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疕疕(bi比)

病名。为一种慢性落屑性皮肤病。见《外科大成》卷四。又名蛇虱、疕风、松皮癣。因风寒或风热郁于肌肤,营卫失调;或营血不足,运行不畅,瘀于肌表,致使肌肤失养而成此病。多发于四肢伸侧,次为头皮及躯干,常对称发生。初起皮肤上出现边缘明显,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形如疹疥,逐渐扩大成片,上覆多层银白色皮屑。刮去表面皮屑则现红光皮面,再刮即可见筛状如露水珠样出血点。呈不同程度瘙痒。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治疗: 初起宜清热解毒,祛风润燥,内服搜风顺气丸或防风通圣散;血热者服犀角地黄汤或凉血地黄汤。日久宜养血润燥,活血祛瘀,服养血润肤汤或血府逐瘀汤。外用牛皮癣药膏搽患处,亦可用苦参汤药浴。

白疕

病名。又称“松皮癣”。好发于头皮及四肢伸侧,严重者遍及全身,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边缘清楚的斑片,表面堆积多层白色鳞屑,鳞屑易刮去,露出光红的基底,及点状出血,自觉瘙痒,易反复发作。多因血热风盛而发,日久伤阴耗血化燥。若新疹不断,色红,鳞屑多属血热,治宜清热凉血解毒;病久不愈,斑块色淡红或暗红,状如钱币或地图,干燥脱屑属血燥,治宜养血活血润燥。

白疕

白疕

《外科大载成》:“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多发于四肢伸侧,以及头皮及躯干,呈对称性。初起皮肤上出现边缘明显,大小不等的红点,形如疹疥,上覆银白色皮屑,刮去表面皮屑则露出红皮面,有小出血点,痒或不痒,病程缓慢,反复发作。本病虽多发于青壮年,但久治不愈,延至老年者颇多,且因老年人肝肾阴虚,易化燥生风,气虚血瘀,易阻滞经脉,伤邪血热,热伤血燥,增加了白疕病的复发率,因此,白疕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皮肤病。西医学银屑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临床分四型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型皮损色淡,稀疏,鳞屑不多,病期漫长,常伴有腰酸肢软,头晕耳鸣,舌质红,脉濡细。治宜调补肝肾,养阴润燥,方用杞菊地黄丸改汤剂。鳞屑多而瘙痒甚者加全蝎10克、乌梢蛇10克;损害以头面部为主者,加羌活10克;以四肢为主者加威灵仙12克。
血瘀型皮损增殖,鳞屑较厚,基底暗红,反复发作,多年不愈,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治宜活血化瘀,方用平肝活血方(三棱10克、莪术12克、生牡蛎30克、珍珠母20克、磁石20克、乌梅10克、甘草6克、菝葜15克)。
血热型皮损不断新发,原损害扩大,色鲜红,鳞屑易于刮除,其底点状出血明显,自觉瘙痒,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治宜清热凉血活血,方用犀角地黄汤。风盛痒甚者加白藓皮20克、防风10克;挟湿者,加薏仁20克、泽泻10克;大便燥结者,加大黄6克、栀子10克;咽部肿痛者加大青叶20克、板兰根30克。
血燥型多由血热白疕不愈转来,不再新发、扩大,鳞屑较厚,舌质淡红,苔薄,脉缓或沉细。治宜养血滋阴润肤,方用养血解毒汤(《经验方》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鸡血藤20克、土茯苓3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蜂房6克)。脾虚者,加白术10克;风盛剧痒者加白藓皮20克、苦参30克。
本病常反复发作,除积极治疗外,平素应保持精神舒畅,注意饮食调摄,避免过劳,对减少复发,促进病愈,有一定作用。

