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洋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洋淀 白洋淀安新县的白洋淀有秀美的风光,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光荣的抗日斗争史。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至帝王将相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华章名句。白洋淀人也以朴素的语言创做出了许多充满时代气息和浓郁乡土气息的传说、诗歌、故事、书、画,丰富了白洋淀的文化教育内涵。 ☚ 风景名胜/度假区 鸳鸯岛 ☛ 白洋淀 白洋淀Bai yangdian一称白阳淀,又称西淀。海河平原上的最大湖泊。在河北省中部安新县及雄县、任丘、高阳、容城等县市边境。白洋淀入淀河流原来有大清河南支水系的潴龙河、孝义河、唐河、金线河、府河、清水河、漕河、瀑河和萍河9条,素被当地称为“九河下梢”。1972年,白沟河新盖房水利枢纽工程落成,使原来不入白洋淀的大清河北支水系,特别是南拒马河,能经引河入淀。南支水系中新唐河工程的建设,切断了金线河、清水河的入淀通道,金、清二河成为唐河的支流。孝义河、萍河属平原河流,常年干枯断流。因此白洋淀实有潴龙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拒马河六河入淀。近年平均入淀水量为13.3亿立方米,而引河入淀后的几年来,它的入水量常常占到各河总入淀水量的50—60%。白洋淀一般面积约为300多平方公里,其中安新县占85%以上。由于村庄、园田的高程不一,加上汛期和枯水期的水量差别,全年平均水位差在2米左右。面积和蓄水量因水位升降而有增减。水位降至海拔5.5—5米时,全淀干涸;增至10米时,面积为45.9万亩,蓄水6.025亿立方米;水位达11米时,面积为46.3万亩,蓄水11.125亿立方米,并出现洪涝灾害。白洋淀是由大小143个淀泊组成,其中千亩以上的有31个;千亩以下、百亩以上的有68个;百亩以下的44个。最大的淀泊是白洋淀,面积1.9万亩,因而以它冠以淀名。白洋淀水量充沛,水质清新,酸碱度适中,底土松软,淤泥厚积,既适于鱼虾繁殖,又适宜芦苇、莲藕、鸡头、菱角、芥菜等水生植物生长。丰富的天然食饵,又给鹅鸭等禽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调查,白洋淀的鱼类共有52种,其中著名的经济鱼类主要有鲤、鲫、鲶、鳜、黄颡、草、鲢、鳙、鳊鱼等。白洋淀的大青虾,体大肉厚,为京津筵席中的佳肴。白洋淀的芦苇,质地优良,由它加工成的席、箔行销国内10多个省市。商品席年产450万片,占全国首位。席子质地柔软,经久耐用,倍受用户欢迎。近年白洋淀已被开辟为旅游点,每年夏季,建于淀岛上的休假村内住满了来自京、津等市游客。 ☚ 白头山天池 南四湖 ☛ 白洋淀 白洋淀Baiyangdian泽名。在河北省安新县。纵横100余里,连绵任邱、雄县、高阳三个县境,有大小淀泊92个,水域300多平方公里,有北方水乡之称。它上接潴龙河、唐河等小河,下通渤海,四周堤防环绕,物产丰富,素有 “日进斗金,四季皆秋”之称。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利用淀中沟渠纵横的地势优势,组成水上雁翎队,出没于湖淀沟壕之间,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著名作家孙犁发表了《芦花荡》、《荷花淀》等一系列短篇小说,反映了这里的斗争生活。1947年, 石家庄解放时, 朱德、聂荣臻等部队首长亲临白洋淀视察,接见雁翎队成员,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八百里秦川 白帝城 ☛ 白洋淀 白洋淀位于安新县东部。由90余个形状各异的大小淀泊和3700多条壕沟组成,其中白洋淀面积最大,故用作这组湖泊群的总称。其上汇唐河、萍河、瀑河、漕河、府河等九河之水,下经赵王河、大清河泄入海河,面积360多平方公里。淀区河道纵横,村庄散落,资源丰富,盛产芦苇、鱼虾、莲藕、菱角、鸡头米、蒲草等,世称鱼米之乡。以芦苇所编苇席洁白美观,鱼虾品种50多个,鳜鱼、元鱼、青虾、蟹远近驰名。四季风光秀丽,春日满淀青翠,夏日荷花争艳,秋季芦花飘荡,冬季银装素裹。抗日战争时期,是北方著名的抗日敌后根据地之一。1939年建立的水上抗日游击队“雁翎队”,利用河湖港汊和芦苇荡开展对敌斗争,威名远扬。 ☚ 10. 安新县 11. 唐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