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石诗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石诗说

白石诗说

见“白石道人诗说”。

☚ 白石道人诗说   姜氏诗说 ☛
白石诗说

白石诗说

又名《白石道人诗说》、《姜氏诗说》,一卷,南宋姜夔著,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此书主要是论述诗歌表现方法和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作者论诗的主要观点有两个方面。首先,在创作论上提倡变古与独创,着眼于“自得”与“一家风味”。作者注意到了古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有出于《风》者,出于《雅》者,出于《颂》者”,但又认为“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因而反对亦步亦趋地模拟古人而泯灭其创作个性,提倡“无见乎诗”、“造乎自得”的艺术独创。其次,作者以“自然高妙”为诗歌的最佳意境。作者不满于仅从用事之工、文字之妙来追求诗境之妙,要求“不以文而妙”,回归自然。他认为诗有四种高妙:“理高妙”、“意高妙”、“想高妙”和“自然高妙”。前三种“碍而实通”、“出自意外”、“写出幽微”之妙都是“自然高妙”的必要条件。“自然高妙”是指一种去除险怪,褪尽雕琢,平淡自然而又神韵天成的艺术极境,使人但“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要求在“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诗作里做到“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因而,作者对天籁自鸣的《诗经》,趣诣高远、“淡而腴”的陶渊明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亦不排斥文采,认为“舍文无妙”。全书论诗时绝少涉及现实生活内容,有形式主义倾向。作者“自然高妙”的主张与他崇尚儒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观点是一致的,因而要求吟咏情性时能如《关雎》那样“止乎礼义”,讲究“涵养”。

☚ 沧浪诗话   岁寒堂诗话 ☛

白石诗说

《白石诗集》一卷,附《诗说》一卷。宋姜夔撰。……《诗说》一卷,仅二十七则,不能自成卷帙,旧附刻词集之首。然既有诗集,则附之词集为不伦,今移附此集之末,俾从其类。观其所论,亦可以见夔于斯事所得深也。

白石诗说

白石诗说

宋·姜夔撰。一卷。一名《白石道人诗说》,又称《姜氏诗说》。夔 (约 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 (今江西波阳) 人。屡试不第,终身未仕。书成于孝宗淳熙十三年。全书虽仅短短三十则,却涉及了辨体、立意、布局、措词、说理、用事、写景、体物等诗学理论和形式技巧的诸多方面。姜氏的诗歌创作,始曾学于黄庭坚,终则认识到诗贵天籁自鸣,学即是病,乃摆脱黄诗的束缚,以独造为宗。因此,在诗论上,遂形成其独自的见解。主张诗歌创作要“精思独造”,有诗人自己的个性,能“自得”而有“一家风味”。提倡“语贵含蓄”,“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艺术风格。进而强调“写景要微妙”,“意中有景,景中有意”,认为“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自然高妙”,乃诗歌的最高境界。较深地触及到诗歌的艺术规律和意境的本质特征,有一定美学价值。对严羽“妙悟说”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也及于王士禛的“神韵说”。姜氏于诗歌艺术技巧的理论探索,尤具特色,如谓:“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气象欲其浑厚,其失也俗; 体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 血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 韵度欲其飘逸,其失也轻;”等等,甚切合诗歌的艺术特点。但有些观点,仍受江西派影响。有《学海类编》本,《历代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 文章精义   后村诗话 ☛

白石诗说

一名《白石道人诗说》、《姜氏诗说》。诗话。南宋人姜夔(1155?—1221?)撰。一卷。夔有《白石道人歌曲》已著录。此编总三十则,不以“诗话”名,其意不尚考据,重在诗歌理论。讲述诗之作法,论述辨体、立意、布局、措词、说理、用事、写景等。多有精深之论。姜氏提出:“诗有四种高妙”:即理、意、想、自然高妙,而以“自然高妙”为最高境界。提倡“语贵含蓄”,要求诗人有独创精神:“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反对以议论、雕琢为诗,赞美清空淡远意境。书前有作者自序,谓此书乃淳熙十三年(1186)得之于南岳云密峰头一老翁,实为托辞。 有《历代诗话》本,一九六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铅印本(与欧阳修《六一诗话》、王若虚《滹南诗话》合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