者佳。主要药用成分为挥发油及多种香豆精衍生物。早在宋代即已出口。

白芷

别名香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3米。根粗大,近圆柱形。茎直立粗大。叶互生。花序复伞形顶生或腋生。双悬果扁平,近圆形。伊犁地区有栽培。具有解表除风、消肿止痛的功能。药用根。主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胃、十二指肠渍疡,痈肿疼痛,白带等病症。

白芷dahurian angelica root

系伞形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内含白芷素、白芷醚、香豆精等成分。有祛风、解表、止痛的功能。临床配伍用于治疗头痛、鼻渊、感冒。制剂有牙痛粉、活血止痛片、暖脐膏等。

白芷bái zhǐ

《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白芷(207)。药名。
【基原】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
【别名】虈、芷(《楚辞》),芳香(《本经》),苻蓠、泽芬、睆(《吴普本草》),白茝(《别录》),香白芷(《夷坚志》)。
【性味】辛,温。
❶《本经》:“辛,温。”
❷《别录》:“无毒。”
❸《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甘。”
❹《药物图考》:“有小毒,臭香,味辛。”
【归经】入肺、脾、胃经。
❶《珍珠囊》:“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经。”
❷《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❸《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用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❶《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
❷《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
❸《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入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入沥血、腰腹痛;能蚀脓。”
❹《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
❺《滇南本草》:“治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八分至二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磨撒或调敷。
【宜忌】阴虚血热者忌服。
❶《本草经集注》:“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
❷《本草经疏》:“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去。”
【成分】2种白芷所含成分大体相同,有欧前胡素(Imperatorin)、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a)、别异欧前胡素(Allosoimperatorin)、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佛手柑内脂(Bergaptene)等。
【药理】
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小量白芷毒素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均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对毒蛇咬伤后由蛇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有治疗作用;大量能引起强直间歇性痉挛,继则全身麻痹。白芷还有镇静、抗惊厥、解热作用。
❷抗菌:体外试验白芷水煎液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霍乱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❸止血:白芷浸膏对动物的出血时间、出血量、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都有明显缩短或减少作用。
❹对子宫的作用:白芷浸膏有抗雌激素活性作用,对动物体外子宫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子宫肌松弛,收缩幅度减少。白芷、川芎水提醇沉液对小鼠体外子宫自发运动及由催产素引起的痉挛性收缩有缓解作用。
❺其他:比克白芷素有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作用;川白芷制剂口服加黑暗条件能显著抑制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推测其可能对银屑病表皮细胞DNA的合成也有抑制作用。本品还有平喘、抗炎、镇痛作用。
❻毒性:白芷氯仿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600 mg/kg时,出现抑制,后肢外翻,翻正反射消失,2/5的小鼠死亡。白芷的有毒成分为白芷毒素,小剂量时可兴奋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等,出现呼吸增强,血压上升,脉搏徐缓与反射亢进,大剂量时则发生烦躁、惊厥、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白芷

白芷

名贵中药材。以根入药,性温,味辛,具有祛风止痛、散寒、燥湿等功能,主治感冒风寒、头痛、骨痛、牙痛、鼻渊等症。茶陵、攸县种植、加工和经营有传统历史,因其产量多、质量好、加工精细而久负盛名。

☚ 炎帝陵蜜饯茶点   张家界旅游区 ☛
白芷

白芷

地方传统中药材。产于茶陵县。系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1~1.3米,粗壮,圆柱形,中宽,色紫,叶有长柄,花白色,果扁,根粗大。喜砂质土壤。白芷用于药,性温,味辛,有祛风、止痛之功效。一般亩产可达150~250公斤。畅销南方各省。产区许多农户80%的收入来自白芷生产。

☚ 玉竹   白术 ☛

白芷báizhǐ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香白芷、九步香、金鸡爪。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或杭白芷A formosana Boiss.的根。主产于四川、河北、河南、浙江。辛, 温。入肺、胃经。祛风解表, 散湿止痛, 消肿排脓。治感冒风寒、头痛、牙痛、眉棱骨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 煎服: 6 ~ 15 克。治痈疽疮疡、皮肤瘙痒、毒蛇咬伤, 内服或研末调敷。白芷根含白当归素等。杭白芷根含佛手柑内酯等。白当归素对冠状动脉有明显的扩张作用。

