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纳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纳查亦作“白那查”、“白那恰”,鄂温克语音译, 意为“山神”或“山神爷”。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信奉的萨满教神之一。流行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阿荣旗和鄂伦春自治旗等地。过去猎人普遍崇拜,认为它是主宰一切野兽和管狩猎之神。行猎时凡遇高山、深沟、奇石、怪树等,均认为是白纳查所在之处,经过时禁忌喧哗,并加以祭祀。一般远出狩猎者多向此神供祭,祈求多猎获野兽。通常在林中选一棵大树,绘上一老人脸型,上挂一块红布,以此作为偶像。鄂温克族传说,从前有一酋长,率领全部落人去围猎,晚上召集会议,让大家估计可能围住多少野兽,与会者无一能言。后有一老人预计出围猎各种野兽的数字。第二天,果如老者所言。酋长找来老人在一棵大树下询问, 说话间老人忽无踪影。大家认为一定是白纳查,于是便在那棵大树上绘一老人像,以兽肉献祭。过去民间有关白纳查的禁忌甚多, 如行猎不准烧崩火的柴,以防火星崩到白纳查,不然会打不到野兽。饮酒时必先向白纳查献祭等。解放后信者已逐渐减少。 白纳查萨满教神祗之一。鄂温克、鄂伦春语音译,意为“山神爷”。亦译作“白那恰”。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达斡尔族地区。旧时,诸民族的猎民和放木排者均信仰和祭祀。认为,山中的一切野兽由它管理或是它豢养的家畜,崇敬和不冒犯它,会保佑平安,多捕野兽。其偶像,一般是找一棵山中高大老树,削去一块树皮,画个老人脸像,用红布遮盖;也有在一块白布上画一只老虎,一个山神爷,两侧站着两个小鬼,供在山岭木制小庙里。都相信,高山、深沟、怪石和怪树是其居住的地方。猎人狩猎经过山神爷像处都要跪拜,祈求保佑,多打野兽。赫哲族猎人每到一新猎场,领头人堆起未燃尽的木棒,率领众猎手跪拜,请求不要怪罪青年人说“怪话”,保佑多得猎物。一般在喝酒吃饭时,先向火中扔洒点饭酒,或先将饭碗、酒杯在空中绕两圈后再扔洒,表示敬其先享用。过去猎人都这样做,解放后仅限于老年猎人。鄂伦春人中还流行,游猎中打到第一只鹿,或犴、野猪等大野兽,要先敬当地的山神。据说它怕火星,故各族狩猎中皆禁忌烧崩火星的柴。鄂温克族中有关于其来源的传说,鄂伦春人中亦有它帮助小孩多捕野兽及不听话的猎手打不到野兽的动听故事。达斡尔人认为其是善神,常习称善良的人为“白纳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