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细胞分类计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

人体白细胞分类计数包括:中性粒细胞中,杆状核占1%~5%,分叶核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杆状核的绝对值为(0.04~0.5)×109/L,分叶核为(2~7)×109/L,嗜酸性粒细胞为(0.05~0.3)×109/L,嗜碱性粒细胞为(0~0.1)×109/L,淋巴细胞为(0.8~4)×109/L,单核细胞为(0.12~0.8)×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

计算各类白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数。血液涂在玻片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以白细胞的形态、染色特性进行分类,计算各类白细胞(包括中性、嗜酸性、嗜硷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百分数。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末梢血液中的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白细胞分类计数就是测定这几类白细胞各自在白细胞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数。由于各类白细胞对不同疾病的反应不一,故可据以推测白细胞总数增减的原因,或结合白细胞计数判断感染程度或骨髓造血功能等。白细胞分类计数时,须制备厚薄均匀的血膜片,再用Wright或Giemsa染色,然后在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分别算出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反映的是各类白细胞的相对比数,再分别乘以白细胞总数才能得出每微升末梢血中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或实际数值。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数,常因年龄而不同。新生儿的中性粒细胞数较高,三天后减少一半以上。小儿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相对较少,10岁后各种白细胞分类百分数才接近正常成人水平。某些生理因素如分娩、运动和进食后等可使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见表1。

表1 正常人白细胞分类及绝对值

细胞名称相对值(%)绝对值(每μ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40~500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2,000~7,000
嗜酸粒细胞0.5~550~500
嗜碱粒细胞0~10~100
淋巴细胞20~40800~4,000
单核细胞3~8120~800
患病时各种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可增多或减少,见表2。
正常人末梢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以分叶核居多,三叶为主,五叶者不超过2%,杆状核粒细胞一般不超过6%,偶而可见到晚幼粒细胞。末梢血液中出现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有中性晚幼、中幼甚至早幼粒细胞者称核左移。核左移且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称再生性左移,提示病人对感染的反应能力强,造血功能旺盛。这种情况下,核左移愈明显即细胞愈幼稚,表明感染愈重。核左移但白细胞总数不增加或反而减低者称退化性核左移,提示病人对感染的反应能力差,如仅以杆状核增多为主而分叶核细胞极少,表示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细胞发育停滞。如核左移显著,说明感染十分严重。白细胞数不高可能由于大量白细胞淤滞于内脏血管或进入边缘池,及大部分成熟的中性粒细胞迅速聚积到炎症部位所致。核左移多见于各种严重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中性粒细胞中五叶核者超过3%时称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是造血功能减退的一种表现,多由于造血物质缺乏或骨髓造血功能不良所致。核右移常见于恶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口炎性腹泻、应用某些抗代谢药物后或炎症恢复期。在疾病进展期出现核右移,是病情恶化的表现。临床上还常以核移动指数来确定核左移或右移的程度,计算方法: 核移动指数=未成熟中性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正常人核移动指数为0.05~0.08,轻度感染时指数<0.25,严重感染时指数可高达1~2。核右移时指数一般为0.04~0.03,但少数正常人也可有此种变化。

表2 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在各种疾病时的变化

细胞名称增 多减 少
中性粒细胞球菌感染、部分杆菌
感染、部分病毒感染、烧
伤、手术、心肌梗塞、尿
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子
痫、恶性肿瘤、急性出
血、急性溶血、慢性粒细
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
病毒感染、严重细
菌感染、抗癌药物、抗
甲状腺药物、放射性
损伤、再生障碍性贫
血、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急性白血病、肝硬
变、脾功能亢进症、原
虫感染、粒细胞缺乏
嗜酸粒细胞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枯草热、血清病、药物过
敏、某些皮肤病、寄生虫
感染、猩红热、急性感染
性疾病恢复期、慢性粒
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
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
病、结缔组织病
伤寒早期,严重烧
伤,大手术后,严重传
染病
嗜碱粒细胞慢性粒细胞性白血
病、嗜碱粒细胞性白血
病、某些重金属中毒、某
些接受物理或化学治疗
的病人
一般无意义
淋巴细胞百日咳、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
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
肝炎、麻疹、风疹、流行
性腮腺炎、结核、梅毒、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
生障碍性贫血
粟粒性结核、再生
障碍性贫血、何杰金
氏病、免疫缺陷性疾
病、尿毒症、放射线照
射、使用抗淋巴细胞
血清
单核细胞结核、感染性心内膜
炎、梅毒、急性感染恢复
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何杰金氏病、淋巴肉芽
肿、组织细胞肉瘤、结缔
组织病
一般无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还可用以发现白血病或鉴别其类型。各种白血病一般都可在末梢血像中出现相应类型的白血病细胞,根据其各个发育阶段的比例不同,又可分为急性或慢性。如急性白血病时,末梢血像出现大量原始或早期幼稚阶段的白细胞,一般都在10%以上,且常伴有细胞大小不等、核浆发育不平衡、胞浆有伪足、空泡和多核等形态异常。慢性白血病时,末梢血象分类计数主要以接近晚期的幼稚细胞或成熟细胞为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还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感染、恶性肿瘤、大出血、大面积烧伤等,都可使骨髓产生过度反应,以致末梢血中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并出现幼稚白细胞等类似白血病的改变,这种血象称为类白血病血象或类白血病反应。此种血象在原发病一旦治愈或临床症状改善后,即可恢复正常。在小儿,由于其骨髓反应迅速,即使受到轻微刺激,也常能发生类白血病血象。由于类白血病反应和白血病的治疗与预后截然不同,必须注意区别,主要鉴别点见表3。

表3 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

鉴别点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
粒细胞退行性变化不明显极明显
嗜碱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时增多
不增多
白细胞碱性磷酸酶
染色
指数常降低,淋巴
细胞白血病时增
常显著增高
硝基蓝四唑氮试验阳性细胞减少阳性细胞增多
骨髓中原始细胞增多不增多
其它细胞系统可受排挤不受影响
组织浸润

按白细胞增多与减少情况,可将类白血病血象分成白细胞增多性与白细胞减少性二类,临床上以前者多见。按其反应程度不同,可分为三度:I度为血象中无原始细胞,但可出现幼稚细胞,如二者均无,则每μl的白细胞总数应在五万以上;II度为原始细胞不超过10%,白细胞总数多少不一;III度为严重的类白血病反应,其原始细胞可超过10%以上,白细胞数可多可少。一般III度反应少见。从血象中出现的细胞类型看,可分以下四种:
❶粒细胞型,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最常见,白细胞数一般都明显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感染、严重结核,大面积烧伤和肿瘤骨髓转移等。嗜酸粒细胞增多者少见,一般见于寄生虫病和结缔组织疾病等;
❷淋巴细胞型,见于百日咳、水痘、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❸单核细胞型,见于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小儿痢疾、败血症和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❹红白血病型,血象中可见到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常见于严重的溶血性贫血、髓外造血、脾切除后和肿瘤骨髓转移等。
☚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形态检查 ☛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white blood cell differential count

以血液制成血膜涂片,经染色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根据各种白细胞的形态和对染料的浸合不同加以鉴别计数的方法。计数100个白细胞,求各种白细胞所占的百分数,也可在求得白细胞总数的情况下,按下式计算出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总数(个数/L)×某细胞%=某细胞数/L。通过此种方法可将白细胞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各种白细胞的正常值如下表。

各种白细胞的正常值

☚ 白细胞计数   海买床科计数器白细胞分类计数法 ☛

白细胞分类计数

differential count (D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