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芥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芥子

药名。出《新修本草》。又名芥菜子、辣菜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 的种子。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辛,温。入肺,胃经。利气豁痰,温胃散寒,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❶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结核性胸膜炎,反胃吐食,胃寒疼痛,寒湿痹痛,面神经麻痹。煎服:3~9g。
❷治阴疽,痰核,煎服或研末调敷。
❸扭伤、挫伤,各种神经痛,研末醋调敷。外敷皮肤有灼热感时即除去。本品含白芥子苷(Si-nalbin)、芥子碱、芥子酶等。白芥子苷水解后的产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致充血、发泡。白芥子内服可催吐、祛痰,过量可致胃肠炎。其水浸剂在试管中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平喘作用。

白芥子

见“白芥”。

白芥子

白芥子

为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黄芥的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辛,温。归肺经。有温肺散寒,利气消痰,通络散结,消肿止痛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❶寒痰喘咳,胸胁胀痛。多与苏子、莱菔子同用。此证多见于老年人。
❷痰湿阻滞经络,肢体麻木,关节疼痛,阴疽肿痛。多与木鳖子、没药、桂心、木香等药相配;痰核流注,阴疽肿痛者,多与熟地黄、鹿角胶、肉桂、麻黄等相配。本品研末,醋调外敷膻中穴或肺俞,可治寒痰哮喘。本品外敷,有致敏发泡现象,皮肤过敏者慎用。

☚ 白附子   桔梗 ☛

白芥子bái jiè zǐ

《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白芥(44)。药名。
【基原】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Brassica alba(L.)Boiss.的种子。
【别名】辣菜子(《中药志》)。
【性味】辛,温。
❶《品汇精要》:“ 味辛,性温,无毒。”
❷姚可成《食物本草》:“辛,热。”
❸《本经逢原》:“辛,温,微毒。”
【归经】入肺、胃经。
❶《雷公炮炙论》:“入肺、胃二经。”
❷《本草新编》:“入肝、脾、肺、胃、心与包络之经。”
【功用主治】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❶《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目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
❷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
❸孙思邈:“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
❹《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
❺《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赤药。”
❻《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胃,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剂。”
❼《东北药植志》:“大量可用作麻醉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至三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
❶《本草经疏》:“肺经有热,与夫阴虚火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
❷《本经逢原》:“多食昏目、泄气、伤精。”
【成分】白芥子含白芥子苷(Sinalbin)、芥子碱(Sinapine)、芥子酶(Myrosin)、脂肪、蛋白质及黏液质。白芥子苷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p-Hydroxybenzyl isothiocynate)(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Sinapine bisulfate)及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可生成芥子酸和胆碱。
【药理】
❶对皮肤的刺激作用:白芥子苷,本身无刺激作用,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性油(白芥子油),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
❷祛痰:白芥子苷水解物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物增加。
❸抗菌:白芥子水浸液在试管中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等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白芥子báijièzǐ

中药名。出《新修本草》。别名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L. 的种子。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辛, 温。入肺、胃经。利气豁痰, 温胃散寒, 通络止痛, 散结消肿。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结核性胸膜炎、反胃吐食、胃寒疼痛、寒湿痹痛, 煎服: 3 ~ 9 克。治阴疽痰核, 煎服或研末醋调敷, 皮肤有灼热感时即应除去。本品含芥子苷、芥子碱、芥子酶等。芥子苷水解后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白芥子

白芥子

白芥子,又名辣菜子。始载于《新修本草》。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种子。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江苏、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省。
本品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功能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主治寒湿痰饮留滞于脏腑经络所致诸证。若寒痰壅滞之咳嗽痰喘、胸闷气促,本品与苏子、莱菔子等降气化痰药同用,如《韩氏医通》之三子养亲汤。若痰饮留著胸胁而成悬饮,症见胸胁胀闷,咳唾引痛,或咳逆喘促,不能平卧者,用本品配大戟、甘遂等同用以化痰逐饮,如《三因方》控涎丹。若寒痰留滞经络而发为阴疽、流注、鹤膝风等阴寒之证,可配熟地、鹿角胶、麻黄、肉桂等温散解凝药,如《外科全生集》阳和汤。痰滞经络,臂痛牵引背胛,时止时作,或似瘫痪,可配木鳖子、没药、肉桂、木香等药为末,温酒调服,如《妇人良方》白芥子散。
此外,本品亦可外用。如治小儿乳食积滞成癖,《本草权度》用白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 治肿毒初起,《濒湖集简方》取白芥子研末,醋调外敷;治膝部肿痛,面神经麻痹,则本品研末用酒调敷; 治淋巴结核,配葱头捣成泥膏外敷; 以及治扭挫伤疼痛,捣研外敷等,亦皆取其化痰散结,温经消肿,通络止痛之功。煎服,3~10g。不宜久煎。久嗽肺虚,阴虚火旺者忌用。本品有刺激性,外敷能发泡,凡患有皮肤过敏者以及粘膜部位,皆不可外用。实验研究: 种子含白芥子甙、脂肪油、芥子酶、芥子碱、蛋白质和粘液质。
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白芥子油,其成分为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酸性硫酸芥子碱和葡萄糖。
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在水溶液特别是在碱性液中不稳定,分解为对羟基苯甲醇和硫代氰酸盐。
酸性硫酸芥子碱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水解生成芥子酸和胆碱。
白芥子油能刺激皮肤,引起潮红,疼痛,充血,时间稍长可发生水泡。白芥子内服可催吐、祛痰,过量可致胃肠炎,并发生下痢、疝痛等症状。

☚ 旋覆花   皂荚 ☛

白芥子

白芥子永嘎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7—8月果实成熟时收集种子,筛净,晒干。
味辛,性温。功能壮阳益精,解毒除疠。主要用于肾亏阳虚,铁棒锤中毒,尿闭,疠病及妇科病。本品与甘草、唐古特乌头、黄牛血等配伍,制成七味白芥子散,主治中毒症。本品与沉香、檀香、六良药等配伍,制成二十五味白芥子散,主治各种刚巴病。

☚ 黄豆   亚麻 ☛

白芥子

白芥子

白芥子,维吾尔药物名为阿克 可查,别名海尔代力 艾比也孜、海尔代力 赛非德。为十字花科白芥Sinapis al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我国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新疆等省区,国外产于欧洲、亚洲大部分国家。
本品性三级干热。功能生干生热,除寒燥湿,除腐生肌,赤肤生辉,软坚消肿,通阻止痛,温中开胃,杀虫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化脓性瘙痒症、淋巴结核、陈旧性湿疹,寒性头痛、感冒、肝痛脾痛、胃纳不佳、肠虫等。本品多为外用适量,内服3—5 g。本品对热性气质者有害,可引起口渴,矫正药为苣菊、巴旦杏仁油、葡萄醋。若本品缺货,可代用骆驼蓬子、芜菁子、芝麻菜子。
实验研究:含白芥子苷(sinalbin)、芥子碱、芥子酶、芥子酸、脂肪油、蛋白质、挥发油等。

☚ 铜绿   黄芥子 ☛

白芥子

white mustard seed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17: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