白芷

白芷

白芷,又名芳香、白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Benth. etHook. 或杭白芷A. dahurica (Fisch.) Benth. etHook.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根。夏、秋两季叶黄时,挖掘根部,除去地上部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或用微火炕干,再撞去粗皮。杭州地区将白芷放入缸内,用石灰拌匀,放置一周后取出,晒干。
白芷根呈类圆锥形,长7~24cm,直径1.5~2cm,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略有纵皱纹,具支根痕和皮孔样横向突起物,习称“疙瘩丁”。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具粉性,皮部有多数散生的棕色油点,并可见棕色圆形的形成层环纹,木部占横断面的1/3。气香,味苦辛。产于河南省者习称“禹白芷”;产于河北省者习称“祁白芷”。此外,陕西省亦产。
杭白芷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上部近方形或类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多排列成纵行,具4条棱脊,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较重,断面白色,粉性,形成层环近方形,皮部密布棕色油点,木部占横断面1/2。气芳香,味辛、微苦。主产于浙江、四川省。产四川省者习称“川白芷”。
本品味辛,性温。归胃、脾、肺经。功能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痈排脓。主治风邪或寒湿所致之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渊,腹痛、久泻、白带,以及皮肤燥痒,痈疽疮疡等证。白芷上行头目,擅于祛风止痛。如用于感冒风邪,头痛鼻塞,可与荆芥、防风等祛风解表药同用。治疗偏正头痛,常与川芎同用,可加强散风止痛作用。如由风寒引起者,加羌活、防风; 头痛剧烈者,与细辛同用,则辛香升散、通窍止痛的功效更著。由于风热引起者,须与菊花、葛根、石膏、黄芩等辛凉苦寒药同用,以散风泄热。《丹溪心法》治风热引起的眉棱骨痛,用白芷、黄芩等分为末,清茶调服。现代报道,治疗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取白芷、冰片研末,以少许置于鼻前庭,均匀吸入,有一定的止痛效果。本品兼入肺经,能宣通鼻窍,故也用于鼻渊流浊涕,头额胀痛,如《济生方》苍耳散,用辛夷、苍耳、白芷、薄荷为末服。本品辛香入脾,温散升阳,祛风胜湿,用于清阳下陷,寒湿伤中的久泻、湿泻,尤为适宜,可与升麻、柴胡、葛根、羌活同用。用于妇女下焦寒湿,赤白带下,常与白术、海螵蛸、茯苓配伍; 如属湿热带下,亦可与黄柏、椿根皮同用。白芷又为外科常用的辅助药,系取其祛风胜湿、散结消肿、止痛排脓的作用。《本草求真》云:“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变为疮疡燥痒”等证,用此“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临床应用白芷治痈疽肿疡,多与赤芍同用,因白芷散气分之结,赤芍散血分之瘀,二者相互为用,以达到消散的目的。用于疮疡肿毒初起未溃的热证,常与金银花、天花粉、连翘等清热解毒药配伍。对于阴疽发背、阴冷流注等寒证,则宜与乌头、肉桂等温阳祛寒药同用。它如 《经验方》 以白芷佐大黄为末服,治痈疽赤肿; 《秘传外科方》用白芷佐川贝,治乳痈初起; 而通治风热、湿热诸疮的如意金黄散,于泻火燥湿药中也配用本品。在这些方剂中,白芷都能发挥“辛以散结”的作用。若痈疽脓已成而不易穿溃者,又可在大补气血、调和荣卫及祛毒药中加用本品,以行其郁滞,托疮排脓,但如痈疽已溃,即宜减去。此外,《滇南本草》云: 白芷“祛皮肤游走之风”。故又治皮肤瘙痒,亦常配用于治疥癣药中。据报道治银屑病有效。综上所述,白芷的功能,以辛散升发为主,上通诸窍,外达肌肤,内提清气,擅治风邪上受的头痛、牙痛、眉棱骨痛,清阳下陷的泄泻、带下,以及疮疡肿毒初起诸证。但白芷性温而燥,凡病因火热者,不可单独使用。煎服,3~6g。
实验研究: 白芷根含多种呋喃香豆素: 白当归素、白当归脑、氧化前胡素、欧前胡内酯、异欧前胡内酯、珊瑚菜素。另含花椒毒素、印度榅桲素、东莨菪素、异白当归脑和新白当归脑。杭白芷根含欧前胡内酯、异欧前胡内酯、别异欧前胡内酯、白当归素、氧化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香柑内酯、谷甾醇、硬脂酸等。
据体外初步试验,川白芷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宋氏)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皮肤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白当归素有扩张冠状血管作用。

☚ 羌活   藁本 ☛

白芷

白芷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 Benth. et Hook. f.或抗白芷Angelica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根呈长圆锥形,头粗尾细,长10~25cm,直径1.5~2.5cm。表皮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圆形,中间陷下,有叶痕。全体有横向的突起物状皮孔,排列成四纵列,并有侧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大,中央有灰棕色圆心,在环的外层有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白芷为太阴人药。功能为解表、祛风止痛。主要用于太阴人阳明头痛、阳毒面赤、咽喉痛、鼻渊等证。如《东医四象新编》葛根解肌汤,用本品配葛根、黄芩、桔梗、升麻,以清热解毒,发散风热。常用量5~10g。

☚ 远志   黄芩 ☛

白芷bai zhi

【医学】the root of Dahurian angelica

白芷

angelica(Angelica anomala)


白芷

dahurian angelica (roo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