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旄黄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旄黄钺 白旄(mao毛)黄钺(yue越)竿头饰有牦牛尾或羽毛的白色旗帜和以黄金为饰的大斧。白旄用以指挥全军。黄钺古代为天子所用,后作为帝王的仪仗。有时遣大臣出师征伐,亦赐给黄钺以示威重。 ☚ 四世三公 皇纲失统 ☛ 白旄黄钺 白旄黄钺báimáohuánɡyuè┃━━┃ 白色军旗与以黄金为饰的斧子。借指军事指挥之权。语出《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唐·白居易《七德舞》诗:“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 白马将军 老熊当道 ☛ 白旄黄钺旄,古代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子; 钺,一种兵器,似斧而比斧大。用白旄牛尾装饰的旗及用黄玉装饰的钺。这是古代帝王亲自出征或授命将领代帝出征的象征。语出 《尚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左秉白旄以麾。”唐白居易《白居易集》三《七德舞》:“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白旄黄钺bái máo huáng yuè旄,古时旗杆头上用旌牛尾作的装饰,也指有此装饰的旗。钺,古代兵器,似斧。《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谓武王伐纣,右持白旗以指挥,左握黄钺作仪仗。后用“白旄黄钺”比喻出师征伐。明·佚名《智降秦叔宝》一折:“某十八岁同父起义,白旄黄钺,平定两京。” 出征 出征征 出车 另见:出兵 出战 作战 ☚ 行军 撤退 ☛ 战事 战事兵(兵刀;兵事;兵役;兵尘;兵甲;兵革;刀兵;兵戎之事) 甲马 战火 戎事 戎旆 烽鼓 烽燹 爟燧 金甲 焚如 ☚ 军务 私事 ☛ 白旄黄钺指挥用的白旗,作战用的兵器。比喻出师征伐。旄:古时旗杆头用牦牛尾作装饰的旗。钺:古代兵器,像斧而比斧大。《尚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唐代白居易《七德舞》诗: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白旄黄钺bái máo huánɡ yuè白:白色;旄:古代人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子;钺:古代的一种兵器。用白旄牛尾巴装饰的旗子和用黄金装饰的钺。象征着古代帝王亲自出征或授命大将代帝王出征。the emperor going to an expedition in person 白旄黄钺bái máo huáng yuè武王伐纣,右持白旄以指挥,左秉黄钺以诛伐。后以“白旄黄钺”比喻征伐之事。“旄”,用旄牛尾系于竿上,在军中指挥用;“钺”,古代兵器名,形状似斧,略大。《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唐·白居易《七德舞》诗:“白旄黄钺定两京。” 白旄黄钺báimáo-huángyuè《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钺:古代兵器,似斧,颜色近黄。旄:古时旗杆头上用旄牛尾做的装饰,颜色近白,也指有此装饰的旗。 白旄黄钺bái máo huánɡ yuè❶ 原指周武王伐纣时的情景。旄: 古代的一种旗帜。钺: 古代的一种兵器。 白旄黄钺bái máo huánɡ yuè旄: 古代旗杆头上用牦牛尾巴做的装饰叫“旄”,有这种装饰的旗帜也叫“旄”。钺: 一种兵器,形状与斧头相似。古代出征常用白牦和黄钺作仪仗。《尚书·牧誓》中说: 商周之际,周武王率众讨伐商纣王,在牧野开战。战前的仪式上,武王左手拄着黄钺,右手挥动白旄旗,发表了一大篇誓言,声讨商纣王的罪行。后来就用“白旄黄钺”代指军队出征。唐·白居易《七德舞》诗:“太宗十八举义兵,~定两京。”参见“反戈一击”(70页)。 白旄黄钺báimáo-huángyuè〔并列〕 旄,古时旗杆头上用牦牛尾做的装饰或有此装饰的旗子。钺,古代兵器,似斧而比斧大。用白旄装饰的旗子和黄金装饰的钺。比喻出师征伐。语本《尚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三国演义》83回:“古之命将,必筑坛会众,赐~、印绶兵符,然后威行令肃。” 朱雀玄武;白旄黄钺 朱雀玄武;白旄黄钺zhū què xuán wǔ;bái máo huáng yuè【上】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旧时用作军旗的标志。形容军容严整。元·无名氏《锁魔镜》一折:“前后列朱雀玄武,左右列白虎青龙。” ☚ 振臂一呼;揭竿四起 筑坛拜将;捧毂推轮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