☚ 湿疮   缠腰火丹 ☛

白疕báibǐ

病名。见《外科大成》。又名蛇虱。因风寒外袭, 营卫失调, 或风热阻于皮肤, 郁久化燥, 肌肤失养所致。多发于四肢伸侧, 次为头皮及躯干, 常呈对称发病。初起皮肤上出现边缘明显、大小不等的红点,形如疹疥, 上覆银白色皮屑, 刮去表面皮屑则露光红皮面, 有小出血点, 痒或不痒, 病程缓慢, 常反复发作。即银屑病。初起宜祛风润燥, 清热解毒。服防风通圣散、搜风顺气丸( 《医宗金鉴》: 大黄、车前子、山萸肉、山药、牛膝、菟丝子、羌活、独活、火麻仁、槟榔、枳壳、郁李仁)。日久用养血润肤饮(黄芪、桃仁泥、当归、熟地、天花粉、黄芩、升麻、天麻、红花、生地、天冬、麦冬)。牛皮癣药膏外搽。

白疕

白疕

皮肤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的慢性复发性的皮肤病,称为白疕。见于《外科大成》,谓:“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疕……”。又因状如松皮,故又名松皮癣。此外,古医籍中的干癣、白壳疮,也类似本病。由于平素血热,外受风邪,血热风盛则发;日久,伤阴耗血而致血虚风燥。此外亦有因风湿、毒热而致病者。
初起为针头到黄豆大的红色丘疹,可呈点滴状,上起干燥银白色的鳞屑,剥去后可见点状出血,逐渐扩大,可互相融合成片,呈钱币状或扩大呈地图状。主要分布在头皮、四肢伸侧面和躯干,多呈对称性,亦可发展到全身,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冬重夏轻,个别有夏重的,愈后常有复发。临床一般可分以下五种类型:
(1)血热风盛者,发病较快,往往于感冒发热或咽痛之后,尤以小儿及青年人多见。血热伤营则起点点红斑,新的皮疹不断出现,迅速分布全身; 风盛化燥,搔之微有脱屑,略有瘙痒;亦有虽患病已多年,又可出现新的皮疹而复发者。多见舌质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而数。治宜凉血清热、解毒为主,选用土茯苓汤、犀角地黄汤加减。
(2) 血虚风燥者,病久不退,但新起的皮疹已少,可见淡红或黯红的斑块,形如钱币,或大片如地图状,皮肤干燥,层层脱屑,剥之出血。多伴大便干秘,舌质淡红或黯红,苔净,脉细弦等症。治宜养血活血、滋阴润燥,用养血润肤饮加减。
(3)毒热伤营者,身见大片皮损,常因外用药不当,使用刺激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砒汞之类而致成红皮病。系毒热入于营血,蒸灼肌肤,伤营耗液,可见全身皮肤弥漫潮红,大量脱屑,伴口干引饮,心烦,舌质红绛,脉细数。治宜大剂清营解毒、滋阴润燥,选用化斑解毒汤、清营汤、清瘟败毒饮加减。
(4)风湿痹阻者,全身泛发红赤或黯红皮损,屑白而厚,并见手足指趾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以后关节变形肿大,不能伸直;重者肢体、膝、足踝、脊柱等亦可受侵变形。并有发热恶风,舌淡红、苔薄黄或白腻,脉弦滑数等症。治宜祛风胜湿、通络活血,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5)风湿热化毒者,乃风湿热之邪蕴久化毒,除身发皮损外,常于手掌、足跖皮肤深层并起针尖大小脓疱,灼热、糜烂、脱屑,此起彼落,反复发作,痒痛相兼,重者全身多处亦起小点脓疱,并伴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治宜除湿清热、搜风解毒,用乌蛇搜风汤加减。
外治: 初起皮损,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选用玉黄膏100克,加黄柏末20~30克,调和外搽,每日一次,对皮肤干燥、皲裂的病损,可单用玉黄膏外搽,或用杏仁、猪油捣涂。日久鳞屑厚的皮损,可用玉黄膏100克,加红升丹20~30克,调和外搽,在开始使用时,宜先选一小块皮损试擦,如无过敏反应,可以再涂别处,尤其对大面积皮损,更应慎用。此外,尚可用温泉疗法,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疗法,它有增进血液循环,减少皮屑,减轻瘙痒等作用。每日或隔日洗浴一次,疗程为一个月至几个月,开始时水温不宜过热,以免刺激而使病情加重。体弱病人慎用。

☚ 牛皮癣   风热疮 ☛

白疕bái bǐ

psorias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