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约作于长庆三年或四年 (823或824) 的初春。其时,诗人在杭州任刺史。钱塘湖,即西湖。《咸淳临安志》:“西湖在郡西,旧名钱塘湖。”全诗以诗人“行”中所见来状写景物,是一首很有名的写景抒情诗。

首句“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了春游的地点。孤山寺,又名永福寺、广化寺,在孤山上,是隋、唐间古寺。一说建于南朝陈天嘉初年 (561年前后),今废。孤山,是西湖中外湖与里湖 (又称后湖) 之间的一座小山。其地山水分合。若近若远,路尽桥通,不浅不深,大可人意。宋代处士林和靖 (名逋,字君复,和靖为其谥) 曾于此结茅为室,编竹为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高卧孤山竟达三十余年,美名扬遍天下。贾亭,即贾公亭,唐德宗时杭州刺史贾全所建。今已废。诗人漫步孤山寺的北部,畅游贾公亭的西面,尽情饱览西湖的大好春光。

“水面初平云脚低”,是诗人看到的美景之一: 春天湖水初涨,水与岸平; 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云脚低,表示空气湿润,春意盎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诗人看到的美景之二。暖树,向阳的树木。新燕,新来的燕子。这两句意即: 几个地方的早莺争着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呢?早莺和新燕,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的忙碌更增了春意。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诗人看到的又一美景。春天的西湖,百花争开,万紫千红,令人眼花缭乱; 湖边的青草则刚吐嫩芽,才能遮没马的四蹄。唐时,西湖边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乱花”、“浅草”中呈现了“人眼”与“马蹄”,使读者能见到春游的人。

二、三两联,诗人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西湖早春图。

第七句“最爱湖东行不足”是作者胸臆的直抒,它既交代了诗人游览路线: 孤山寺—贾亭西—湖东,又表明了诗人对“湖东”景物的偏爱。行不足,游不够。湖东有什么样的大好风光使诗人如此喜爱,竟至流连不已呢?诗的最后一句则作了解答: 春天抽枝长叶最快的杨柳,已经把一条白沙堤笼罩在绿荫中。白沙堤,又名十锦塘、白公堤,简称白堤,是西湖中的一条长堤,把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相传为白居易所筑,其实不是,它早已存在; 后人为纪念白居易,才改称白公堤。

这首诗,作者紧扣题中的“行”字,以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描绘了云水相连、莺燕忙碌、花草向荣、畅游白堤的西湖春景,表达了作者乐观主义的情绪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王文濡评曰:“写景处著几处、渐欲、才能等字,想见其一路行去,又确是湖上春行,移不到他处; 所用山、水、寺、亭、莺、燕、花、树、柳、云、泥诸字,亦不觉其复,尤见手法灵劲。”(《历代诗评注读本》) 确为的评!


精品唐诗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记游诗,作于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诗人任杭州刺史时。钱塘湖,即今杭州西湖。孤山,在西湖的后湖和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陈文帝天嘉初年修建。贾亭,一名贾公亭。贞元(785~804)中,贾全任杭州刺史时,在西湖筑亭,后废。白沙堤,即白堤,又名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登此堤能总揽全湖之胜。白居易在杭州时,曾修堤蓄水,以溉民田,所筑堤在杭州钱塘门之北,非此白堤。

诗人在诗中先交待了春游的出发点,接着写沿途所见,选取“莺”、“树”、“燕”、“泥”、“花”、“草”等来描绘西湖秀丽明媚的春景,又用“早”、“暖”、“新”、“春”、“乱”、“浅”等词加以修饰,渲染出融和盎然的春意,反映出诗人的愉快心情。最后指出踏青的终点,抒发了流连忘返、游兴未尽的感受。这首诗绘景精工,又寓情于景,以“行”字贯穿全篇而不着痕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音韵圆转,语言优美,代表了白居易七律流畅明快的风格特色。诗人写杭州的七律诗甚多,当以此首为最好。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东南形胜在三吴之地,三吴胜景以苏杭为最,而杭州美景又集中在西子一湖中,特别是早春西湖,更能体现江南秀美风光的精神。

