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屈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屈菜药名。出《救荒本草》。又名土黄连、山黄连、断肠草、雄黄草。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的全草。分布东北、华北及河南、山东、江苏、江西、四川、新疆、陕西等地。苦,寒,有毒。镇痛,止咳,利尿,解毒。 白屈菜greater celandineChelidoniumn majus.,又称地黄连。罂粟科,白屈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四川、新疆、华北和东北;亚洲北部和西部及欧洲也有分布。生于山坡或山谷林缘草地。根橘黄色,全株具橙黄色液汁。单叶.叶柄长,互生,羽状全裂,裂片2~3对,不规则深裂,深裂片边缘有不整齐缺刻,叶背疏生短柔毛,有白粉。花近伞形排列,两性;萼片2枚,早落;花瓣4枚,黄色;雄蕊多数;子房上位,2心皮,1室。蒴果窄圆筒形。全草药用,含有毒的生物碱,有镇静、止咳、利尿、消肿毒等功效;作农药,可熏治果园中无脚蜥蜴类害虫和菜圃中蝶类害虫。 白屈菜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折断时有橘黄色浆液。叶互生。小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果线形,成熟时开裂。产阿勒泰、塔城、伊犁、博乐、石河子、乌鲁木齐等地。具有解毒、消肿、镇静的功能。药用全草。主治胃痛、肠胃炎、痢疾、痈肿、疥癣、扁平疣、肺结核、淋巴结核等病症。 白屈菜celandine又叫山黄连,系罂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干燥全草。本品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为白屈菜碱,叶中含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类似吗啡,为麻醉性镇痛剂,有镇痛、解痉作用。临床用于胃肠绞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绞痛、胆道蛔虫症、痛经等。本品的制剂有胃痛宁、复方白屈菜酊、白地浸膏、稻炎糊、复方白屈菜碱针等。 白屈菜báiqūcài中药名。出《救荒本草》。别名土黄连、山黄连、断肠草、雄黄草。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 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地。苦, 寒, 有毒。镇痛, 止咳, 利尿, 解毒。治胃痛、腹痛、泻痢、慢性气管炎、百日咳、黄疸、肝硬化腹水, 煎服: 1. 5 ~ 6 克。治水田皮炎、疥癣、疖肿、虫咬、青年扁平疣, 捣汁涂擦。本品含白屈菜碱、原阿片碱、小檗碱、黄连碱、芸香苷、槲皮苷、强心苷等。白屈菜碱对实验性小鼠肿瘤有抑制作用, 原阿片碱亦有抗肿瘤作用。白屈菜碱可轻度抑制痛觉中枢,有麻痹知觉神经末梢作用。小量原阿片碱能减慢心率, 降低血压, 对实验性心律不齐有对抗作用。流浸膏对豚鼠有镇咳作用, 对小鼠有轻度祛痰作用。煎剂有平喘作用。 白屈菜 白屈菜白屈菜,又名山黄连、土黄连、八步紧、牛金花、小野人血草。始载于《救荒本草》。为罂粟科植物白届菜Che-lidonium majus L.的带花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江西、四川、新疆等省区。野生或栽培。 ☚ 泡桐果 鼠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