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瓷

白瓷

产于介休。瓷白如脂似玉,细腻光亮,洁白如玉,白瓷上印有各类花样图案,清淡典雅,色调明朗,虽不及瓷都景德镇制品,但也相差无几。

☚ 怀仁黑釉瓷器   砂货 ☛
白瓷

082 白瓷

胎、釉均较为白净的瓷器。釉料中没有或仅有微量呈色剂,生坯挂釉,入窑经高温烧成。我国至今所见最早白瓷为1971年出土之河南安阳北齐人范粹墓中的白瓷碗、杯及长颈瓶等。唐代邢窑所烧白瓷如银似雪,标志白瓷烧制技术已经成熟。明代永乐时所烧制的甜白瓷,达到当时的最高水平。

☚ 青瓷   青白瓷 ☛
白瓷

白瓷baici

指白胎白釉瓷器。根据考古发掘材料,白瓷始烧于北朝时的北齐, 历经隋代的发展, 唐代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宋代白瓷的烧制达到了顶峰。白瓷的烧制成功, 为烧制各种彩瓷奠定了基础。在制瓷原料中, 含有一定量的铁成分, 铁的呈色性能很强。含铁的胎和釉, 经还原焰焙烧后, 便会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 成为青瓷。白瓷和青瓷的唯一区别在于原料中含铁量的不同, 要使胎、釉洁白, 需尽量排除胎料和釉料中的铁成分。我国制瓷工匠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研究,能将胎、釉中铁含量控制在百分之一以内,从而成功地创烧了白瓷。1971年在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范粹墓中首次发现了一批白瓷,有碗、杯、三系罐、条颈瓶等, 釉色乳白, 薄而透明, 釉厚处呈青色, 说明此时虽掌握了烧制白瓷的技术, 但还不够成熟, 同时说明白瓷脱胎于青瓷的渊源关系。隋朝烧制白瓷的技术有很大提高, 并发明了白色护胎釉, 即在上釉之前先在胎体上施一层用含铁量极少或不含铁的瓷土配制成的釉,以掩盖胎体表面粗糙的缺点,使釉色更加光亮莹润。在河南安阳张盛墓和陕西西安李静训墓中,相继出土了隋代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均没有泛青闪黄现象。其中龙柄鸡首壶是隋代白瓷的精品。唐朝白瓷的烧造达到更加完善的程度,邢窑白瓷最负盛名,胎、釉白净,似银类雪。唐朝除邢窑外,河北曲阳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山西浑源窑、陕西耀州窑都烧制白瓷。

白瓷龙柄鸡首壶(隋)

☚ 印染   唐三彩 ☛
白瓷

白瓷Baici

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瓷器,也是我国传统陶瓷中主要的瓷种。原材料比较纯洁,含铁量很低,制成坯体后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成后再进行彩饰的为釉上彩白瓷;在还未施釉前用釉下彩绘描绘,再施釉覆盖,烧成后透出纹饰的为釉下彩白瓷。最早的白瓷是在北朝时已出现,到隋代白瓷达到成熟的阶段。唐代邢窑的白瓷是当时著名的产品。宋代定窑白瓷也很著名,曾为宫廷进贡。福建德化白瓷特点突出,从明代至今已烧造出许多名品。景德镇以烧造白瓷著名,尤其明、清两代的白瓷(其中包括釉上彩和釉下彩)烧造获得极大成功。德化白瓷在世界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白瓷生产在我国现代的发展很快,各省、自治区的瓷厂,大多数以白瓷为主,烧造大量的日用瓷器,也有部分陈设瓷器。

☚ 青瓷   青白瓷 ☛

白瓷

瓷器的一种。在烧造瓷器的过程中,控制瓷器胎、釉中的含铁量,并将其减少至0.75%以下,克服铁的呈色干扰,便烧制出白瓷。白瓷最早出现于北齐、隋代有很大进步。唐代邢窑烧制的白瓷,胎、釉洁白,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从此白瓷发展迅速。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有了白瓷,才有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等各种彩瓷。白瓷的发明,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大突破。

白瓷

白瓷

因以邢州所产最著名,亦称邢瓷。白瓷的生产历史悠久。唐时白瓷器已成为民间普遍爱好的瓷器,陆羽称之为有类银雪,其特点是质地坚实,釉色光洁,造型规整美观,远销国外。据近年发现的河北临城县(唐属邢州)盛唐、晚唐及宋、金、元邢窑遗址,埋藏着大量的白瓷器残片,证明邢州白瓷有很高的工艺制作水平,一如史籍记载。

☚ 秘色瓷   薛涛笺 ☛
000016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