西湖又名钱塘湖,长庆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乘春游览西湖,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孤山寺北贾亭西”,开头用西湖中的两个风景点来标示方位,既交代了背景,又介绍了名胜。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灵润生烟,上面建有孤山寺,晨钟暮磬,声落湖面,这是西湖中的一个突出标志。贾亭,即贾公亭,唐代贞元间杭州刺史贾全所修建,也是西湖胜景之一。提到它们,读者就会想到那挺拔秀美、突出于湖上的山寺亭台。“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一句直接写西湖湖面的风姿,采用了远视的方法,突出了初春西湖云水相连的神韵。春水涨碧,水平湖堤,春云垂地,远望与湖上升起的烟雾混为一体,真是一派水色天光、交相融会的美景。这一句中还暗写了水平与云低的关系,云低低兮欲雨,春日雨多,所以水平湖岸;水漫漫兮生烟,空气湿润,所以云蒸霞蔚,上与天连。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具体描写春景,由大景转到小景,由远景转到近景,由静景转为动景。莺飞燕舞,最能体现春日的活力。作者选择早春的典型景物来写,具有形象鲜明、以少胜多的妙处。这两句写春,又突出了一个“早”字,用“几处”和“谁家”,说明还不是“处处”和“家家”,用字十分精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五、六两句又由小景转为大景,由天上的莺莺燕燕转到地上的花花草草。“乱花”写的是早春时节,有的花已开,有的花还是含苞待放,有的地方向阳近水,花就开得密,有的地方迎风寒冷,花就开得稀。一个“乱”字,生动地写出了这种参差不齐、疏密不同的情景。但诗人四处看花,时间一长,也就觉得渐渐地眼花缭乱了。“迷人眼”用的是拟人手法,不说人眼自迷,而说花迷人眼,曲折传达了诗人童真般的趣味。“浅草”,写春来不久,芳草刚刚发芽的情状,唐人喜欢骑马游春,这浅草才能遮没马蹄,马蹄不但无所妨碍,反而显得更精神。“浅”字写出了芳草之短,也暗示了草色之嫩。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堤西起孤山,东到断桥,堤旁杨柳成萌、桃李相间。在这里,可以纵观西湖胜景,饱览如画风光,而白堤本身远看又是芳草芊绵,“望如裙腰”,烟柳丝丝,映衬着水光波影,人似画中。诗人看也看不够,流连忘返,陶醉在春光中。

这首诗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精神。先由“孤山”、“贾亭”点出环境,再写一路风光,最后以“白沙堤”作结,条理井然。写景记行处处抓住早春气象,细细刻划又浑然一体,写湖平云低、莺飞燕舞、乱花浅草,不但处处散发出清新的春意,而且处处渗透了诗人游春的愉悦感。


古代诗歌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

【注释】

1.孤山:西湖中的一个小岛,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秀丽清幽,是湖山登览胜地。山上有孤山寺,为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所建。贾亭:唐贞元(785-804)年间,杭州刺史贾全于钱塘湖上建亭,名贾公亭。水面初平:指春天湖水上涨,水与岸平。云脚:出现在雨天前后接近地面的云气。

2.暖树:向阳的树木。啄:这里指用嘴衔。

3.乱花:到处开放的花。浅草:犹言短草。因春天草尚未长高。

4.行不足:游赏不够,意谓春光迷人,百赏不厌。白沙堤:又名“十锦塘”、“断桥堤”,在杭州西城外,沿堤西南行直通孤山,风景秀丽。因为名叫“白堤”,曾误传为白居易所修。

今译

行至孤山寺之北贾亭之西,

只见湖面涨平接岸,云脚垂低。

有几处早莺争抢着飞向向阳的树木?

是谁家新燕为筑巢衔来了春泥?

乱花纷开,渐渐使我眼神迷乱,

浅草青青,刚刚可以没过马蹄。

最爱湖东,使人留连忘返,

那绿杨荫里,掩映着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注释与翻译 - 可可诗词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课文导读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 唐华州下邽 (今陕西渭南) 人。 曾官太子少傅, 又 称白太傅, 晚年号香山居士, 是继杜甫后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是 “新乐府运 动” 的倡导者, 提出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 诗歌合为事而作” 这样进步的文学主张, 写了大量的讽喻诗, 大多收在 《新乐府》《秦中吟》 里。 一生诗作极丰, 流行于世的诗 有3000首, 著有 《白氏长庆集》。

本诗选自 《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 的描绘, 抒发了诗人的满腔喜悦。 全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把刚刚披上春天 外衣的西湖描绘得春意盎然, 恰到好处。 诗的前四句描写湖上风光, 视野开阔; 后四 句专写 “湖东” 景色, 归结到白沙堤。 前四句先点明环境, 然后写景; 后四句先写景, 后点明环境。 诗以 “孤山寺北贾亭西” 起句, 最终落眼 “白沙堤”, 从点到面, 又由面 到点, 起承转合不露痕迹。 全诗即景抒情, 情景交融, 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热爱之情。

课文注译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1)

几处早莺争暖树(2),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3)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4)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5), 绿杨阴里白沙堤(6)

 

 

 

(1)〔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2)〔暖 树〕向阳的树。(3)〔乱花〕色彩缤纷争相开放的鲜花。(4)〔没〕遮住。(5)〔不足〕不够。(6)〔白沙堤〕 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53:17